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去世前,發生了七件事,真的是巧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孫策稱霸江東後,兵精糧足、聲勢大振,就連曹操也只能望江興嘆:「獅兒難與爭鋒也!」 然而就在孫策青春得意時,卻如曇花一現,很快就去世了,這裡面有什麼原因嗎?

《三國演義》對孫策之死,著墨不多,但分析一下,卻在孫策去世前存在七個巧合,讓人唏噓不已。

巧合一:吳郡太守許貢因暗通曹操,讓使者攜書渡江時,卻被防江軍士所獲,孫策觀書大怒,將許貢等人悉數處死數,播下了仇恨的種子。

大江南北,人來人往,攜密信的使者必然是精心挑選的機智心腹之人,卻如此輕易地被士兵抓獲。

巧合二:孫策在西山趕起一大鹿後,縱馬上山追逐卻無人相隨。

孫策好打獵,但作為一國之主,在山區追逐獵物時怎麼會無人隨從?

巧合三:許貢的三個家客早在樹林中埋伏。

孫策外出、到哪兒、什麼時間都是嚴格保密的,只有孫策身邊親信才會知道行程,怎麼會讓這三個家客提前知道? 並且埋伏的地點也非常準確。

巧合四:孫策取佩劍迎戰時,「劍刃忽墜,止存劍靶在手。

」這對長年征戰的孫策來說,真是有點不可思異,一國之主的劍質量這麼差?由於沒有武器,孫策被許貢的三個家客用箭射中面頰,身中數槍而重傷。

巧合五:因孫策中的箭頭有毒,尋名醫華佗醫治時,華佗卻去了中原,只能讓其徒弟治療。

單獨看華佗外出遊醫,似乎可以理解,但聯繫起來分析就不同尋常了。

巧合六:孫策傷需靜養,不可怒氣衝激,卻恰在此時有使者從許昌回,傳說了郭嘉對孫策的評論,「他日必死於小人之手」,激怒了孫策。

使者知道孫策有傷,為什麼先是欲言又止,引起了孫策的疑心後,又把郭嘉的話說了出來,讓孫策因怒氣傷身,不顧有傷定要伐曹。

巧合七:孫策欲與袁紹共伐曹操時,民間神醫于吉出現。

孫策不求治病卻以「煽惑人心」之罪將于吉處死。

孫策自處死於吉後,開始產生幻覺,在房內、在夜間床前、到玉清觀焚香時、軍營帳內、照鏡子時都看到于吉的影子,終於不堪其擾而「金瘡迸裂」身故。

神鬼的故事不可信,孫策為什麼為產生幻覺,只有一個解釋,孫策中毒了。

箭頭的上毒並沒有致命,孫策後來的症狀卻是越來越重了。

巧合多了,就不是巧合了,分明就是從頭到尾的一件天衣無縫的計劃,當每一步計劃未達到目的時,緊接就有了跟進的計劃,最終讓孫策死於無形之手。

江東是孫策真刀實槍的打拚出來的,在攻城掠地的過程中,侵犯了很多江東名門大族的既得利益,改變了這些本地勢力的格局,破壞了他們的利益平衡。

而孫策又是性急、性剛之人,處事不圓滑,不能及時彌補、平衡利益格局,導致了本地勢力的忌恨,把孫策當成了外來的略者,必然對孫策採取各種各樣的報復。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最終孫策還是沒有躲過去。

而接班的孫權就聰明多了,有僅關於識人用人,更是處事圓滑,懂得利益分配和權力制衡,使東吳走向了鼎盛時期。

1、我接兒子回家。

  兒子問:「爸爸,你累嗎?我好像不累。

  我說:「廢話,你來背我試試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人物十種特殊死法 屬誰最玄乎?

三國時代,群雄紛起,逐鹿中原;三國鼎立,戰亂未斷。三國人物的死法也多種多樣,有的浴血沙場,戰死疆場,如典韋、夏侯淵、張遼、太史慈、黃忠;有的成階下俘,被殺身亡,如:呂布、龐德、關羽、關平;有的眾...

小霸王孫策為何「他日必死於小人之手」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江東猛虎孫策死於吳郡太守許貢的家客之手,一箭射中面門,身中數槍。正應驗了曹操帳下謀士郭嘉「他日必死於小人之手」的畿語。郭嘉對孫策的評價是:輕而無備,性急少謀,乃匹夫之勇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