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 「鑿壁借光」的匡衡最後竟然成為一個大貪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漢代匡衡 「鑿壁借光」的故事可謂婦孺皆知,匡衡小時候家境貧苦,上不起學,可他特別渴望讀書求知,怎麼辦呢?匡衡白天要幫助父母幹活,只有晚上能讀書,聰明的匡衡想出了在牆壁上鑿孔引鄰家的燭光讀書的辦法。
功夫不負有心人,匡衡後來成長為學問家,他勵志求學的精神更是在朝中廣泛傳揚,匡衡參加射策考試,因為所答內容不合甲科,只被任命為太常掌故,後選補為平原文學。
元帝後期時,宦官石顯為中書令,他結黨營私,把持朝政,慫恿元帝加重賦役,剝削人民,但因有皇帝的寵幸,沒人敢觸犯他。
成帝即位後,匡衡便上疏彈劾石顯,列舉其以前所犯罪惡,並糾舉他的黨羽,這是匡衡所做的最後一件剷除奸佞,為漢朝廷盡忠的事情。
漢制凡是封侯者,都要賜予一定數量的土地作為其采邑,匡衡當時的封地有3100頃,封地中的租稅都歸匡衡享用。
可當時因為土地丈量有誤,偏偏給匡衡多圈出了400頃封地。
這件事開始匡衡也許知道,也許不知道,但問題的關鍵是當下屬向匡衡報告這件事後,匡衡企圖將錯就錯,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辨是非,不願吐出這塊到口的肥肉。
但是紙終究包不住火,後來有人向元帝舉發匡衡侵占土地,儘管匡衡位極人臣,很得元帝器重,但像他這樣明目張胆地違法亂紀,元帝如何能容忍?最終,匡衡被撤職法辦,他的爵位和封地都被剝奪,並且被貶為平民。
小時鑿壁借光,長大後官居丞相,卻非法侵占良田四萬畝!你知道嗎
我們小時候學習過一個成語「鑿壁借光」,意思是西漢的匡衡兒時穿鑿牆壁引領居家的燭光讀書,後來終於成為大文學家,故事告訴我們要好好刻苦讀書,那麼歷史上的真實情況是這樣的嗎?長大後匡衡變成了什麼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