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鬧長坂坡中,翼德嚇壞夏侯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三國演義》超群絕倫的武將群中,張飛是一個典型的人物,他其貌不揚、心直口快、英勇善戰、逞強好勝、性格暴躁、盲目自信、哪怕他的缺點再多,但是他的形象被很多人接受並熟悉,是因為他淳樸憨厚耿直的性格特點符合大眾喜好。

說到張飛,我們便會想到他英勇的一面,在《三國演義》第四十二回寫曹操大軍南征,劉備帶領十餘萬軍民前往江陵。

劉備的大隊伍在當陽被曹軍追趕上,軍民亂。

劉備在張飛的保護下,且戰且退,身邊僅剩下百餘騎人馬。

張飛聽麋芳說趙雲已降,遂不顧劉備勸阻,欲尋趙雲,率二十餘騎砍下樹枝,拴在馬尾上,在樹林中來往馳騁,衝起塵土,使敵人誤有疑兵,張飛本人則立馬橫予於橋上。

後來,張飛知趙雲忠心未變,沖人曹營是為了救小主人,當趙雲救出阿斗之後,張飛於亂軍中叫趙雲速行,「追兵我自當之」,仍據守於長坂橋上。

曹軍部將文聘趕到橋前,見張飛倒豎虎鬚,圓睜環眼,手拿丈八蛇矛立馬橋上;又見橋東樹林後塵土飛揚,疑有伏兵,不敢上前。

很快,曹將曹仁、李典、夏侯悖、夏侯淵、樂進、張遼、張邰、許褚等也率部趕到,見如此景狀,懷疑又中了諸葛亮的計謀,皆不敢前進。

曹操得悉,親到陣前觀看,亦猶豫不定。

張飛見曹操親到,乃厲聲大吼:「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聲若巨雷,曹軍聞之,莫不嚇得兩腿發抖。

曹操正猶豫間,張飛睜目又大喝:「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死戰?」曹操見如此氣概,頗有退心。

張飛挺身又喝道:「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喊聲未絕,曹操身邊的夏侯傑早已驚得肝膽碎裂,撞倒於馬下。

曹操一時心慌,回馬便走,眾將亦隨後奔走。

一時間,曹軍棄袍落盔者,不計其數,混亂不堪,自相殘殺。

究竟張飛「大鬧長坂橋」是否可信呢?據《三國志》張飛本傳記載:因曹軍壓境,劉備南撤,確曾「使(張)飛將二十騎拒後。

(張)飛據水斷橋,目橫矛日:『身是張翼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可見,張飛「大鬧長坂橋」,確是有一定歷史依據的,並不是虛構。

但是,對照歷史記載,會發現與演義不同,帶有藝術的渲染,人物故事的誇張,曹操確實率兵「追之」,但並沒有曹操及眾將領追至橋頭,讓張飛嚇得望而卻步的記載;歷史並沒有夏侯傑這個人,所謂嚇得「肝膽碎裂」純系天方夜譚。

所以,張飛「大鬧長坂橋」是作者在史實的基礎上進行了過度的夸,儘管張飛「大鬧長坂橋」故事與歷史真實差別太大,但由於作者的描寫,所以,幾百年來,此故事流傳很廣,影響很深,

還流傳一首詩:「長坂橋頭殺氣生,橫槍立馬眼目睜,一聲好似聲雷震,獨退曹家百萬兵」。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大成者必有大謀略!

「不戰而屈人之兵」,「上兵伐謀」,是說以智謀挫敗敵人的戰略計謀,乃是用兵作戰的上策。但是,伐謀必須以軍事實力為後盾,又和戰場上的軍事行動緊密相連。在一定條件下,指揮者計謀運用得當,常可以不用武力...

真相!歷史上夏侯傑,真的是被張飛嚇死的嗎?

《武神趙子龍》夏侯傑怎麼死的 歷史上夏侯傑死因揭秘在《三國演義》「張翼德大鬧長坂橋」一回里,他一聲喝退百萬曹兵,如雄獅般怒吼,嚇得曹操身邊一員大將夏侯傑肝膽碎裂倒下馬。夏侯傑是曹操的同族侄子,深...

曹操征伐荊州時為何被嚇退兵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

猛將張飛原來還是個文藝青年

猛將張飛原來還是個文藝青年文丨姜衛華《三國演義》里的張飛是位重情重義嫉惡如仇,膚色黝黑的酷哥,同時,武功了得、粗中有細,忽悠了曹操一下,就讓曹操載了大跟頭。曾多次主動挑戰號稱武功天下第一的呂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