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幾個超常人物的重大作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閒話幾個超常人物的重大作用
(英國人眼中的克倫威爾:國家元勛還是獨夫民賊?)
在英國內戰過程中,克倫威爾以其軍事天才,最終打敗了王軍,砍掉了查理一世的腦袋。
後來呢?他自封為「護國主」,用更加獨裁的方式統治著國家。
後人嘆曰:革命從打倒獨裁者開始,卻以另一個人的獨裁結束。
克倫威爾內心到底想什麼不得而知,但是他和拿破崙、希特勒、俾斯麥等一樣,都深刻影響了本國乃至世界歷史的進程。
有人說,克倫威爾像曹操一樣,害怕自己「登基」會「遭天下人唾罵」。
也許克倫威爾的確有民主傾向,他多次試圖召開議會並拒絕了別人的「加冕」建議。
不管怎樣,如果當時沒有他,英國的革命很可能會失敗。
大約他也意識到自己找不到合適的政體方式,所以姑且用「護國主」的名義統治英倫三島。
(超級天才拿破崙的出現難道是必然的嗎?)
拿破崙呢?
記得看中學歷史課本時,有位同學曾對恩格斯的評價很不感冒。
恩格斯說如果沒有拿破崙,歷史會選擇另外一個人來完成他的天才偉業。
那位同學說恩格斯怕是嫉妒拿破崙的非凡成就吧?也許,這位哥們兒是對的——超凡人物的出現往往只是特例。
如果沒有拿破崙,實力對比大體上就決定了法國難以抵抗歐洲各國的聯合攻擊(記得有份資料這樣說道,當德國統一之後,法德交鋒,法國就連吃敗仗,為什麼?實力使然也。
單單看一下人口對比也能略知一二:德國有8000萬人,法國只有5000萬。
)。
一般情況下,實力占優意味著取勝的機率大,否則人們也就不會讚嘆以弱勝強的奇蹟了。
拿破崙以其軍事天才,不僅打敗了外敵入侵,而且接連多次橫掃了反法同盟的合力圍剿(別忘了,贏了很多次他也無法消滅所有對手,但是,只要輸一次,就會輸掉所有——法國國土面積太小,缺乏戰略縱深——前五次反法同盟法國都贏了,第六次只輸了一次,拿破崙就被迫下台,流放,監禁)。
而且,雖然他當上了皇帝,但仍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的軍隊所過之處,如同秋風掃落葉一般將封建秩序蕩滌一空,給許多國家的人民帶去了「民權」和「自由」,解放了許多人。
因此,很多歐洲人當時都把他當做神一樣膜拜,稱他為「耶穌式的人物」。
(如果沒有俾斯麥,很難想像德意志能在1871年完成幾百年來夢寐以求的統一大業;如果他能多掌權20年,很難想像德國會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輸的一次比一次更慘。
)
俾斯麥呢?
如果沒有俾斯麥,德國可能仍會統一,但進程會緩慢的多。
俾斯麥精巧的外交手段和過人的軍事才能保證了德國的統一。
哪怕是出一點小差錯,德國都不太可能達到1871年的成就,更別提得意洋洋的在法國的凡爾賽宮宣布「德意志第一帝國」的成立。
(假如希特勒早夭了,還會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嗎?)
惡魔希特勒呢?
記得在廣東海洋大學的圖書館裡看過一本外文書,書中把德國自進攻波蘭開始的戰爭命名為「Hitler’s War(希特勒的戰爭)」。
理由如下:將萊茵地區,奧地利,蘇台德區乃至整個捷克斯洛伐克收入囊中是相當一部分政治家都能做到的,捷克斯洛伐克是絕大多數政治家能達到的極限,到此也就停住腳步,或者走不動了。
這是英國長期以來奉行「歐陸均勢」從而在當時執行「扶德抑法」政策所能容忍的底限(英國從來都是拉一個打一個,防止歐洲大陸出現一個說了算的「老大」,這樣英國說了就不算了。
豬的理想是「天上紛紛掉餡餅」、「世界人民信佛教」、「天下屠戶都死掉」(這個,倒很直白),英國的理想是歐洲大陸永遠保持各家相互制衡和紛爭的局面,永遠不出「老大」,永遠威脅不到英國——想得美!)。
接下來,如果德國攻擊蘇聯,那倒是英國所熱切希望的。
至於德國調轉槍口乾掉法國,那絕不是英國的期望,因為英國還需要德法相互制衡。
希特勒顯然不是常人,後面的歷史證明了他不僅沒有張伯倫期待的那麼傻,反倒是僅僅只是瘋狂的開始,他的膽量、軍事才能的確堪與其崇拜者拿破崙相提並論。
他的「功業」最終證明,踏平號稱擁有歐洲「最強大陸軍」的法國和碾碎波蘭一樣容易——都只用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這絕非常人可以做到。
希特勒是一個惡魔,但是的確是一個天才的惡魔。
這傢伙在沒有踏平英國的情況下,竟然不惜兩線作戰,調轉槍口想幹掉蘇聯——炮聲隆隆,滿目瘡痍——在歐羅巴的廢墟里,希特勒徹底終結了歐洲諸國幾個世紀的霸權,霸權接力的火炬傳到了美蘇手中。
……
總的來說,一位大人物可以大大加速某一歷史進程。
政治人物的選擇能在相當意義上決定一個國家的走向。
超常政治人物更能以令人炫目的速度加速某一事件的發展。
一個一個的小老百姓,對國家政局的影響可謂微乎其微,只好被動接受國家決策。
對於那一代人民而言,輕輕鬆鬆自己那幾十年光陰就過去了——不管是好是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