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蘇州,滄浪亭記 滄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我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滄浪亭是我所喜歡的地方之一,
還記得第一次來這裡的時候,
我還很年輕,
思及種種,
空留惆悵。
2017年9月20日
閒來無事
喚上一個朋友
來到了滄浪亭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
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這句簡單而又充滿至理的名言就是滄浪亭這個名字的由來。
說起滄浪亭的由來
跟一位歷史上鼎鼎大名的人分不開關係
這裡最早是五代時期越國一位將軍的池館,五代戰亂後成為廢地。
到了北宋年間,大約是慶曆五年,詩人蘇舜欽以四萬錢將其購得,加以修葺並取名為「滄浪亭」。
蘇舜欽(1008—1048),北宋詩人,字子美,祖籍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曾祖時遷至開封(今屬河南)。
曾任縣令、大理評事。
蘇舜欽在政治上傾向於以范仲淹為首的改革派。
慶曆四年(1044)范仲淹、杜衍、富弼等人延攬人才,準備實行新法。
蘇舜欽是杜衍的女婿,被范仲淹推薦為集賢殿校理,監進奏院。
御史中丞王拱辰等反對政治改革。
時值進奏院祀神,蘇舜欽按照慣例,用所拆奏封的廢紙換錢置酒飲宴。
王拱辰誣奏蘇舜欽以監主自盜,藉以打擊范、杜。
蘇舜欽被削籍為民,與會的名士十餘人同時被貶逐。
蘇舜欽被廢放後,於慶曆五年(1045)攜妻子南下,流寓蘇州。
他早就喜愛蘇州盤門一帶的風景,他曾在《過蘇州》一詩中寫道:「東出盤門刮眼明,蕭蕭疏雨更陰晴。
綠楊白鷺俱自得,近水遠山皆有情。
」這次他在府學東邊發現一塊棄地,那裡草木茂盛,崇阜廣水,附近還有荒蕪的池館。
便以四萬錢將其購得,加以修葺,並在水旁築亭,取《楚辭.漁父》中「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之意,將此園命名為「滄浪亭」。
他還自號「滄浪翁」,並撰寫了《滄浪亭記》,文中描繪了滄浪亭「前竹後水」、「澄川翠干」等景物,和自己登舟容與、舉觴舒嘯的退隱生活。
在遊記的最後我會把《滄浪亭記》給貼上來,並貼出它的譯文,這是我非常喜愛的一篇古體散文。
蘇舜欽不但寫了《滄浪亭記》,還寫了一首名為《滄浪亭》的詩,
一涇抱幽山,居然城市間。
高軒面曲水,修竹慰愁顏。
跡與豺狼遠,心隨魚鳥閒。
吾甘老此境,無暇事機關。
可見蘇舜欽是多麼喜歡這一處的滄浪亭,甚至願意甘老此境。
大名鼎鼎的歐陽修也因為蘇舜欽的邀請作了一首名字也叫《滄浪亭》的長詩,
詩中以「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題詠此事。
(PS:蘇舜欽買下殘破的滄浪亭花了四萬錢。
)
自此,「滄浪亭」名聲大振。
慶曆八年(1048)蘇舜欽復官為湖州長史,未及赴任即病逝,年僅四十一。
因此可以說終老於滄浪亭。
蘇舜欽是宋代詩文革新運動的前驅者,與宋詩「開山祖師」梅堯臣合稱「蘇梅」。
他不受當時浮艷文風的束縛,與穆修等致力於古文和詩歌的寫作,在詩文革新方面,對同時的許多作家有過積極影響。
歐陽修《蘇氏文集序》說「子美(蘇舜欽字)之齒少於予,而予學古文反在其後」,「方其擯斥摧挫、流離窮厄之時,文章已自行於天下」,高度推崇他在詩文革新運動中的地位。
有《蘇舜欽集》16卷,滄浪亭亦以蘇舜欽之名,更顯於其它園林之上。
如果你很喜歡蘇舜欽的詩詞,那應當來滄浪亭看看。
從滄浪亭的大門可以望見對面的可園。
滄浪亭一些犄角旮旯的景致也是很有意思的。
蘇舜欽去世後,滄浪亭曾換了好多任主人,後為章申公家所有。
章將花園擴大,建築大閣,又在山上起堂,他還在滄浪亭北面購得一座洞山,動工時發現地下都是一些嵌空的大石,傳為五代廣陵王所藏,加以擴展,兩山相對,於是滄浪亭變成了一座較大的園林。
南宋時曾為抗金名將韓世忠的府第,人稱「韓園」。
他於二山之間築橋,稱為「飛虹」。
元延祐年間僧宗敬在其遺址建妙隱庵,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蘇州知府胡纘宗於妙隱庵建韓蘄王祠。
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僧文瑛復建滄浪亭,歸有光作《滄浪亭記》。
元延祐年間僧宗敬在其遺址建妙隱庵,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蘇州知府胡纘宗於妙隱庵建韓蘄王祠。
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僧文瑛復建滄浪亭,歸有光作《滄浪亭記》。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江蘇巡撫王新命建蘇公(舜欽)祠。
康熙三十四年(1695),江蘇巡撫宋犖尋訪遺蹟,把臨水的滄浪亭移建於山阜之上,懸文徵明隸書「滄浪亭」作匾額。
並築觀魚處、自勝軒、步碕廊等景點。
明道堂,位於園內假山東南部,面闊三間,為清同治十二年巡撫張樹聲所創,龔蘇舜欽《滄浪亭》中語「觀聽無邪,則道以明」之意而名。
舊為會文講學之所,此堂開敞四舍,宏偉莊嚴,是為園中主廳。
其北峰巒若屏,喬木郁然蒼翠。
該堂的主體建築為磚木結構,門廳三層,禮拜廳二層,建築面積約600平方米。
該堂的建築物至今猶存,現在作為福州天安堂的附屬宗教活動場所開放。
下雨天站在明道堂的後面的屋檐下
看著淅淅瀝瀝的雨
心情很平靜
雨水沖刷過的竹子
透著一股翠綠
五百名賢祠,此祠道光七年陶澍所創,祠中三麵粉壁上嵌594幅與蘇州歷史有關的人物平雕石像,為清代名家顧汀舟所刻。
咸豐間毀於兵火,同治十二年恩錫重建,當時搜求刻像,存者大半,覓得拓本,補刻自晉散騎常侍顧公榮至清初尚書彭齡一百四十人,皆舊記所有,共自林文忠公則徐至吳學士信中十二人,則舊記無之當為丁亥以後所增。
太平天國時期蘇州頻經戰爭,滄浪亭亦遭毀壞,清同治十二年(1873)又重建。
此後又經過多次修葺,但其基本格局仍與當時相去不遠。
滄浪亭雖因歷代更迭有興廢,已非宋時初貌,但其古木蒼老郁森,還一直保持舊時的風采,部分地反映出宋代園林的風格。
滄浪池上
文徵明
楊柳陰陰十畝塘,昔人從此詠滄浪。
春風依舊吹芳杜,陳跡無多半夕陽。
積雨經時荒渚斷,跳魚一聚晚波涼。
渺然詩思江湖近,便欲相攜上野航。
清乾隆年間,《浮生六記》的作者沈復曾居於蘇州滄浪亭畔,在《浮生六記》里有一段描寫他於中秋攜妻挈妹去滄浪亭賞月的情景。
「中秋日,余病初愈,以芸(沈妻)半年新婦,未嘗一至間壁之滄浪亭,先令老僕約守者勿放閒人。
於將晚時,偕芸及余幼妹,一嫗一婢扶焉。
老僕前導,過石橋,進門,折東曲徑而入,疊石成山,林木蔥翠。
亭在土山之巔,循級至亭心,周望極目可數里,炊煙四起,晚霞爛然。
隔岸名『近山林』,為大憲行台宴集之地,時正誼書院未起也。
攜一毯設亭中,席地環坐,守者烹茶而進。
少焉,一輪明月已上林梢,漸覺風生袖底,月到波心,俗慮塵懷,爽然頓釋。
芸曰:『今日之遊樂矣!若駕一葉扁舟,往來亭下,不更快哉?』」
觀魚台的景致其實很漂亮
遠近皆有所賞
再次小憩片刻
甚是愜意
滄浪之水濁兮 可以濯吾足
最後貼上一切關於滄浪亭的知名文章。
滄浪亭記
蘇舜欽 宋
予以罪廢,無所歸。
扁舟吳中,始僦舍以處。
時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狹,不能出氣,思得高爽虛辟之地,以舒所懷,不可得也。
一日過郡學,東顧草樹郁然,崇阜廣水,不類乎城中。
並水得微徑於雜花修竹之間。
東趨數百步,有棄地,縱廣合五六十尋,三向皆水也。
槓之南,其地益闊,旁無民居,左右皆林木相虧蔽。
訪諸舊老,雲錢氏有國,近戚孫承右之池館也。
坳隆勝勢,遺意尚存。
予愛而徘徊,遂以錢四萬得之,構亭北碕,號『滄浪』焉。
前竹後水,水之陽又竹,無窮極。
澄川翠干,光影會合於軒戶之間,尤與風月為相宜。
予時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則洒然忘其歸。
觴而浩歌,踞而仰嘯,野老不至,魚鳥共樂。
形骸既適則神不煩,觀聽無邪則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榮辱之場,日與錙銖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動物耳。
情橫於內而性伏,必外寓於物而後遣。
寓久則溺,以為當然;非勝是而易之,則悲而不開。
惟仕宦溺人為至深。
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於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勝之道。
予既廢而獲斯境,安於沖曠,不與眾驅,因之復能乎內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閔萬古。
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為勝焉!
譯文:
我因獲罪而被貶為庶人,沒有可以去的地方,乘船在吳地旅行。
起初租房子住。
時值盛夏非常炎熱,土房子都很狹小,不能呼氣,想到高爽空曠僻靜的地方,來舒展心胸,沒有能找到。
一天拜訪學宮,向東看到草樹鬱鬱蔥蔥,高高的碼頭寬闊的水面,不像在城裡。
循著水邊雜花修竹掩映的小徑,向東走數百步,有一塊荒地,方圓約六十尋,三面臨水。
小橋的南面更加開闊,旁邊沒有民房,四周林木環繞遮蔽,詢問年老的人,說:「是吳越國王的貴戚孫承佑的廢園。
」從高高低低的地勢上還約略可以看出當年的遺蹟。
我喜愛這地方,來回地走,最後用錢四萬購得,在北面構築亭子,叫「滄浪」。
北面是竹南面是水,水的北面又是竹林,沒有窮盡,澄澈的小河翠綠的竹子,陽光、陰影在門窗之間交錯相接,尤其是在有風有月的時候更宜人美麗。
我常常乘著小船,穿著輕便的衣服到亭上遊玩,到了亭上就率性玩樂忘記回去,或把酒賦,或仰天長嘯,即使是隱士也不來這裡,只與魚、鳥同樂。
形體已然安適,神思中就沒有了煩惱;所聽所聞都是至純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
回過頭來反思以前的名利場,每天與細小的利害得失相計較,同這樣的情趣相比較,不是太庸俗了嗎!
唉!人本來會受外物影響而感動。
情感充塞在內心而性情壓抑,一定要借外物來排遣,停留時間久了就沉溺,認為當然;不超越這而換一種心境,那麼悲愁就化解不開。
只有仕宦之途、名利之場最容易使人陷入其中,自古以來,不知有多少有才有德之士因政治上的失意憂悶致死,都是因為沒有悟出主宰自己、超越自我的方法。
我雖已經被貶卻獲得這樣的勝境,安於沖淡曠遠,不與眾人一道鑽營,因此又能夠使我的內心和形體找到根本,心有所得,笑憫萬古。
尚且沒有忘記內心的主宰,自認為已經超脫了。
還有一篇有關滄浪亭名字由來的《漁父》,此文出自《楚辭》,作者已然不可考,也有人說是屈原所寫,眾說紛紜。
漁父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
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復與言。
譯文:
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邊上遊蕩。
他沿著江邊走邊唱,面容憔悴,模樣枯瘦。
漁父見了向他問道:"您不是三閭大夫麼,為什麼落到這步田地?「屈原說:"天下都是渾濁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獨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
漁父說:"聖人不死板地對待事物,而能隨著世道一起變化。
世上的人都骯髒,何不攪渾泥水揚起濁波,大家都迷醉了。
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為什麼想得過深又自命清高。
以至讓自己落了個放逐的下場?"
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一定要彈彈帽子;剛洗過澡一定要抖抖衣服。
怎能讓清白的身體去接觸世俗塵埃的污染呢?我寧願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魚腹中。
怎麼能讓晶瑩剔透的純潔,蒙上世俗的塵埃呢?」
漁父聽了,微微一笑,搖起船槳動身離去。
唱道:「滄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來洗我的帽纓;滄浪之水濁又濁啊,可以用來洗我的腳。
"便遠去了,不再同屈原說話。
《滄浪亭》
歐陽修 宋
子美寄我滄浪吟,邀我共作滄浪篇。
滄浪有景不可到,使我東望心悠然。
荒灣野水氣象古,高林翠阜相迴環。
新篁抽筍添夏影,老◇亂髮爭春妍。
水禽閒暇事高格,山鳥日夕相呼喧。
不知此地幾興廢,仰視喬木皆蒼煙。
堪嗟人跡到不遠,雖有來路曾無緣。
窮奇極怪誰似子,搜索幽隱探神仙。
初尋一逕入蒙密,豁目異境無窮邊。
風高月白最宜夜,一片瑩凈鋪瓊田。
清光不辨水與月,但見空碧涵漪漣。
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祗賣四萬錢。
又疑此境天乞與,壯土憔悴天應憐。
鴟夷古亦有獨往,江湖波濤渺翻天。
崎嶇世路欲脫去,反以身試蛟龍淵。
豈如扁舟任飄兀,紅蕖淥浪搖醉眠。
丈夫身在豈長棄,新詩美酒聊窮年。
雖然不許俗客到,莫惜佳句人間傳。
滄浪池上
文徵明
楊柳陰陰十畝塘,昔人從此詠滄浪。
春風依舊吹芳杜,陳跡無多半夕陽。
積雨經時荒渚斷,跳魚一聚晚波涼。
渺然詩思江湖近,便欲相攜上野航。
滄浪亭在蘇州數百處園林中也只是小小的一處而已
但是有關它的文學作品歷史故事實在太多
這是滄浪亭在蘇州園林中的優勢
如果來蘇州遊玩時間有餘
不妨來這裡感受蘇舜欽的滄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