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踏磧拷問犯有玩忽職守之罪的孔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相傳正月初七稱「 人日」,夔州人有男女老少結伴 出遊八陣圖遺址的風俗。

人們在這裡或飲酒賦詩,載 歌載舞;或燒香燃燭,祈求神佑,統稱為「 踏磧」。

其 實,懷古誦詩也好,燒香求神也好,都是一種形式, 踏磧的實質不過是節日蝸居家中數日,人們走向大自 然,希望索取一點新鮮空氣,蕩滌心中的鬱積而已。

而夔州城外,惟有江邊磧壩寬敞平坦,再無更好去處。

傳說中的八陣圖遺址,在奉節縣城東約1公里的 長江之濱、梅溪河出口處,這裡是一個自然形成的長 2千餘米,寬千餘米的沙洲卵石壩,又名臭鹽磧,也 稱水八陣。

據清光緒十九年編撰成書的《 奉節縣誌》 記載:「 治南二里,大江之濱,孔明入川時壘石為陣, 縱橫皆八,八八六十四壘,外游兵二十四壘,壘高五尺,相去若九尺,廣六尺」。

據史書記載,公元212 年,蜀國丞相諸葛亮率張飛等人領兵溯江而上人川, 公元223年又到白帝城受劉備託孤遺詔,前後兩次到 過今天的奉節( 時稱魚腹縣)。

孔明料事如神,為抵禦 日後東吳的進犯,在此擺下了八陣圖,使東吳大將陸 遜誤入此陣,兵慌馬亂,束手無策,險喪性命。

因此, 人們便把這裡傳為「 奇才列石盡玲瓏,銳比精兵十 萬 雄,變化能參天地秘,縱橫直與鬼神通」的鏖戰沙場 了。

當然,今天的人們完全用不著去爭辨八陣圖是否 真有其事,陸遜是否真的被陣所困,只管踏磧懷古吟 詩就是了。

唐代詩人杜甫一首「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 陣圖。

江河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完全可以為八 陣圖 正名了。

八陣圖名傳千載,反映了人們對善於治軍打 仗的諸葛亮軍事才能的稱頌,甚至不惜為他的錯誤開 托:「 乃庸主之誤國,豈良臣之無技」。

杜甫研究會的老少人等,正在吟詩作對,追隨歷 史的口徑,盡情頌揚孔明之功德。

當然,從儒家的忠 君思想出發,頌揚孔明,貶斥曹操,這無疑是符合正 統觀念的,但國民的劣根性大概也少不了「 人云亦云」 的習慣。

一說某人好,大家都說好,一說某人壞,就 群起而攻之。

這時,大家都在興頭上,我卻橫空殺出 一槍,對孔明治蜀的歷史功績提出疑問。

其實,對孔 明治蜀提出批評的並非我是第一人。

劉禹錫在《 觀八 陣圖》一詩中對孔明的無所作為也提出了非議,詩曰: 「 波濤無動勢,鱗甲避餘威。

會有知兵者,歸流指是非。

」蘇軾在《 八陣磧》一詩中更是毫不留情地對孔明 提出了批評:「 崎嶇事節制,隱忍久不決。

志大遂成 迂,歲月去如瞥。

六師紛未整,一旦英氣折。

唯餘八 陣圖,千古壯夔峽。

」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 圖。

江河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究竟指的是誰「 遺恨 失吞吳」?是劉備,還是諸葛亮?

據筆者分析,此詩不 但沒有稱頌孔明,反而對他有諷刺之意,你諸葛亮功 名顯赫,八陣圖更是成就了你的聲名,但你還是沒能 把東吳吞掉,你不過是徒有虛名罷了!當然,這可能 是筆者的一孔之見,不一定是杜老先生的本意。

歷史評價孔明是也罷,非也罷,但孔明在治理蜀 國上是犯有嚴重過錯的。

首先,劉備為報仇伐吳,孔 明真的是勸而不止嗎?恐怕不是這麼回事吧!其次, 劉備辭世時,雖立劉禪為後主,但他同時又將國事、 家事託付給了孔明,並言明「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 國,終定大事。

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 自取。

」儘管劉備說這話有違心的成分,甚至有置孔明 於死地的用心。

但孔明既已臨危受命,又胸懷文韜武 略,明知阿斗是一蠢才,為了蜀國的命運,為什麼不 在劉備閉上眼睛後,利用自己的威信取劉禪而代之呢? 他如果真的這樣做了,哪個敢不服?哪怕垂簾聽政也 行。

然而,孔明不但沒有這樣做,反而為了自己的所 謂名節在劉禪面前唯唯諾諾、惟命是從,還寫下了什 麼《 出師表》,純粹的一副奴才嘴臉,愚忠到了極點。

眼看阿斗拿著蜀漢江山瞎折騰,也不加制止,最後葬送了蜀國。

孔明死後,蜀國成了三國最先滅亡的王朝。

當魏國大將鄧艾兵臨成都,劉禪領文武百官出城門受 降時,他的兒子劉諶發出了竭斯底里的詰問:「 蜀漢完 了,江山社稷完了,誰之過?!」蜀國的最先滅亡,原 因固然很多,但庸主誤國是不爭的事實。

由此看來, 孔明對於蜀漢江山,可是犯有玩忽職守之罪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淺釋《八陣圖》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這首詩大意是三國諸葛亮的功勳最卓越,他創製的八卦陣流傳後世。江水東逝,石頭依然如故。遺憾的是,當年沒有吞併東吳。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一代英雄的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