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真正的常勝將軍應該是徐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一個時代總會有那麼幾個人感動世人,留在歷史深處,從來沒有平白無故的偏袒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
他們之所以青史留名正因為他們的勇略,在那個屬於他們的戰場熠熠生輝。
人言為將者,披堅執銳,身先士卒,賞必行,罰必信。
在整個三國年間,名將輩出,勇者如呂布,張飛等,智勇雙全者如徐晃徐公明。
作為魏國五虎將之一,徐晃可謂功勳卓著,在曹操的每次征伐中,他如影隨形,轉戰南北是魏國得以立朝的柱石,可謂國之肱骨。
看徐晃的履歷,你會發現這是三國年間的常勝將軍,在烽火狼煙的三國燦爛的歷史,在名將輩出的三國,他無疑使最燦爛的一個。
他不是跟隨曹操最早的,他曾是楊奉的騎都尉,後跟隨曹操,作為將領,他能夠審時度勢,在紛雜的亂世中找到亂世的終結者,始終如一的堅持著兼濟天下的理想,想來也是了不起的,亂世中從來沒有獨善其身,我相信作為武將的徐晃有著自己的操守,在金貨為先的亂世,他性儉約畏慎,治軍甚嚴,曹操贊曰有周亞夫遺風,在我開來徐晃所部即三國細柳營。
作為魏營五虎將,文韜武略,自然是軍中翹楚,在魏武統一北方以及在曹魏的江山畫布上都有徐晃濃墨重彩的一筆。
先後隨曹操征呂布,戰官渡,戰功赫赫,在我看來,徐晃是在曹操軍將中能夠獨擋一面的帥才,每次出征都能實現打擊或殲滅敵軍的戰略目的,能夠將曹操的方針徹底的貫徹下去。
在其整個的軍旅生涯中,基本上和三國年間受人推崇的武將交過手。
於溫侯呂布交手降呂布將領趙庶、李鄒等;後又與史渙在河內斬殺眭固。
在擊敗劉備的徐州會戰中,他身先士卒,一舉擊潰劉備而後轉戰白馬,延津,延津守將是袁紹手下最富盛名的河北名將文丑,此役中,徐晃斬殺文丑,威震三軍。
在征伐袁紹的過程中,徐晃恩威並濟,名將之風綻露無疑。
易陽城下勸降韓范,牽一髮而動全身,易陽易主後,河北原來的觀望態勢頓時得以改觀,為以後平定河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曹軍可謂名利雙收。
在攻打毛城時,設奇計,大破袁軍,在殲滅袁氏集團中居功甚偉。
隨征烏桓時,大敗敵軍,一戰定邊境,烏桓十年不敢犯邊,為以後曹操的南征解決了後顧之憂。
在一次次的攻伐中,一個嶄新的的將星新貴冉冉升空,在廣遨的中原大地上熠熠生輝,也許正是這些歷練使得他在以後殘酷的漢中爭奪戰和樊城保衛戰中能夠在血雨腥風中頑強生存下來,並以自己的方式主導著戰爭的走向。
在三國年間中最有名的戰將非關雲長莫屬,作為蜀漢的頭號戰將,功勳卓著,風光一時無兩,而在他的一生中與徐晃交戰數次,最終由徐晃導演了他的謝幕。
所謂名將者,愈戰愈勇,百折不撓,敢於挽狂瀾於既傾。
關羽,徐晃者,皆名將,陣營的不同決定了戰場上他們的你死我活,據說徐晃和關羽私交甚篤,彼此惺惺相惜,有點李雲龍和楚雲飛的意思,所以關羽即使敗也是驚天動地,徐晃勝也是當之無愧。
他們之間的糾葛註定會成為經典。
他們的第一次接觸是在徐州,但實力懸殊,劉備的潰敗直接導致了關羽的敗北,局部的勝利無法撼動戰役的失利,而第二次是在荊州,關羽此役中導演劉氏集團的大逃亡,乍看下略勝一籌。
而最後的較量是驚天動地的樊城保衛戰。
而在此之前,徐晃先後經歷了平叛太原和在演義中大書特書的關右之戰,然後便是三國年間繼赤壁之戰之後最大規模的一次鏖兵------漢中爭奪戰,這次戰役的直接決定了蜀漢的命數。
然後便是名將凋零的樊城保衛戰,在這一系列的戰爭中徐晃始終站在風口浪尖,用一己之力操持著戰爭的走向。
關右之戰始作俑者是西涼新起之秀----馬超以及西涼國柱-----韓遂。
在這次的大戰中,人們記住了曹操的狼狽,記住了虎痴的衷心護主,大義凜然,記住了曹操的沉著堅定,神出鬼沒,也記住了賈文和的離間計的可歌可泣,但世人卻忘記了徐晃四千精甲的渡河保駕之功,假如沒有徐晃的建議,曹操很可能會被馬孟起擊其半渡,損兵折將。
而後在平定隴右的過程中,徐晃一如既往的旗開得勝,於是西涼隴右平定。
徐晃駐守陽平關,展開與蜀漢的較量。
漢中之戰就此拉開序幕,公元218年,劉備盡起蜀中兵甲進軍漢中,漢中者進蜀咽喉,得之對於蜀漢來說是屏障,用以避免與曹魏騎兵的野戰,是延續蜀漢統治的命脈所在,而對於曹魏來說是曹操執行先蜀後吳統一中國的關鍵所在,於是此戰,蜀漢曹魏都是志在必得,於是殘酷的漢中保衛戰就此開始。
先是劉備進攻漢中,兵鋒直指陽平關,曹操一方迅速反應,上將張郃,夏侯淵領兵於漢中狙擊劉備,雙方對峙於陽平關,這時候劉備遣部將陳式奇襲馬鳴閣,企圖對漢中夏侯淵所部形成戰略包圍,一舉殲滅漢中守軍,而徐晃此時審時度勢,率軍擊敗陳式,史載賊自投山谷,多死者,保住了漢中曹軍的優勢,打亂了劉備欲斷絕西南與內地的聯繫,以取漢中的戰略部署,曹操聽說後,賜給徐晃符節節制漢中諸軍,於是劉備,徐晃相持與漢中,隨著蜀漢的漸次增兵,漢中形式逆轉,而後夏侯淵兵敗身亡,曹軍漢中優勢盡失,曹操親至陽平關,做出了放棄漢中的打算,於是漢中爭奪戰最終以劉備的慘勝告終,但徐晃在此役中的大將的風範已見端倪,憑一己之力改變漢中的形式,並最終堅持到了曹操援軍的到來。
漢中之戰落下帷幕,後一年(公元219年),便是最著名的樊城保衛戰,當時關羽官拜前將軍,駐防荊州,公元219年,關羽兵圍樊城,曹操遣五虎將中」最號毅重」的于禁支援,當時漢水泛濫,關羽水淹七軍,擄于禁,斬龐德,史言威震華夏,曹操都想遷都暫避其兵鋒,樊城的存亡關係到曹魏的存亡,一旦樊城陷落,中原門戶盡開,當時的情況很可能是劉備兵出漢中,關羽兵出樊城,這樣的話曹魏將陷入兩線作戰的窘境,厲害關係不言而喻,所以曹操急令徐晃兵出樊城,支援曹仁,此時剛經歷了漢中之戰,徐晃所部皆為新兵,而反觀關羽一方,厲兵秣馬,都是經歷過南征北戰的勁卒,實力對比顯而易見,但軍令如山,於是徐晃人生中最輝煌的樊城保衛戰就此展開,一方是士氣正盛的荊州勁卒,一方是新募的軍將,而雙方均是身經百戰的名將,關羽初來乍到,而徐晃占盡地利,勝負只在五五之間(我相信此時的孫權更多的是觀望,待一方敗後採取行動,我相信如果關羽勝了的話孫權必定兵取合肥,因而孫權到目前為止應該是按兵不動,遷延觀望)。
所以這場大戰更多的是考驗將領的韜略以及後方的支援。
此時,徐晃駐紮陽陵坡,此時的徐晃明白自己雖占據地利,但所部將士難於與關羽的荊州兵爭鋒,他所能的就是等待,在等待中尋找擊潰對方的機會,等待來自後方的援軍,而此時的關羽也明白必須在援兵來時打進樊城,否則就會陷入兩線作戰的尷尬境地而且更為要緊的是隨著時間流逝士氣勢必會受到影響,因而對於雙方來說關鍵的都是時間,此時關羽屯兵偃城距離樊城五里之遙,輕騎瞬息而至,因而此時最重要的進駐偃城以解樊城北面之圍,於是徐晃決定出奇謀,對於荊州兵來說他們遠途征戰,最重要的便是糧草,而徐晃故意築起長塹,迷惑關羽使其認為要切斷其退路,而這恰恰是關羽命門所在,於是關羽放棄偃城,因此徐晃兵不血刃占領偃城,進而聯營向關羽所部施壓,並以地道方式安定樊城軍心,一舉緩解了樊城的壓力,扭轉了樊城保衛戰的形勢,我想恰恰是徐晃的一系列運作使得此時觀望的孫權意識到此時是他擊敗關羽進駐荊州的好機會,因而孫權決定聯合曹操。
於是,在孫權來使說明聯合時,一條攻心計策應運而生,而我相信關羽的敗亡就是從這一刻開始的。
隨著孫權要襲擊關羽後方消息的散開,徐晃所部士氣大增,而且得到了殷署、朱蓋等援軍,因而絕地反擊時刻已經悄然而至,反觀關羽一軍,樊城久攻不下,軍中謠言四起,因而士氣低落,我相信此時的關羽一定不甘心失敗,想要破釜沉舟一舉扭轉此時的危局,但是他面對的是一向謹慎的徐晃,因而此時最好的策略便是回師以待時機,也許關羽的敗亡此時已經註定了。
此時關羽主力屯兵圍頭,當時關羽營寨,外圍深壕及鹿角十重,障礙設施極為嚴密,若從營外強攻極為困難。
而後留兵四冢,互為犄角,於是徐晃聲東擊西,言取圍頭,卻兵鋒直指四冢,四冢陷落,四冢的陷落直接導致了圍頭的孤立,於是關羽揮師四冢,而徐晃以逸待勞在途中設伏打了關羽一措手不及,關羽潰退而徐晃乘勝追擊,打算一舉解樊城之圍。
於是,徐晃所部跟隨關羽餘部突入關羽陣中,從裡向外突破,一舉打敗關羽所部,殺胡修、傅方,解樊城之圍。
樊城之戰落下帷幕,以徐晃的勝利告終,樊城之戰的意義在於穩定了曹魏對於樊城的統治,而且破壞了吳蜀的聯盟直接導致了關羽的敗亡,蜀漢荊州的陷落以及夷陵之戰的爆發,可謂是一場事關天下形勢的大戰,荊州的陷落直接導致了以後諸葛亮,姜維兵出岐山的無功而返,後勤補給成為蜀軍揮之不去的噩夢。
所以當曹操聽到樊城的勝利時,贊曰「賊圍塹鹿角十重,將軍致戰全勝,遂陷賊圍,多斬首虜。
吾用兵三十餘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逕入敵圍者也。
且樊、襄陽之在圍,過於莒、即墨,將軍之功,逾孫武、穰苴。
」而這段話直接導致了「長驅直入」成語的誕生。
作為報酬,曹操出營七里迎接班師的徐晃,可見曹操心中的感激之情。
此時的徐晃達到事業的高峰,在戰爭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魏武帝曹操死後,文帝即位,徐晃受封為右將軍。
在此後的歲月里,他先後擊敗劉封,陳邵並在魏文帝去世時,擊敗來犯的諸葛瑾為曹魏的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英雄總會有一個歸宿,公元227年,徐晃去世,走完了他艱難又輝煌的名將之路。
在我看來,徐晃性節儉而且從未結黨,時常嘆曰「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當以功自效,何用私譽為!」可見其深諳功高震主的道理,我想這也是其最後得以安然長眠的原因,古來君王素來忌諱功高震主,也許正是他的低調的品格使得他能夠功德圓滿。
我想徐晃更多的是感激曹公的知遇之恩,亂世之中能夠一展抱負,此生足矣。
在曹魏集團中,我一直喜歡徐晃和張遼,不僅僅因為他們的戰功,更多的是他們那種為國家的勇氣和擔當,國家危難之時能夠挺身而出,正是這種危難時的魄力讓我心馳神往。
除了他們的戰功更多的是敬佩他們矢志不渝的理想和為國的大義凜然。
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里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末,曹操以為漢獻帝在許,與關羽軍相近,欲遷都避其鋒芒,司馬懿、蔣濟等勸阻,認為孫權必然不願看到關羽得志,可以用答應將江南封給孫權為條件讓他從背後出兵攻擊關羽。同時曹操派遣...
三國時期的十大名將排行榜
說真的小編寫到這都不知道怎麼下手了,因為三國是一個英雄輩出,名將好像雨後的竹筍,太多了,肯能好多人都聽過一呂二馬三典韋, 四關五趙六張飛, 黃許孫太兩夏侯, 二張徐龐甘周魏, 槍神張繡和文顏, ...
關羽失荊州並非他的錯,重要原因有4點,第2點最致命!換別人照失
(說歷史的女人之三國系列第6期) 導讀:在三國版圖中,荊州應該算是十三個州中面積最廣、也最富強的五大州之一。五大州包括:荊州、冀州、徐州、益州、揚州。其中曹魏占據兩州徐州和冀州,蜀漢占據益州,東...
東吳如果不偷襲關羽,三國會提前統一嗎?
建安二十四年,蜀漢荊州都督關羽發動了對曹操的北伐戰役,戰役前兩個月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擒于禁,斬龐德。可就在兩個月後,東吳忽然背盟偷襲關羽,關羽兵敗麥城,被東吳殺死。之後,孫劉聯盟破裂,曹魏...
徐晃和關羽是什麼關係 徐晃力戰關羽不敗徐晃怎麼死的
稍微留意一點的讀者會發現,在三國演義里很多名將都是戰死沙場的,比如:張飛,關羽,張苞,黃忠,夏侯尚,夏侯得。甘寧,陳式,等等。羅貫中似乎很喜歡讓將士在戰場廝殺,然後以種種忠烈的壯舉彰顯他們自己...
五虎將中最強的一位,為何最終輸給了五子良將中排名最末的一位?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大將關羽趁虛北上攻打襄樊,水淹七軍(漢制一軍為五千人),斬殺曹將龐德,收降于禁等三萬餘人,一下子信心爆棚,於是展開了全面的戰略進攻,傾兵進圍曹仁於樊城,困將軍...
如果華容道上關羽一刀殺了曹操會如何?誰是繼武聖關羽之後的三國第一名將
歷史充滿傳奇、跌宕起伏,充滿遺憾。當日在華容道,關羽五百校刀手一字排開,曹操和他的手下只剩下半條命。如此此時的關羽一刀劈了曹操,到底會如何?是不是漢賊死了,劉備就贏了,漢室得救了,大漢王朝又能繼...
水淹七軍,荊州未丟,關羽未死,會活捉曹操,東襲孫權嗎?
大家都知道,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傅士仁和糜芳投降,荊州丟失,關羽腹背受...
此人不但助曹操滅袁紹擊敗關羽,還拉開蜀漢走向衰敗的序幕
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劉備集團連連向曹魏占領區進攻。春正月,定軍山一戰,殺曹魏西部總帥夏侯淵。至夏五月,曹操退軍,劉備占據漢中。接著,蜀漢孟達、劉封攻取上庸,曹魏上庸太守申耽投降劉備,至七月劉備稱...
宋朝人眼中的三國名將,只有13人,曹操,趙雲不在其中
南宋有一位安陽人,叫張預,寫了一本《十七史百將傳》,又稱《百將傳》、在當時有一定知名度,也反饋當時宋朝人眼中的名將。十七史者,自周到五代。歷約春秋戰國(取吳越齊魏秦燕越趙)、秦、兩漢、 三國(魏...
此三國名將死後身首異處,卻造福三地百姓!一地百姓因他生活富裕
三國名將關羽在劉備稱王漢中後,在公元219年,劉備稱漢中王后,封關羽為前將軍,即當時蜀漢軍階的最高官職。關羽幾乎是在與此同時,率荊州精銳數萬,一般史書認為是三萬精兵攻打曹仁鎮守的樊城,這次戰役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