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懷在解放戰爭中遇到的最驚險一幕:敵人逼近指揮所,他被迫拿起了手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電影《彭大將軍》)

取得宜川大捷後,儘管彭德懷極力提醒自己,可驕傲這東西有時候是無孔不入的,並不是你不想它,它就不來,在指揮思想上他多多少少也有了一點急躁輕敵的情緒。

四月十三日,彭德懷決定揮師挺進西府。

西府是古稱,包括西安以西的咸陽、寶雞一帶。

此處是胡宗南的戰略後方,其中的寶雞更是重要軍事補給基地。

彭德懷發動西府戰役的目的有兩個,一是調虎離山,迫使胡宗南撤出延安,二是實施以戰養戰,改善部隊的裝備給養,「減輕老區的負擔」。

部隊在打過苦仗硬仗後,其實應該像「新式整軍」那樣適當進行休整,同時對瓦子街俘虜的大批俘虜進行消化,而不該立即實施距離根據地那麼遠的作戰。

可是以老彭那樣的霹靂火脾氣以及一貫大刀闊斧、不容置疑的指揮風格,事前並沒多少人敢於質疑。

在西北野戰軍長驅西府的第二天,即四月二十一日,胡宗南即被迫退出延安,彭德懷逼敵自撤的戰略意圖順利實現。

二十六日,西北野戰軍攻占寶雞,整編七十六師師長徐保重傷被俘,後不治身亡。

(電影《彭大將軍》)

也就從這時候開始,戰場上的勝負手突然轉變。

胡宗南占領延安,對他本是一個極大的負擔,被這麼一逼,他倒反而得以抽身。

通過退出本來需要據守的城池,胡宗南一下子集中了包括馬步芳騎兵部隊在內的十一個旅,從東西兩面對西北野戰軍進行合擊。

彭德懷本來準備在運動中再殲敵幾個旅,但東西兩面的防禦陣地都先後遭到突破。

這使位於寶雞的野戰軍主力迅速陷入背水側地的被動地位,不僅無時間實施反擊,也無法搬走城內的所有軍用物資。

當時西北野戰軍繳獲的戰利品足夠他們使用兩年,可事已至此,也只得忍痛放棄。

彭德懷決定撤出寶雞,向隴東轉移。

由於沒有想到防禦陣地這麼快就遭到突破,部署上出現了混亂。

彭德懷讓電台叫通每一個縱隊,親自布置撤離的路線和集結地區,他還特別交代一、二縱隊,要求集中一個團,就先撤一個團,集中一個旅,就先撤一個旅。

(電影《彭大將軍》)

眼看天色漸黑,有一個部隊的電台始終未能聯絡上,而從遠處傳來的槍炮聲判斷,敵人卻已經逼近野司指揮所。

為防不測,警衛營緊急挖工事進行警戒,彭德懷自己也從警衛員手裡要了一把左輪手槍,說:「只要把部隊撤出去,我個人沒什麼。

(實在不行),我還可以帶警衛營打游擊。

直到緊急電報全部發完,彭德懷心裡的一塊石頭才落了地,也才率野司人員進行轉移。

(節選自關河五十州《彭大將軍》)

實體書《彭大將軍》已出版上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