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父子檔」,「三字經」里都有他們的記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no.1 蘇洵 蘇軾 蘇轍

宋仁宗嘉袥初年,由於歐陽修的賞識和推譽,他們的文章很快著名於世。

士大夫爭相傳誦。

宋人王辟之《澠水燕談錄·才識》記載:「蘇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蘇。

蓋洵為老蘇、軾為大蘇、轍為小也。

」「三蘇」的稱號即由此而來。

他們在散文創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後來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蘇洵,字明允,號老泉,北宋文學家。

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諡法》三卷,均與《宋史本傳》並傳於世。

除了在家庭教育上稱得上是天下父親的典範,在自學成材上,蘇洵也是後人的楷模。

「蘇老泉,二十七,始發奮,讀書籍。

」這是《三字經》里對於蘇洵的描述。

蘇洵是幸運的,創造了中國第一文人家庭的奇蹟。

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之一。

嘉祐年間「進士」。

其文豪邁奔放,與韓愈並稱「韓潮蘇海」。

又工書畫。

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蘇軾在文、詩、詞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


蘇轍,字子由,北宋散文家,自號潁濱遺老。



嘉祐二年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

蘇轍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儒學為主。

他擅長政論和史論。

著名文章有:《新論》、《六國論》、《上皇帝書》、《上樞密韓太尉書》、《黃州快哉亭記》《巢谷傳》《老子解》等。

NO.2 王羲之 王獻之

王羲之,字逸少,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

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

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賦》中:「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

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

」一句來讚美王羲之的書法之美。

傳說王羲之小的時候苦練書法,日久,用於清洗毛筆的池塘水都變成墨色。

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王獻之,字子敬,小名官奴,王羲之第七子。

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詩人。

自幼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攻草書隸書,也擅長繪畫。

自小跟隨父親練習書法,胸有大志,後期兼取張芝,別為一體。

前人評論王獻之的書法為「丹穴凰舞,清泉龍躍。

精密淵巧,出於神智。

」他的草書,更是為人稱道。

他的傳世草書墨寶有《鴨頭丸帖》、《中秋帖》等。

清朝乾隆皇帝將它收入《三希帖》,視為「國寶」。

NO.3 曹操 曹丕 曹植

曹操作為一代梟雄,名氣和能力是人所共知的,所謂亂世出英雄,曹操挾天子征討四方,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地方割據勢力,北擊匈奴,統一了北方,他推行的一系列政策讓受戰亂摧殘的北方經濟的起色不少。

曹操的詩歌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

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合成三曹,曹丕雖沒有曹值的才氣,不過其作品也頗有影響,政治才能深受曹操器重,曹丕結束了漢朝統治,自己稱帝,他在位期間,平定邊患。

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復漢朝在西域的設置。

除軍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學,於詩、賦、文學皆有成就,尤擅長於五言詩,今存《魏文帝集》二卷。

曹植的作品在建安文人中留存最多,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

其詩以筆力雄健和詞采畫眉見長,今存《曹子建集》。

散文同樣也具有「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的特色。

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的評價。

對後世影響最大,後人對其評價最高。

NO.4 孫堅 孫策 孫權

孫堅,字文台。

漢末群雄之一,三國中吳國的奠基人。

史書說他「容貌不凡,性闊達,好奇節」。

曾參與討伐黃巾軍的戰役以及討伐董卓的戰役。

後與劉表作戰時陣亡。

其子孫權即為孫吳的開國皇帝。

孫權建國後,追諡孫堅為武烈皇帝。

孫策,字伯符.孫堅長子,孫權長兄。

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三國時期吳國的奠基者之一。

《三國演義》中綽號「小霸王」。

其弟孫權接掌孫策勢力,並於稱帝後,追諡孫策為長沙桓王。

孫權,字仲謀。

三國時代東吳的建立者。

生來紫髯碧眼,形貌奇偉異於常人。

善騎射,膽略超群。

十九歲時,兄長孫策遭刺殺身亡,繼而掌事,成為一方諸侯。

建安十三年,與劉備聯合於赤壁打敗曹操軍隊,建立了孫劉聯盟。

黃武元年,被魏文帝曹丕封為吳王,建立吳國;黃龍元年,稱帝。

是三國時代統治者中最長壽的。

NO.5 李冰 李二郎

李冰,戰國時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專家。

秦昭襄王末年為蜀郡守,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岷江出山口處主持興建了中國早期的灌溉工程。

他徵發民工在岷江流域興辦許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為著名。

據《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李冰曾在都江堰安設石人水尺,這是中國早期的水位觀測設施。

幾千年來,該工程為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奠定堅實的基礎。

都江堰也成為著名的風景名勝。

李二郎,李冰之子。

傳說李冰治水功不只在他一人,除了廣大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外,還有他的兒子李二郎。

關於李二郎的歷史記載甚少,並且眾說紛雲。

《灌縣誌》說「李二郎史佚其事,名字無證,性喜獵」,是認為確有其人其事的。

宋代很有名的理學家朱熹在《朱子語》中說「溜口二郎乃是李冰第二個兒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