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中國歷史上才華出眾的十位神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網絡配圖

甘羅 12歲為丞相

甘羅(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楚國下蔡(今安徽潁上)人,從小聰明過人,是著名的少年政治家。

甘羅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政治家。

他祖父甘茂,是秦國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擔任秦國的左丞相。

「將門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導下,甘羅從小就聰明機智,能言善辯,深受家人的喜愛。

後來、甘茂受到別人的排擠,被迫逃離秦國,不久就死於魏國。

甘羅十二歲時,就投奔到秦國丞相呂不韋的門下,做他的才客。

當時秦國企圖聯燕攻趙,打算派大臣張唐出使燕國,張唐卻藉故推辭。

呂不韋無計可施,那時年僅十二歲的甘羅,就對國事了如指掌,甘羅自告奮勇願去勸說張唐赴任。

呂不韋開始不大相信他,甘羅理直氣壯地說:「從前項橐7歲就做了孔子的老師,我現在已經12歲了,你就不能讓我試一試嗎?」呂不韋只好答應了他的要求。

甘羅驅車去見張唐,說:「當年武安君白起就因為不服從應侯范雎的命令去攻打趙國,被應侯攆出咸陽,死在杜郵。

現在文信侯的權力比應侯大得多,你違抗他的命令,看來你的死期不遠了!」一席話嚇得張唐乖乖答應出使燕國。

甘羅又徵得呂不韋的同意,按照秦國擴大河間郡的意圖到趙國去進行遊說,他針對趙王擔心秦燕聯盟對趙國不利的心理狀態,大加攻心,說:「秦燕聯盟,無非是想占趙國的河間之地,您如果把河間5城割讓給秦國,我可以回去勸秦王取消張唐的使命,斷絕和燕國的聯盟。

到那時你們攻打燕國,秦國決不干涉,趙國所得又豈止5城!」趙王大喜,忙把河間5城的地圖、戶籍交給甘羅。

甘羅滿載而歸,秦國不費一兵一卒而得河間之地,秦王就封12歲的甘羅為上卿,並把當年封給甘茂的土地賞給他。

由於當時丞相和上卿的官階差不多,民間因此演繹出甘羅12歲為丞相的說法。

由此可見甘羅的才智,不但同齡人不可比,就連一般成人也不如,神童也!

蔡文姬六歲能辨弦音的

蔡文姬,名琰,原字昭姬,晉時避司馬昭諱,改字文姬,東漢末年陳留圉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學家。

蔡文姬自小就能詩善文,尤好琴瑟之音。

六歲那年,文姬纏著父親要他教她彈琴,蔡邕於是先彈一曲。

但由於彈奏時用力過猛,不小心把第一根弦彈斷了,自己還沒察覺,照彈不誤。

文姬卻馬上聽出說:「父親,您彈斷了第一根弦!」蔡邕嚇了一跳,女兒從來都未學過彈琴,甚至連琴都未摸過,怎麼就聽得出他彈斷了第一根弦呢?蔡邕繼續彈著,故意把第四根弦彈斷。

文姬又立刻辨出:「父親,您又把第四根弦彈斷了!」蔡邕這才相信,女兒的確無師自通,掌握了音律。

蔡文姬後來在父親的指導下,琴藝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曹沖驚人的智慧

在三國神童之中,名氣最大的無疑就是曹沖了。

曹沖,曹操之子。

曹沖從小就表現出驚人的天賦,理解能力很強,到5,6歲其才智便達到成人水平,留有曹沖稱象的典故,《魏書鄧哀王沖傳》還記載了一件事,說當時曹操以大軍征天下,令行禁止,刑律非常嚴厲,這導致經常有冤案發生。

有一次,放在倉庫里的一副馬鞍被老鼠咬壞了,恰好那是曹操的。

倉庫管理的士兵嚇壞了,認為自己一定在劫難逃,死定了。

曹沖知道以後,就用刀把衣服弄了小洞,裝成是老鼠咬破的,一臉愁容。

曹操見到以後,就問他怎麼了。

他回答說:「大家都說,衣服被老鼠咬了,衣服的主人要遭遇不幸」。

曹操笑了笑說:「那都是瞎胡扯,根本不會有什麼幸與不幸的」。

後來,那個倉庫管理的士兵還是如實地上報了老鼠咬破馬鞍的事,曹操一下明白了曹沖的用意,笑了笑,便沒有再追究這件事了。

比起才高八斗的曹植和玩弄權術的曹丕,曹沖的智慧可以說是驚人的。

其實曹沖不僅有這類「小聰明」,而且「辨察仁愛,與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於眾,故特見寵異。

」經常利用他的智慧和地位來辦一些救人性命的大事,據史書記載:「時軍國多事,用刑嚴重。





凡應罪戮,而為沖微所辨理,賴以濟宥者,前後數十」。

曹沖無疑是個天才,大概正因如此,才得到了曹操的喜愛,年紀很小,就被曹操選為繼承人。

可惜他僅僅活到十三歲就患急病死去了。

元嘉 神仙童子

北朝時有個叫元嘉的孩子,因為能在同一時間進行多件事情,被稱為神仙童子。

元嘉曾做過這樣的表演:雙手均拿著筆,左圓右方的畫著,口中則一字不漏地背誦文章,同時也能準確無誤地數著正在吃草的羊群數目。

他的腦子也沒有閒著,正構思著一首五言詩,並用腳夾著筆把這首五言詩工工整整地寫在在地面的紙上。

他同時做著這六件不同的事,每一件都完成得非常好,目睹者無不驚訝萬分。

網絡配圖

諸葛亮妙計出莊

如果你看過《三國演義》這本書,就一定會對那位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留下深刻的印象,但你知不知道,諸葛亮在小時候就會使奇謀妙計呢?

諸葛亮小時候曾拜水鏡先生為師。

有一天,水鏡先生對學生說:「從現在起到午時三刻,誰能得到我的允許走出水鏡莊,誰就可以出師。

」別的同學使盡辦法,都未能說服老師讓他們離開。

諸葛亮走到老師面前說:「你故意出難題害我們,我不當你的學生了,快把三年來的學費還給我!」老師見諸葛亮如此無禮放肆,十分生氣,馬上命人把他趕出水鏡莊。

諸葛亮一出莊子便大笑起來,他跑回學堂,跪在老師面前說:「我剛才是為了走出莊子,才出言不遜的,請老師罰我吧。

」老師這才恍然大悟,馬上轉怒為笑,讓他出師了。

諸葛亮長大後更成為著名的謀略家。

司馬光 破瓮救友

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

司馬光出生時,他的父親司馬池正擔任光州光山縣令,於是便給他取名「光」,七歲時,「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從此,「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

「司馬光砸缸」的兒童故事,在當時的東京、洛陽一帶就有人把這個故事畫成《小兒擊瓮圖》廣為流傳。

司馬光砸缸故事說的就是:有一次,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裡玩耍。

院子裡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廠里。

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

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裡的小孩也得救了。

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機智勇敢,傳為千古佳話。

老子年幼論禍福的

李耳,字伯陽,又稱老聃,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老子標準像想家之一,是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後人稱其為「老子」(古時「老」字的讀音和「李」字相同)。

李耳十多歲的時候便很有見識。

當時楚國征服了宋國,聲勢浩大,李耳卻說:「這不一定是件好事。

楚國以前弱小,所以沒有人注意,才得以休養生息,發展壯大。

現在打了勝仗,樹大招風,從此就不得安寧了。

一年之後,發生了楚晉城濮之戰,楚國慘敗。

人們記起李耳的話,都認為他有未卜先知的神力。

周襄王要李耳傳授其未卜先知的本領。

李耳說:「我並非未卜先知。

世間的事物,都有內在的規律;一切事物都是相輔相成,可以互相轉化的,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周襄王很佩服,就留李耳在朝中做官。

孟嘗君以語啟父

孟嘗君本名叫田文是齊國丞相田嬰的兒子,田嬰有四十多個兒子,田文為田嬰其中一個小妾所生,出生於五月初五。

由於當地的風俗認為,這個日子出生的嬰兒會對父親不利,所以田嬰就叫田文的母親把嬰兒拿去扔掉,並告訴她說:「不要養活他。

」可是田文的母親還是偷偷把他養活了。

就在田文五歲生日那天,田嬰發現了這個秘密,大發雷霆,憤怒地對他母親說:「我讓你把這個孩子扔了,你竟敢把他養活了,這是為什麼?」田文的母親還沒回答,田文立即叩頭大拜,接著反問田嬰說:「您不讓養育五月生的孩子,是什麼緣故?」田嬰回答說:「五月出生的孩子,長大了身長跟門戶一樣高,會害父害母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歷史上最聰明的五個神童,諸葛亮僅排第二

5曹沖曹沖,曹操之子。曹沖從小就表現出驚人的天賦,留下了包括曹沖稱象在內的許多故事,其人聰慧,並且心地善良。《魏書鄧哀王沖傳》記載:說當時曹操以大軍征天下,令行禁止,刑律非常嚴厲。有一次,放在倉...

中國歷史十大少年天才

所謂神童,就是指才賦出眾的兒童,在詩文、音樂或某些技藝上的表現較同年齡的小朋友優越。在我國古代,人們喜歡把那些幼而敏慧,少而老成的幼兒同一般幼兒區別開來,把他們稱之為神童,以給予特別重視。自古以...

中國歷史上為人熟知的10位智慧過人的神童

12歲為丞相:在劉國時期,甘羅主動請纓出使趙國,用奇計使秦國不費吹灰之力得到十幾座城邑。甘羅回到秦國後,秦始皇封賞甘羅擔任上卿(相當於丞相)之職,由此受到秦始皇的封官賞地,也使自己青史留名。

中國古代八大神童!最後一個厲害了

神童,就是指才賦出眾的兒童,在詩文、音樂或某些技藝上的表現較同年齡的小朋友優越。中國歷史上的神童也是層次不窮。下面我們不妨來看看,中國歷史上才華出眾的十位神童代表。一、蔡文姬:六歲通音律

看完這些人,才真正明白英雄出少年!

在我國古代,人們喜歡把那些幼而敏慧,少而老成的幼兒同一般幼兒區別開來,把他們稱之為神童,以給予特別重視。自古以來,神童的故事就源源不斷,中國歷史上的神童也是層次不窮。下面我們不妨來看看,中國歷史...

中國歷史上才華出眾的十位神童

所謂神童,就是指才賦出眾的兒童,在詩文、音樂或某些技藝上的表現較同年齡的小朋友優越。自古以來,神童的故事就源源不斷,中國歷史上的神童也是層次不窮。下面我們不妨來看看,中國歷史上才華出眾的十位神童代表。

中國古代十大神童

所謂神童,就是指才賦出眾的兒童,在詩文、音樂或某些技藝上的表現較同年齡的小朋友優越。在我國古代,人們喜歡把那些幼而敏慧,少而老成的幼兒同一般幼兒區別開來,把他們稱之為神童,以給予特別重視。自古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