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威震江東,為何至死連獨當一面的都督都做不了?答案直指曹魏滅亡的原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張遼,字文遠,是三國時期曹魏的名將。

他本從屬於呂布,後投降於曹操,並且屢建戰功,以武勇晉為五子良將之一。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東吳孫權率領十萬大軍大舉進攻張遼等人駐守的合肥,吳軍可謂是志在必得。

當時張遼等人手上只有7000多人,敵我眾寡懸殊,形勢已經危如累卵。

這時,張遼突然想到曹操在征討張魯前,曾經給過自己一個錦囊,說「敵至乃發」。

張遼認為現在就是打開之時,只見上面寫道:「若孫權軍來到,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不得與戰。

」諸將皆為此感到疑惑。

此時張遼便說:「曹公遠征在外,待其救兵來時,敵軍必定已攻破我們了。

所以曹公教我等眾將,待敵軍未合便逆(迎)而擊之,摧折敵軍鋒銳,以安眾人之心,然後方可堅守。

成敗之機,在此一戰,諸君何須疑惑?」

孫權大軍雖然有數量優勢,但尚未集結完成,若挫其先鋒,後繼的吳軍不攻自破,曹公的計謀的確出神入化。

但是問題卻在於,張遼等人是否能擊破吳軍先鋒。

曹軍除了數量處於劣勢外,張遼、樂進和李典還互相不服,關係惡劣,更可怕的是他們還是平級的,互不統帥。

在大敵當前之際,張遼牽頭,與樂進、李典互相和解、同仇敵愾,共同擊敵。

張遼首先挑選800精銳步卒,趁夜率軍殺入茫茫多的吳軍之中,如入無人之境。

張遼在吳軍陣營三進三出,甚至還殺到了孫權面前,揚言要和孫權單挑。

在大發了一陣豪言後,張遼率領軍隊殺出重圍,吳軍無人能擋,從此吳軍士氣大衰。

隨後,孫權攻打合肥十餘日,終不可能克敵,於是回師東吳,孫權本人自己斷後。

沒想到張遼突然率軍殺出,直取孫權本人,幾乎將孫權擒獲。

此戰後,張遼以800破十萬而名聲大振,成為曹魏東部防線的屏障。

張遼屢次擊敗吳軍,威震江東,小兒聞張遼之名不敢夜啼。

然而,張遼立下了如此功勳,為何卻不能獨當一面,成為假節鉞,鎮守一方的大都督呢?

曹魏為了滿足軍事需要,設置了都督諸州軍事之職。

都督是代表中央分駐各地的軍事長官,所領是不同於州郡兵的中央軍隊,擁有一定行政權和財權,能夠在對付吳蜀的戰爭中便宜從事,不用即時與中央通氣。

曹魏主要分中、東、西、北四鎮。

北方防線主要是為了對付鮮卑、烏丸、高句麗等少數民族,這個戰場不重要。

中部都督區在襄陽一線,專門對付荊州的吳軍,西部都督區主要在關中、涼州,警備蜀國的威脅,東部都督區仍然監視東吳,防備盤踞在江東的吳軍。

而張遼屬於東部戰區。

終張遼一生,一直未能擔任都督,最高官職是前將軍。

他的頂頭上司先是夏侯惇,而後是曹休。

說到軍事才能,夏侯惇和曹休自然不能和張遼相比,那麼為何張遼不能成為都督呢?

原來,曹操一直採取宗室領都督職的政策。

為了掌控兵權,控制地方,壓制惡性膨脹的士族,曹操只讓曹氏和夏侯氏擔任都督,曹仁坐鎮襄陽,主鎮中部,夏侯淵坐鎮關西,曹休坐鎮江東,形成了宗室防禦體系,對曹魏內外的安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所以終張遼一生,都無法染指都督這個職位。

然而,當老一輩曹魏宗室去世後,後繼者變得越來越不給力,只剩下曹真還能獨當一面,夏侯楙這樣的簡直是來搞笑的。

此後,都督也不再是宗室的專屬職位,許多外姓人也能擔當,其中就包括後來陰謀奪權的司馬懿。

由於宗室不給力,最後他們的首領竟然是平庸的曹爽,最終他在高平陵之變中被司馬懿打倒,而曹魏最終也走上了絕路。

所以,張遼當不了都督只能說他沒趕上好時候,如果他能活到曹睿的時代,並且身體能堪一用,都督一職肯定是跑不了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東吳用了舉國之力都打不過曹操帳下一猛將是誰

三國的曹魏可謂將星璀璨,用兵神速者諸如夏侯淵、治軍嚴整者諸如徐晃,作戰機敏者諸如張郃,而要說屢建奇勳、大智大勇的將軍,則首推張遼。他就像是曹操的一把所向無敵的利劍,震懾敵膽。他戎馬一生,統領鐵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