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在高平陵政變後,為何沒有立馬稱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司馬懿政變

曹操識人很準,可他的子孫就不相同了。

曹操臨死之前特意勸誡曹丕:「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這句話曹丕記住了,但也是聽一半,做一半,對司馬懿該信任仍是信任。

到了魏明帝曹叡在朝年代,出於外部戰事的需求,司馬懿得以把握軍權,他手中的權力進一步擴展,可這個時分司馬懿仍然是魏國的忠臣,雖然魏明帝曹叡時間猜疑,可司馬懿的臣子本分做的仍是不錯的,貶官無怨言,升官不自傲。

司馬懿的轉機就發生在曹魏曹芳在朝年代,魏明帝曹叡臨死之前將養子曹芳託付給宗親大將軍曹爽和輔政大臣司馬懿,而且特意組織曹爽的官職在司馬懿之上。

對此,司馬懿也是徹底聽從組織。

開始的協作仍是不錯的,曹爽對司馬懿畢恭畢敬有什麼事都商量著來。

可後來曹爽不知哪根筋不對遭到謀士丁謐的離間,將司馬懿架空,自個獨掌大權。

對此,司馬懿雖有不滿但也只能忍。

可曹爽一犯起傻來就一發不可收拾,得罪發起對蜀國的戰役,司馬懿勸阻,曹爽不聽,結果魏軍大北。

這還不算,曹爽還在魏國境內廣占良田,慫恿心腹違法亂紀,敲詐官員,營造豪華宮殿,儼然一副皇帝派頭。

在魏國境內曹爽搞得那叫一個怨聲載道。

看到此情此景,一聲為魏國支付的司馬懿天然不肯看到魏國毀在曹爽手裡,所以裝病發起高平陵政變,將曹爽集團連根拔起。

因而可以看到這麼一種現象,司馬懿除曹爽,魏國反對者屈指可數,反而支持者甚多,為何?由於大家都知道假如再讓曹爽這麼折騰下去,國家早晚消亡,司馬懿當政國家或許還有期望,這即是民心所向。

提起司馬懿政變,我們不免會產生一個疑惑,那就是司馬懿政變成功之時,便得以大權獨攬,架空了魏室,為何他的家族,在近二十年後,才以晉代魏呢?

一、.沒有合適的時機

司馬懿生性隱忍,為了誅滅曹爽,他等了整整十年,其中還裝病兩年,這才等來了發動高平陵之變的機會。

但是他能夠順利發動政變,不代表他能夠順利篡位,因為支持他誅滅曹爽的人中,有很多忠於魏室的重臣,這些人之所以在高平陵之變中,與他統一戰線,並非是支持他獨攬大權,只是看不過曹爽的獨斷專行,驕奢淫逸。

如果他在此之後,直接篡位,等同於主動將這些人,推到自己的對立面,這對司馬懿而言,是得不償失的。

他若想要篡位,必須任賢舉能,先培養起自己的班底。

只不過他沒有等到這個時候,便去世了,他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在把持朝政之後,同樣是在為此事做準備。

二、 國內叛亂不斷,且司馬家力不斷交接權

除了朝堂上的因素之後,司馬家族想要篡權,還需要顧忌駐紮在外的大軍。

自高平陵之變後,單淮南一線,便爆發過三場大型的叛亂,即史有名的淮南三叛。

司馬懿在世的時候,親自平定了第一叛,不過因為年邁體衰,再加上迫害忠良的心理壓力,他在當年便去世了。

之後司馬師把持朝政,淮南二叛爆發,他親率大軍前往,結果被少年將軍文俶,嚇得眼疾發作,生生痛死,司馬家族的權力,再一次交接。

司馬昭從父兄手中接過重任後,第三叛又爆發了,在平定這一戰之後,淮南地區終於無力再叛,他的聲望也積累的差不多了。

然而不久之後,皇帝曹髦又被他的屬下所殺,迫於輿論的壓力,司馬昭只能暫退一步,並發動了滅蜀之戰,等到一切都平定了之後,司馬昭也油盡燈枯了,因此以晉代魏的任務,落到了司馬炎的頭上。

我們不難得知,雖然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後,得以大權獨攬,卻沒有直接篡位,他的後人也等了近二十年,並不是因為他們不想,而是時機還沒有成熟,以司馬懿的性格,如果不能一舉達到目的,絕對不會輕易出手,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才有了「冢虎」之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