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詞的助推者——一代才女花蕊夫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宮詞是起源於齊,梁,泛濫於陳,隋,而興盛於唐及五代十國的一種詩體。
它以封建帝王的宮中瑣事,又主要以宮中女性生活為題材,寫出了她們的悒鬱愁怨。
宮詞一般為七言絕句。
宮詞是我國古代文學中的一朵奇葩,影響頗為深遠。
五代十國間,被稱為花蕊夫人者,一共有三人。
其一為前蜀主王建淑妃徐氏(約883~926),成都人,宮中號為花蕊夫人,因其姐也為王建妃,故亦稱小徐妃,姐妹皆受寵幸。
其姐子王衍(世稱後主)登基後封其為翊聖皇太妃。
花蕊夫人與其姐交結幸臣,納賄干政,導引後主荒戲失政,後與王衍皆被後唐莊宗所殺。
其二為後蜀主孟昶的妃子,也姓徐(一說姓費),封為慧妃,青城(今四川灌縣)人,貌美如花蕊故稱為"花蕊夫人"。
孟昶降宋後,她可能被虜入宋宮,為宋太祖所寵。
其三是在清代學者趙翼《陔余叢考》中出現的,說這位花蕊夫人是南唐後主李煜的宮人,閩人之女,雅好賦詩。
她於南唐亡後,被俘入宋宮,後為晉王所殺。
人稱小花蕊。
今天我們主要說的這位花蕊夫人就是後蜀皇帝孟昶的妃子。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這首七絕,流傳很光,經久吟唱。
它以國破家亡之後的一位宮中女性的口吻,在表面「頌揚」勝利者的威武的同時,斥責了由男人主政的宮廷君臣無能,導致亡國,致使妻孥被辱的那種既惋惜又憤慨的複雜心情。
這首詩的作者即是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是把中國古代文學中的「宮詞」推向它的黃金時代的女才人。
孟昶16歲即後蜀皇帝位,史稱其「好學喜文」,且重視文化教育。
他與其妃花蕊夫人的愛情故事,頗有傳奇色彩,十分感人。
花蕊夫人,姿容出眾,能詩善字,擅舞能歌,工詩之長,尤長於樂府。
而此時的孟昶正是勵精圖治的有為之主。
二人的感情得以升華,恩愛情深,形影不離。
花蕊夫人有幾首宮詞傳世:龍池九曲遠相通,楊柳絲牽兩岸風。
長似江南好風景,畫船來去碧波中。
薄羅衫子透肌膚,夏日初長板閣虛。
獨自倚欄無一事,水風涼處讀文書。
這些詩真實地反映了當時後蜀宮中的生活情況,從中也透出了她自己歡快生活的影子。
公元965年,趙匡胤派兵伐蜀,孟昶奉表投降了。
花蕊夫人作為俘虜被押解。
她在劍門道中,感春傷懷,在葭萌驛牆壁下滿懷悲痛地題了一首《採桑子》: 「初離蜀道心將碎,離恨綿綿,春日如年,馬上時時聞杜鵑。
」傳說她剛剛寫下這半闕,便被軍騎逼迫上路。
後來有人為她續了下半闕:「三千宮女皆花貌,妾最嬋娟,此去朝天,只恐君王寵愛偏。
」
到了汴京之後,趙匡胤問她「為什麼蜀國亡了,你不以身殉國?」 花蕊夫人即口占那首千古稱頌的絕句以回答: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據說,趙匡胤當時聽了花蕊夫人的「讚揚」很高興。
那麼,花蕊夫人之機智聰慧,於此也可大見了。
花蕊夫人逝後,後人有聯語說:「最可憐花蕊飄零,早埋了春閨寶鏡。
」一代才女,終因國破而不幸在中年早逝。
後來的詩歌研究者都一致認為,花蕊夫人是第一個以「宮中人寫宮中事」的大家,可謂我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女詞人」。
五代十國的花蕊夫人,個個傾國傾城,卻都留下了亡國之恨
古代以花為名的美女很多,如春秋時期有桃花夫人,而五代十國,有幾位美女被稱作花蕊夫人,她們不僅容貌美麗,而且能詩善賦,多才多藝。「花不足以擬其色,蕊差堪狀其容。」、「意花不足擬其色,似花蕊之翾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