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的藤甲兵,藤甲是怎麼燒起來的,怎麼想都不科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演義,我國四大名著,講述了東漢末年的三分天下,都說看三國,前期看曹操,中期看諸葛,後期看姜維,三國里的第一軍師,那就是諸葛亮了,臥龍鳳雛,得一便可安天下,也講述了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的一生充滿了傳奇,劉備劉玄德三國茅廬,請得諸葛亮出山,諸葛亮茅廬三分天下,劉玄德請的諸葛亮以後,先是取荊州,後來又有三哭留荊州,當然這中間還有最出名的,赤壁之戰,「草船借箭」,巧借東風等。

這些故事無一不體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戰無不勝,更是深知天文地理,但是在在眾多故事中,他的七擒孟獲,也是相當出名,擒孟獲時的「火燒藤甲兵」更是出名,但是小編有點不理解,這藤甲怎麼能燒起來呢?還有藤甲就刀槍不入了?如果藤甲能夠燒起來,為何在第一次攻打時,不選擇在夜裡使用火箭,諸葛亮對於火攻應該是太熟悉不過了吧,赤壁大戰一把大火燒了曹操80萬大軍,夷陵之戰陸遜一把大火燒的劉備70萬大軍落荒而逃,三國中以少勝多大多是火攻,所以諸葛亮應該早知道火攻的烈害呀?為何第一次不用?三國演義中是這麼說到的。

三年春,亮率眾南征,詔賜亮金鈇鉞一具,曲蓋一,前後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賁六十人。

事在亮集。

其秋悉平。

軍資所出,國以富饒,漢晉春秋曰:亮至南中,所在戰捷。

聞孟獲者為 夷\漢所服,募生致之。

既得,使觀於營陳之間,問曰:''此軍何如?''獲對曰:''向者不知虛實,故敗。

今蒙賜觀看營陳,若只如此,即定易勝耳。

''亮笑,縱使更戰,七縱七禽,而亮猶遣獲。

獲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

''遂至滇池。

南中平,皆即其渠率而用之。

或以諫亮,亮曰:''若留外人,則當留兵,兵留則無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傷破,父兄死喪,留外人而無兵者,必成禍患,二不易也;又夷累有廢殺之罪,自嫌釁重,若留外人,終不相信,三不易也;吾欲使不留兵,不運糧,而綱紀粗定,夷、漢粗安故耳。

''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

吾雖有功於社稷,必損壽矣!

藤甲是西南荒蠻之地所生野藤為原料,經能工巧匠加工製作藤甲,又以桐油浸泡,七七四十九天後才製成。

此甲又輕又堅,善能防箭,刀砍槍刺不入,遇水不沉,戰場之上所向無敵。

後諸葛孔明南征之時,用火攻之計,火燒盤蛇谷,大破藤甲軍。

但是實際上的藤甲是很難點燃的,又怎麼會出現火燒呢,藤條,天然編織材料。

也叫''藤蔑''。

一種質地堅韌、身條極長的藤本植物。

藤條外皮色澤光潤,手感平滑,彈性極佳,似蔑而非蔑。

亦常用此編制藤椅、藤箱等日常用具。

後來查看歷史發現,原來在歷史中根本就沒有「火燒藤甲兵」一說,要是真有,我覺得後期諸葛亮一定會改革,那就所向無敵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七星燈續命失敗的真正原因

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七星燈續命最後失敗了,很可惜,要不然改寫三國歷史,一統三國也不是不可能的。諸葛亮神機妙算,運籌帷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有神鬼莫測之才,為何失敗了呢? 這要從諸葛亮出山時...

三國演義火燒新野遺址在哪裡

火燒新野遺址火燒新野是《三國演義》裡面的一個故事,講的是諸葛亮在曹操率領八十萬大軍南征的時候,諸葛亮決定放棄新野,然後在曹操的軍隊入駐新野的那一天的三更十分,命士兵用火箭射入城內早就準備好了的易...

深度揭秘火燒博望坡細節 三國迷們不可錯過

火燒博望坡,是三國演義中的經典場景。很多電視劇和連環畫都十分著重火燒博望坡這一場故事。火燒博望坡,有人說是諸葛亮初出茅廬的第一個計謀。關於火燒博望波這一計謀有多妙?一起往下看。大家就知道了。

諸葛亮用計火燒新野到底是為了什麼?

火燒新野的故事中國四大古典小說中,《紅樓夢》以它的人物和細節描寫位列其一,《西遊記》則是以獨特的視角和新奇的描寫位列其一,而《三國演義》則以恢弘的場面和引人入勝的情節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