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三傑之張世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張世傑(?-1279年),涿州范陽(遼朝時期屬於南京道管轄,金朝時期屬於中都路管轄,今屬河北)人。
1234年金朝滅亡後為元朝將領張柔的部下,戍守河南杞縣,後因犯罪逃奔南宋,成為南宋抗元大將。
張世傑與陸秀夫和文天祥被並稱為「宋末三傑」。
生平
1213年,蒙古軍隊攻克涿州,1215年,攻克金中都,元太宗六年正月十日(1234年2月9日),金朝滅亡。
1239年,元朝將領張柔奉命鎮守河南三十餘城,1241年—1254年期間,張柔率軍駐於杞縣(今河南杞縣之南)。
張世傑年輕時跟隨元朝將領張柔戍守杞縣(今河南杞縣之南),後來犯了罪,不想被罰,於是逃到南宋。
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南下,他率部入衛臨安,收復浙西諸城,然後在焦山(今江蘇鎮江)江中大戰失利。
元軍迫近臨安,他和文天祥主張背城決戰,為丞相陳宜中所阻。
德祐二年(元朝至元十三年)正月十八日(1276年2月4日),元軍將領伯顏攻克南宋首都臨安(今浙江杭州),俘獲五歲的宋恭帝趙㬎和謝太后、全太后、眾官僚和太學生,押送到大都,趙㬎被元世祖忽必烈封為瀛國公。
張世傑與陸秀夫帶著宋朝二王(益王趙昰、衛王趙昺)出逃。
他與文天祥、陸秀夫等立剛滿7歲趙昰即位為皇帝,是為宋端宗,定年號「景炎」。
端宗即位後對張世傑甚是重用;張世傑沒有辜負端宗皇帝的希望,多次聯合陳吊眼、許夫人等少數民族部隊抵禦元朝軍隊的猛攻。
景炎三年(1278年)10歲的端宗溺水而死,他的弟弟衛王趙昺登基做皇帝,改元「祥興」,趙昺下詔讓張世傑做少傅、樞密副使。
張世傑奉命死守帝都崖山,另外還為太后、皇帝修建行宮,還利用打仗空餘的機會教趙昺識字。
趙昺也對張世傑言聽計從。
祥興二年(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軍大舉進攻趙昺小朝廷,張世傑率軍抵抗,元軍將領張弘范任命張世傑的外甥為官,派他為使者三次前往招降張世傑,張世傑歷數古忠臣,並說:「吾知降,生且富貴,但為主死不移耳。
」
祥興二年二月六日(1279年3月19日),南宋軍隊在崖山海戰大敗。
眼看國家就要滅亡,他準備接回趙昺組織突圍。
不料丞相陸秀夫早已背負8歲的幼帝昺跳海而死。
張世傑知道後哭曰:「我為趙氏,亦已至矣,一君亡,復立一君,今又亡。
我未死者,庶幾敵兵退,別立趙氏以存祀耳。
今若此,豈天意耶!」不久,因颶風毀船,溺死海陵島外海,被葬於平章山下。
紀念
廣東省陽江市的海陵島上,有張世傑墓。
但據陳曉《張世傑墓考》一文稱海陵島上的只是衣冠冢,骨灰被士兵帶至珠海市斗門區黃楊山,並有張氏後人憑族譜記載確認。
台灣新北市雙溪區有全台唯一供奉宋末三傑的「三忠廟」。
興建於同治7年(1868年),是雙溪區民的信仰中心。
浙江省舟山市大黃龍島舊有張老相公廟,奉祀張世傑,於清光緒年間所建,規模頗巨,但現已毀。
台灣台中市神岡區圳堵里有張世傑後代為其建立張氏宗祠,恭奉宋末匡扶社稷之忠順大夫趙國公張世傑。
更多歷史,敬請關注王昆明細說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