曹操平定河北袁氏八年間,劉備、劉表、孫權在幹嘛?為何不阻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曹操是一世梟雄,從他起兵之初,一路勢如破竹、披荊斬棘,威震天下,最終經過南征北戰、不懈的努力,終於一統北方,如若不是赤壁之戰,驕傲輕敵,敗亡於孫權和劉備的聯手,想必也不會有令人津津樂道的三國歷史,更不會有後來的三國歸晉的諷刺,但無論歷史的車輪如何,那幅「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厚重歷史圖畫中,曹操都是一個不得不提的人物,當然今天的主人公遠不止其一。

曹操能夠最終形成曹魏霸權的最主要原因,是因為在北方消滅了勢力最為強勁的袁紹集團,從建安五年開始,到建安13年,整整8年的時間,曹操幾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北方袁氏,問題來了,為什麼在諸侯割據,群雄逐鹿,英豪輩出的東漢末年,為什麼就沒有人出來阻止曹操的壯大呢?那麼這個時候的劉備、劉表以及孫權在幹嘛呢?

為什麼要說到劉表?我們都知道諸葛亮著名的「隆中對」,就是劉備、孫權和曹操三分天下,事實也的確如此,不過在同時期也有一個人提出了「二分天下」,那就是東吳魯肅,他的話語和諸葛亮一樣都提到了荊州,而荊州的最高長官就是劉表,由此可見劉表是一個不得忽視的重量級人物。

劉表擁有荊襄九郡,有地利之便,人才儲備也不勝數,兵力充足,絕對是有著爭霸天下的強勢資本。

而劉表本人當年單槍匹馬就定鼎了荊州,由此可見劉表也絕非庸碌無能之輩。

而在建安五年到13年間,曹操忙於北方之時,他又在幹什麼?

劉表雖然是荊州老大,可是他能夠出任荊州牧,也是因為和荊州本地各世族大家妥協平衡的產物。

內部並非他一言而決,而且地方勢力被以蔡家、蒯家、習家、龐家為首的豪門大族把持,他們大都是安逸習慣、自然不願意沙場征伐,而且後來在劉表死後,曹操大軍的大勢之下,幾乎都一面倒的選擇投降。

劉表當時忙於荊州事宜,再加上劉備前來投奔,雖然暫住新野,可是人格魅力不小,不少才俊紛紛前來投奔,這令劉表為之警惕,對劉備收留著,卻也防備著;荊襄九郡常年太平安穩,因為劉表也沒有什麼太大的雄心壯志,享受習慣了安逸的生活,野心早被溫柔鄉,江南水鄉給腐蝕了,以及劉表和江東有殺父之仇,自然要防禦,如此精力分散,又有掣踵,又無雄心,自然就不會幹預北方曹操。

再來說說劉備,沒辦法,天不遂人願,劉備是英雄,是強人,可是建安五年之初,劉備雖然短暫的占據了徐州,可是在面對曹操輕率大軍來征討,劉備也只得投奔袁紹。

在官渡之役後,劉備又投奔了荊州劉表,劉備有大志,有雄心,可是卻居無定所,兵微將寡,人微言輕,亂世之中圖存幾經艱難。

後來在曹操北征烏桓時,劉備曾勸劉表發兵攻打曹操大後方許都,可是劉表未能聽也,錯失了良機。

在此期間,劉備也只能暫住於新野,寄人籬下,荊州勢力對其排斥,和他關係不錯的劉琦卻也被派往了江夏駐守,可謂是小日子過得不怎麼樣啊。

最後我們說說江東,江東在孫策時,本來是打算在官渡之時揮兵打曹操的,可是小霸王卻偏偏命中注定遭此一劫,最終重傷而亡。

那時,孫權主政,年輕識淺,人微言輕,他的繼位也是在周瑜的力挺之下,而坐上主位的,所以此時的孫權忙於內政穩定人心和鞏固地位。

孫權並不是其兄孫策,是自己打出的江東基業,有著強大的軍事能力和一言而決的威信,江東也是士族門閥,同樣如同荊州士族一般,不願意勞師遠征,都想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再者,孫權穩固江東後,首先出兵江夏,要為父報仇,攻打黃祖,最終出兵多次,而時間也整整過去了五年,那時候曹操也正好八年時間掃滅了袁氏。

曹操的霸業,是冥冥中的註定,有實力的諸侯不是分身乏術,就是沒有雄心壯志,再不就是如劉備還在東奔西走,總之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曹操占據著最佳崛起的時機,為他爭取的八年時間,是最為寶貴的,這也成為了他後來笑傲天下的強大資本。

說歷史,話風雲,明自身,茶餘飯後舒心自我,歡迎關注頭條號:歷史風雲天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