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挽救大明帝國之人並非袁崇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明末清初,大明帝國內憂外患,政權搖搖欲墜,明朝內部被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軍折騰的的焦頭爛額,不安內如何攘外,關外努爾哈赤的女真虎視眈眈。

崇禎運氣背到極點,旱災頻發,農民流離失所,民不聊生。

崇禎經常向祖宗請罪,大明江山即將在他的手中斷送。

時勢造英雄,在這期間出現了幾位運籌帷幄的優秀將領,硬生生的為大明王朝又續上了幾年。

其中袁崇煥被世人所熟知,但最能有能力挽救大明的並非是他,而是孫承宗。

明末少師、文華殿大學士、薊遼總督孫文忠公承宗畫像

孫承宗可以說是明末最出名的戰略家而不是軍事家,讓孫承宗上戰場殺敵那就屬於趕鴨子上架,暴殄天物,因為他並不擅長。

孫承宗就像張良一樣,擅長運籌於千里之外,能夠從大局觀去為明朝的出路進行規劃。

孫承宗作為帝師,威望極高,曾是明光宗朱常洛的老師,而後朱常洛不久駕崩,又擔任天啟的老師。

天啟年間,姦邪輩出,以九千歲魏忠賢為首的閹黨排除異己,殺害忠良。

但是天啟對孫承宗十分信任,魏忠賢對孫承宗也毫無辦法。

在公元1622年,也就是天啟二年,作為兵部尚書的孫承宗來到山海關,否定了遼東領略王在晉在山海關外修築新城的建議,採納袁崇煥的意見,在寧遠屯田練兵駐守。

寧遠的防備日漸鞏固,遼東防線也不斷進逼。

三年之後,孫承宗令手下兵將又屯兵守衛錦州、松山、杏山各城,就這樣,遼東防線自寧遠又進逼了二百里,寧錦防線就形成了。

算上山海關,讓女真焦頭爛額的關寧錦防線就此形成,自此之後,清軍再沒有突破過這道防線。

(袁崇煥)

袁崇煥被孫承宗一手提拔,也是孫在背後一直支持袁崇煥,力保遼東不失。

後來,公元1629年,也就是崇禎二年,皇太極繞過關寧錦防線,率領十萬軍隊從遼西到蒙古,進犯遵化,從遵化到北京無險可守,袁崇煥自然回京救駕,袁崇煥追而不擊,後來的事情大家都很清楚。

袁崇煥死後,孫承宗再次出山。

公元1638年,也就是崇禎十一年,多爾袞率軍進攻高陽。

已經76歲高齡的率領高陽民眾抵禦清軍,打肯定是打不過,兵敗之後,多爾袞親自勸降,未果。

孫承宗之後自盡身亡,以身殉國。

而其家四十餘人戰死沙場,忠烈滿門。

後來清朝史官對《明史》進行修纂的時候對其進行單獨列傳,在明朝也僅此一人,可見孫承宗地位如此之高,影響如此之大。

其中有一段大概的意思就是說,孫承宗去守護江山,不論是否能收復失地,但守護現有的城池那還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那時的大明帝國的龍氣已失,覆滅也是必然,就算是孫承宗那也未必能改變大明的氣運。

但是還能再為大明續上十幾年,僅僅孫承宗經營的關寧錦防線也是女真的一座天塹。

孫承宗是民族英雄這毫無爭議,但後人也應銘記他的功績和氣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