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陽橋上張飛真的是嚇退了曹操,還是曹操有意為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演義》里有這麼精彩的一幕:張飛立馬於當陽橋上,大喝一聲:「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加上身後青羅傘蓋、旄鉞旌旗,硬是將多疑的曹操逼走。
分析曹操撤退的原因,有這麼幾個方面。
首先是張飛的超級自信,一人面對曹操這麼多人,卻毫不怯懦,反而更加有氣勢,這很反常。
其二,張飛身後塵土飛揚,旌旗浮動,似有伏兵。
其三,關羽曾說自己的三弟翼德很牛,萬軍從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
劉備手下一個無名的白袍小將都這麼厲害,能一人大鬧長坂坡。
更何況赫赫有名的張飛呢?綜合這幾點原因,使得曹操做出撤退的決定。
但細細分析,這還是有問題的。
曹操是一個很優秀的軍事家,換做是我,作為一個普通老百姓,如果自己帶兵打仗肯定先得分析敵我雙方兵力部署。
古時候交通落後,隊伍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轉移。
曹操不可能不知道攜百姓逃命的劉備有多少兵馬。
就算是自己再多疑,也可以選擇派弓弩手射向張飛。
至於選擇撤退,我覺得是出於曹操的愛才心理。
有這麼幾個原因。
這個時候,北方大多數已歸曹操之手,曹操想要一統天下,自然少不了人才。
關羽就是個例子,可不幸的是,沒留住。
趙雲大鬧長坂坡,曹操也不准士兵下死手。
關羽以前給曹操說過,張飛有多麼多麼厲害,勇猛。
這對於一個愛才的人來說,是多麼強大的誘惑啊。
如果自己下令過橋,那張飛必死無疑。
對他來說,這是很可惜的。
以伏兵的理由撤退,無疑是最好的結局。
之後,張飛拆橋。
李典害怕這是諸葛亮的計謀,但曹操一眼就判斷出沒有計謀,並下令立刻搭橋過河。
這又何嘗不是一個佐證。
我想曹操此時應該想:張飛啊,我是多麼希望你能來我這邊,但你卻一心跟我的對手劉備,我今日放你一馬,讓你活命。
將來你還有可能到我這裡工作。
但是我的仗還要打啊,一切聽天由命吧!
以上純屬個人看法,歡迎評論交流!
不戰而屈人之兵,大成者必有大謀略!
「不戰而屈人之兵」,「上兵伐謀」,是說以智謀挫敗敵人的戰略計謀,乃是用兵作戰的上策。但是,伐謀必須以軍事實力為後盾,又和戰場上的軍事行動緊密相連。在一定條件下,指揮者計謀運用得當,常可以不用武力...
長坂坡之戰,張飛單槍匹馬為何能喝退曹操大軍?原因沒那麼簡單
《三國演義》里張飛一生有幾個值得稱道的巔峰之戰:一是三英戰呂布第一個衝上去單挑呂布;二是徐州時和呂布大戰一百多回合不敗,這是演義中唯一可和呂布單挑這麼久的紀錄;三是長坂坡之戰時據水斷橋,單槍匹馬...
莽張飛用起「空城計」來絲毫不遜色於一流謀臣智士,想不到吧
「空城計」我們已經十分熟悉。不管是演義中諸葛亮的嚇退司馬懿大軍,還是正史上曹操藉助城深林密的空城展開的絕地反擊。都對聰明人的智慧展現的淋漓盡致。
三國演義中最讓人費解的一次戰鬥,要怎麼解釋?
首先說,長坂坡當陽橋一戰,並不是羅貫中虛構的,正史中是這樣記載的: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三國的曹操為何老圍攻呂布,而不敢圍攻張飛?歷史專家:三個原因
1、呂布張飛身份不同呂布是一方諸侯,如果能夠生擒或斬殺呂布,那樣一來,戰爭就提前結束了,呂布的部將即便仍能負隅頑抗,戰鬥力也會大大降低,因此,曹操讓眾將圍攻呂布,風險雖大,收益卻高。反觀張飛,雖...
張飛在長坂坡挑戰,為何曹操手下的許褚、張遼等人都不上前應戰?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應該不陌生,在劉備兵敗之際,張飛單人守橋,在長坂坡橋頭大喝:「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不僅嚇退了曹操大軍,更是嚇得夏侯傑膽戰心驚,當場墜馬而死。所以後世就流傳:...
當陽橋前,張飛喝退曹軍百萬雄兵,原來是這樣的原因
「燕人張翼德在此,誰來與我決一死戰!」張飛在當陽橋上一聲吼,嚇退曹軍百萬雄兵,古往今來,堪稱絕無僅有。想要知道其真實原因,我們不妨把時間線往前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