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與甘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時期,古秦州天水,是一個著名的古戰場,這裡不僅有著名的天水關,而且還流傳著婦孺皆知的失街亭,斬馬謖,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等歷史故事。
然而,讀者也許還不知道,古冀縣甘谷也是一個很有名氣的地方,這裡也留下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
現在一提到甘谷,人們就馬上想到冀縣.翻開《甘谷縣誌》便可知道冀縣的歷史沿革: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伐冀戎,置冀縣,為冀縣之始;東漢明帝永平17年(公元74年),將天水郡移治冀縣,改為漢陽郡;東漢靈帝建寧元年(公元168年),涼州刺史置冀縣,冀縣為涼州治。
魏晉時(公元220年),涼州移治武威,甘谷仍為冀縣,屬天水郡。
從以上可以看出,冀縣既是縣治,又設過州治、郡治,因此從東漢以來,成為隴右政治文化的中心。
那麼,古冀縣又與《三國演義》有什麼關係呢?大凡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會想起東漢靈帝中平四年(187年),金城太守韓遂擁兵攻破漢陽,殺死太守。
獻帝興平元年(194年),馬騰、韓遂挺進關中,與郭汜交兵,敗退涼州的故事情節。
尤其是《三國演義》第六十四回《楊阜借兵破馬超》這一歷史故事,更是描寫得繪聲繪色,引人入勝。
楊阜,涼州參軍,冀縣人。
現在一提涼州、漢陽,人們就會想到武威和其他地方,其實三國時的涼州、漢陽就是值冀縣,因為冀縣分別是涼州、漢陽的州、郡多在地。
據《三國演義》六十四回介紹: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馬超反西涼,隴上郡縣皆響應,惟冀城攻打不下,刺史韋康派人求救於夏侯淵,夏侯淵以未接曹操之令不敢動兵,韋康見救兵不到,不聽楊阜的哭諫,開城門投降於馬超,馬以為韋非真心投降,將韋四十餘口斬之,見楊阜守義,不僅未斬,而且復任韋涼州參軍。
楊阜雖然活了下來,但報仇雪恨之心一直埋在心裡,他得知妻子死於臨洮,便告知馬超去歸葬,馬超從之。
楊阜奔葬路過歷城(今甘肅成縣),向姑表兄姜敘和姑姑薑母哭說了冀城的情形。
用大義説服了姜敘,合謀討伐馬超,姜敘、楊阜會和尹奉、趙昂舉事,與冀城內的趙衢、梁寬裡應外合,將馬超引出冀城,馬超在激戰中大敗奔回,到冀城叫城門時,城上亂箭射下,梁、趙二人已按楊阜之令,舉義反超,接著將馬超之妻楊氏、幼子三人,從城上一刀一個砍下,馬超氣噎塞胸,幾乎墜下馬來。
這就是三國時期在古冀縣甘谷發生的一場著名的楊馬冀城大會戰。
說到冀縣,必然要聯繫到《三國演義》中的又一個著名的人物,他就是蜀漢丞相諸葛亮的繼承人姜維。
姜維字伯約,冀縣人,原為魏中郎將,諸葛亮出祁山在天水關智收姜維,並給以「千兵易得,一將難求......今得伯約,得一鳳也」的高度讚賞。
姜維文武雙全,忠昭日月,孝感天地,氣貫長虹,最終以諸葛亮的繼承人而載入歷史,成為三國時期古冀縣甘谷出生的一代傑出的軍事家。
正是因為姜維是諸葛亮的繼承人,所以諸葛亮去逝後,《三國演義》的後半部分,主要圍繞姜維九伐中原的故事來展開。
作 者:李春 甘谷縣政協委員,喜歡旅遊、文學、攝影。
曾多次參加全國三國文化與諸葛亮學術研討會,並做大會發言。
主編有《姜維》、《甘谷歷史文化大觀》、《甘谷石窟文化》等。
現為全國三國文化學術研究會會員。
此地被譽為「華夏第一縣」:迄今歷史已達2700年!
對於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古稱冀,周莊王九年(公元前688年),建冀縣,迄今有兩千七百餘年,為全國縣治肇始之地,有「 華夏第一縣 」之稱。2012年7月,由中國早期秦文化聯合考古隊對毛家坪遺址進行...
姜維的父親姜冏有何貢獻 姜維後人有傳下來嗎
姜維的父親叫姜冏,是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的人物,是天水郡守的功曹佐官。姜維的父親姜冏,他出生於天水冀縣(也就是現在的甘肅省甘谷東南),在當時的三國時期,「姜」還是涼州的大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