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人報到荊州,劉表聽說無人鎮守江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劉皇叔在新野城內,早為孔明先生準備好了公館。
諸葛亮一到新野縣便問劉備:「請問皇叔,手下現有多少人馬?」
劉備並沒有知道徐庶在孔明面前已經撒了謊,因此聽到孔明試問,便以實情相告,而且還帶著三分自豪開口言道:「先生聽了,備現有人馬九百五十人,過去只有五百人也!」
諸葛亮聽劉備說只有九百五十人,心裡想著徐庶上次來臥龍崗,親口對我說劉皇叔有著十萬人馬。
九百五十與十萬之數的差距太大了!這種大謊,只有徐庶撒得出來。
所說上了自己人的當,就象敲落牙齒往肚皮里咽,半句話都沒有。
但是孔明想,我的用兵就算比人高強一點吧,作它一有三用,九百五十人也只不過三千人的兵力,能幹出什麼大事來?今後怎麼辦?為此,諸葛先生便請劉備買牛,兩天買一隻,三天買兩隻。
起初,劉備以為孔明喜歡吃牛肉。
他心裡想,我劉備雖窮,畢竟是一家皇叔,新野縣的主人,買些牛的能力還是有的。
事實上用兵好的人,什麼都能起作用。
並不是孔明要吃這許多的牛肉。
當時,劉備還沒有知道諸葛先生的用意。
另一方面,孔明請劉備繼續招兵,不料招了很多日子的兵,一個都沒有招到。
九百五十人要想湊滿它一千都沒有能達到。
真是可發一笑!
當時,劉備就對孔明說;「先生,我劉備確是孤窮,過去徐元直到此,沒有舉什麼大禮就拜了他為軍師,今日先生也就這樣作為我的軍師吧!」
劉備得到了一次便宜,他以為都可以這樣的。
不料,孔明劈口就回答劉備說:「皇叔聽了,這是個大事,豈能憑一句話就好算是軍師呢?再說,我雖然出山到此新野,今後是否久留在此,還沒有一定。
」
劉備見諸葛亮這樣地回答,他感到孔明和元直性格不同。
但是,有一點劉備可以相信,就是諸葛亮既然被我請來了新野,他是肯定會相助於我的,要不然他也不會出山了。
就是他沒有象徐庶那樣地馬虎!這點是看出來了。
不管孔明答應不答應拜為軍師,劉備自從他出山來到新野以後,一直對待諸葛亮是敬如上賓,同桌而食,早晚相伴,終日不離他的身。
孔明感到當時劉備的力量太弱了,自己年紀亦輕,看到有些將士們不太服他,想到我是要相助劉備到底,不是一年半載之事,所以要慎重,不可草率從事。
這倒並非要在劉備面前擺架子。
他雖然沒有答應拜為軍師,但是每天幫助劉備操練人馬,把這九百五十個人訓練得個個精壯。
空閒時間,諸葛亮便同劉備出新野縣,到四郊遠近翻山穿林。
不明白的人,認為孔明吃飽了飯到處游山玩景。
事實上孔明在察看地形,有所準備。
諸葛亮做事他一生謹慎、沉著、冷靜、嚴密。
他的打算,往往連劉備都不知道。
那何況目前剛出山不久,莫怪有些文武要造成錯覺。
其中特別是張飛,本來在三請諸葛亮的時候,他對孔明就有看法,現在又見他吃了不幹事,張飛更是惱怒在胸。
所說他是個心直口快的人,別人不服都放在心裡,唯獨張飛都放在嘴上。
雖然沒有當了孔明的面,但是在孔明走過之後,或者以半真半假的口氣咕著銳:「吃飯擺架子,是個懶夫、牛鼻子,沒得用的……」
這幾句說話,成了張飛對孔明的口頭語。
但是,被劉備聽到了,總是要喝住於他。
不過,諸葛先生聽到了當作耳邊之風,滿不在乎。
就在諸葛亮出山沒有多少日子,荊州老大王劉表因舊病復發,命人來到新野,請劉備去荊州議事。
劉皇叔就同孔明兩個人共去荊州。
到了荊州,劉表將劉備、孔明二人接到了內室,擺酒赴宴。
劉表初次見到孔明,就問劉備:「賢弟,這位是誰?」
劉備:「稟兄王,他便是當今號稱伏龍、諸葛亮先生的便是。
」
孔明再次見過了劉表。
老大王聽說「伏龍」二字,放聲大笑,便向孔明還了禮。
等到酒過三巡之後,劉表便與劉備說:「賢弟!」
劉備:「兄王,怎樣?」
劉表:「賢弟,愚兄與你雖非同胞,然而乃是同宗弟兄。
」
意思都是漢高祖劉邦的子孫,同一個祖宗,因此稱謂同宗弟兄。
這時的劉備已經看出劉表有著重要的事情要和自己相談,因此便從說話中應了上去。
劉備:「兄王,你我雖非同胞,然兄王對小弟一向親如手足,勝過了同胞。
不知兄王此番命小弟來到荊州有何吩咐?」
劉表:「賢弟說得太好了!愚兄想,漢室近四百年今被曹操占其大半,天下不安。
愚兄身患疾病,無能為力。
這裡荊襄九郡位於犄角之地,非英雄而不可鎮守也!如今吾弟文有伏龍先生,乃有定國安邦之才,武有關、張、趙之勇將,武藝超群。
我雖有二子,但看來皆非治世之才。
今特訪請賢弟到此荊州,愚兄準備把荊襄九郡之地讓與賢弟。
這樣,不單能保全漢室之地,更重要的是,賢弟能將九郡之兵馬同老賊曹操決戰。
若能滅此老賊,也盡了你我弟兄之力,不負祖先於九泉。
賢弟看來如何?」
劉備聽完劉表這番說話,立即對著老大王雙手亂搖,說道:「兄王請放心,小弟從無篡奪兄之荊襄之心;取同宗之地乃是不仁不義,況且有兩位侄兒在,劉備豈能幹出這等事來,萬萬不可!」
劉表:「賢弟,請不必慌張,愚兄乃是出於真心,請賢弟應允了。
」
劉備:「兄王聽了,不管怎樣,小弟是不能從命的!」
這時坐在劉備旁邊的諸葛亮,聽到劉表把荊襄九郡送給劉備,心中大喜。
可是聽到劉皇叔劈口回絕不肯答應。
孔明要緊在桌子底下用腳踢踢劉備。
皇叔回頭對他看看。
孔明用頭微微點了一點,再對劉備丟了一個眼色,意思是叫他趕快答應下來。
這是一個好機會,中間可以免去很多的麻煩,你也可以少吃許多苦頭。
講得再現實一點,就是目前劉表荊襄九郡共有人馬二十八萬,號稱三十萬,孔明想,這些軍隊放到我手裡作它一有三用,那近乎要有百萬人馬的力量了,再說現在你的新野縣只有九百五十人,實在太窮了。
可是,劉備對孔明先生看看,把頭搖搖,意思這件事干不得,要是我答應了下來,被人家評論,說起來我劉備存心不良,叔父奪取侄子之財,即使到了荊州來,恐怕九郡的人心不會向我劉備的。
他不同意諸葛先生的做法。
因此在酒席上,劉景升一共提出了三次,將荊襄送與劉備。
可是,皇叔三次都拒絕了這件事。
這是當時歷史上有名的稱謂「劉景升三送荊襄」。
哪知道,劉皇叔始終沒有接受下來。
要是今天把荊襄接收下來,今後不可能有長坂坡的兵敗,更沒有江東魯肅來三討荊襄,這個大的轉折就在這裡。
現在劉備不收劉表送他的荊襄九郡。
接下來到了赤壁戰爭之後,孔明再從曹操手中取還荊襄。
這樣,就同江東有了牽連。
直到最後,為了荊州送去了關雲長的性命。
俗語說來,前因後果,這是劉備沒有早按孔明之意辦事,導致《前三國》的變化,主要的原因就在於此。
當時,劉表見兄弟劉備執意不肯收下荊襄,那也沒有辦法。
在酒席上聚了聚舊情,到天色傍晚散席後,劉備與孔明就住在荊州城內官驛之中。
突然一人從外面走了進來,見到劉備便放聲大哭。
說道:「請叔父大人救命!」
劉備抬頭一看,進來的原是劉表之長子,名叫劉琦,當然稱呼劉備是叔父的。
皇叔要緊問他說:「侄兒,為何悲傷?」
劉琦:「叔父大人,你可知道我家母親要加害小侄?請叔父大人救命!」
事情是這樣的:劉琦是劉表的前妻所生,前妻亡故後,又娶一名乃是荊襄都督小奸蔡瑁之妹蔡氏夫人。
蔡氏與劉表生一子,名叫劉琮。
她憑著自己略有幾分姿色,加上劉表對她的寵愛,因此蔡氏掌握著荊襄九郡的大權,一心要把劉表的基業交給自己生下的兒子劉琮。
為此,把長子劉琦看作眼中之釘,屢次命蔡瑁、張允兩人伺機殺死劉琦。
大公子劉琦不敢同自己的父親劉表實言相告,恐怕更要引起蔡氏對他的殺性。
劉備在劉琦的心目中是個一向敬重的有辦法的人。
因此,特地到來當面求救。
劉備亦明白大公子劉琦的處境,但是一下子也無能為力,便與劉琦說道:「侄兒,你要明白,愚叔畢竟是個局外人,爾等母子之事我不可多言。
請侄兒只要孝順自己娘親,想必不會過份於你的!」
劉琦想蔡氏一心要拿父親的荊襄霸占給自己生的兒子劉琮。
因此,我再盡孝也是得不到她的寬恕。
這一點,劉備豈有不知道之理!明白自己的嫂嫂蔡氏是個沒有知識的潑婦,不要說她對你劉琦,就是對我劉備她尚且心存不良。
我即使同你的父親劉表是個同胞弟兄,那你們母子之間的事,我身為叔父也是客氣的。
何況我與劉表是同宗弟兄,更是難以啟口的,弄得不好不但加深你們母子之間關係的惡化,又恐要引起劉表對我的誤會。
可是,這時的劉琦纏著劉備不走,邊哭邊求,定要皇叔與他作主。
皇叔見他哭得傷心,自己一時又真的沒有什麼辦法。
他急中生智,對劉琦用兩眼一眨,嘴巴一歪。
劉琦見到劉備旁邊坐的是諸葛先生,正在那裡閉目養神,公子也是個聰明人,他懂得劉備的意思,便收住了哭聲,向皇叔告辭而去。
到明天,劉備與諸葛亮準備回歸新野,這時從外面進來一個人,對著劉備說:「稟皇叔!」
劉備問:「何事?」
手下人:「公子劉琦邀請皇叔和諸葛先生,今天去他公館赴宴。
請皇叔同先生一定要去,公子在公館恭候你們。
」
劉備聽說劉琦請客,便與孔明說:「先生,既然今天我家侄兒有請,那末我們應該前去,明天回新野吧。
」
諸葛先生點頭應允,兩人起身便走,剛走到官驛大門口,劉備忽然雙手捧住了肚腹,皺著眉頭。
孔明見此情形要緊問道:「請問皇叔,緣何如此模樣?」
劉備:「先生,我劉備忽然感到腹中疼痛,請先生先走一步,免得我家侄兒在家久等。
讓劉備回到裡面去,歇息片刻或者大便一次,在後即來。
」
孔明一聽,心裡想這是日常可能碰得到的小事,為此便請皇叔速速回過去,我先走一步,有手下帶路。
孔明一個人來到公子劉琦的公館。
大公子到外邊來迎接,卻不見劉備同來,就問諸葛亮:「請問先生,我家叔父大人在幹些什麼?他為何不來?」
諸葛亮:「公子,要知道你家叔父剛要出官驛,忽然腹中疼痛,命亮先來一步,免得公子久等。
」
劉琦聽罷嘴裡咕了一聲:「原來如此!」微微地一笑,便將諸葛先生恭恭敬敬地接到了裡面,在廳堂上早已擺好了一桌佳肴。
劉琦便招呼孔明中間坐定,自己在旁相伴,等了許久,不見劉備到來。
公子就同孔明說:「先生,怎樣到這時我家叔父還沒有到來?」
諸葛亮:「是呀!你叔父腹中疼痛得不知怎樣了,可要請人前去看望一下?」
劉琦:「先生請放心,我已命人去探望了。
時光不早,請先生先用酒吧,想必我家叔父就要到來的。
」
劉琦說罷,便執壺在手,同諸葛亮敬上了一杯。
孔明見劉琦這樣地款待於他,便開始同公子談起家常來,邊談邊飲。
忽然間,劉琦對著孔明放聲大哭起來:「啊呀先生,你可知道我母親要殺害於我,懇求先生救命啊!」
孔明見到此景感到奇怪,想劉琦見到我這初次來到荊州的客人怎麼就如此地表示,但是又非常同情於他。
可是處於目前的地位,不便與他多說。
所以,只是用婉轉的語言對他勸說:「公子,此等家事莫說諸葛,便是皇叔也很難說話的。
請公子放心,日後總可解決的。
」
憑你孔明這樣講,公子還是哭個不停。
哭得諸葛心緒不寧,又不見劉備到來,孔明便起身向公子告退:「公子,皇叔不知怎樣了?你又哭得傷心,叫我怎樣還吃得下去,我只有告辭了。
」
劉琦見他要走,便收住了哭聲說:「先生既已到來,沒有飲幾杯,何必匆匆而去,再坐一會。
」
諸葛亮:「公子啼哭,我怎麼吃得下去。
席上就只你我二人,你哭,我吃,還象什麼樣子?」 劉琦:「那我就不哭了。
」
諸葛亮:「公子不哭,我再坐一會,等一下皇叔。
」
劉琦又同孔明連敬了幾次酒。
先生正在吃著,又見到劉琦落下了眼淚,又泣又說:「先生請想個辦法,救救我吧!」
孔明一看,心裡想今朝這頓酒要吃出毛病來的,立即把手中酒杯一放,對公子說道:「公子,我早已說過不可多言,告辭了!」
諸葛亮將台上羽扇拿到手裡,立起身來準備要走,被劉琦公子攔住說:「先生,我不哭了,請坐下用酒吧!」
諸葛亮:「公子,你若再哭,那我定然要走了。
」
劉琦:「是!」
就這樣,公子劉琦便陪同諸葛亮暢飲,酒過三巡,公子對孔明說:「先生,我看到一書,但不知書上這些事情發生在什麼時代,今日要請先生指點一下可好?」
孔明聽到這樣的要求是比較歡迎的,因為自己是個文人,才學又廣博,一向喜歡研究各種學問。
所以,聽到劉琦公子的請教,他是樂意接受的,便回答說:「亮自幼愛學,略知一二,但是不知公子讀到的什麼書本可能讓我一看?」
劉琦:「先生,我看的書本在閣樓之上,請先生隨我上去一看吧!」
諸葛先生想,坐著吃悶酒也沒有什麼意思,倒不如跟公子前往,看一下究竟是什麼樣的書本。
所以便站起身來,跟著劉畸離開廳堂來到公子房中,從扶梯上上了閣樓。
一到上面,孔明開口問劉清說:「公子,你看的書本在哪裡?請拿出來讓我一看。
」
哪知道書本沒有拿出來,他倒又哭起來了,苦求著孔明:「曖!請先生救命呀!」
諸葛亮一看,心裡想這又奇怪了!我早已在下面同你說過不能多言,你把我騙到上面來又有什麼用,真是在耍孩子氣了。
因此笑著回答說:「公子呀!我早已在下面說過無法可想。
你不要說把我騙上閣樓,哪怕騙上了屋頂也是無用的。
」
劉琦聽到這裡,便把臉一板地說:「先生,你真的不救我嗎?」
諸葛亮:「公子,請你不要見怪,我並非不肯救你,實在是沒有辦法。
」
劉琦聽到這裡,他便把雙足在樓板上蹬著,對孔明說:「好!先生,你既然見死不救,那我就死在你的面前!」說罷,他便回過身去,見牆上掛著一口寶劍,他順手在劍柄上抓住,將匣中寶劍抽出了半口。
這時候的諸葛亮,也會弄得手忙腳亂。
他想,我們兩個人上樓來,你一個死在上面,那我一個人還講得清嗎?因此他一面連連勸阻地說:「公子,你萬萬不可如此,萬萬不可!」
他一面要緊匆匆地準備逃下閣樓來。
可是走到扶梯口,只見一隻扶梯沒有了。
原來這隻扶梯是活絡的,可以抽去。
孔明想好極了!膽敢拔我的短梯。
這倒是不容易的!由此可見,任何人不要自以為了不起。
就連諸葛亮這樣聰明的人,在一生之中也會碰到拔短梯的事情!孔明想跳下去吧,不是跌死也要受傷;不走吧,劉琦死了我怎麼辦呢?這一下子弄得他走投無路,只得叫住劉琦說:「公子且請慢,亮有一計在此。
」
這條計完全是被嚇出來的。
劉琦住了手,回頭問孔明說:「先生,有何妙計?」
諸葛亮:「請公子放了手,我再說。
」
劉琦:「一定要先生說明白了我再放手。
」
孔明一聽,心裡想,算我倒楣,要我幫他忙,可是還要我聽他的指揮。
沒有辦法,諸葛亮便苦笑地對著公子劉琦說道:「公子你要明白,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生。
你家母親要與你作對,那你何不效學重耳呢?」
諸葛亮是用一古典來啟發劉琦。
在戰國春秋時代,有位晉國君王,生著兩子,大兒叫申生,小兒名叫重耳。
後母要殺這兩個孩子,長子申生是個忠厚愚孝之人,認為母要子亡,不可不亡。
因此,他便上弔死去了。
可是,他的弟弟重耳便是一個機智靈活而又有遠見的人。
他認為後母看不慣我,那末我何必留在她眼前討厭呢?男子漢大丈夫,什麼地方不好去生存呢?因此,他便帶領了一班與他見識相同的文武去往楚國安身,在那裡逗留了十六年,直到自己的父親死去他才帶著文武回國,接自己父親之位。
這便是列國上有名的晉文公。
劉琦公子年紀雖輕,畢竟是老大王劉表之長子。
俗語說來是:「將門之子」,對於這一古典還是懂得,而且領會到諸葛亮為什麼要對他舉這樣一個例子,意思就是叫他效學重耳,立即離開蔡氏,到別處去避難。
說實話,現在父親劉表還沒有死,等到今後劉表一死,你可以趕回荊州與兄弟劉琮評理。
到那時,你是長子,人家總會為你講話,包括你家叔父劉備也可以出來說話了。
總的說來,現在你何必留在荊州等死呢?劉琦公子頓開茅塞,恍然大悟,方始把抽出的半口寶劍推入了劍匣,走到諸葛亮面前拱手笑著說:「真是妙計!多謝先生,先生你受驚了!」
諸葛亮:「公子,我也不要你謝,只希望你下次短梯少拔拔就是了。
」
兩人對笑了一下。
然後,劉琦一聲吩咐,下面手下過來把一隻短梯裝上了。
劉琦與孔明從閣樓上下來。
這時,諸葛亮已經明白這個點子是劉備出的。
因此,他到現在還不到來。
諸葛亮便向劉琦公子告辭之後回到了官驛。
果然見劉備對他微微好笑。
孔明心想,我認得你們,叔侄二人串通一氣來弄我的頭頸。
皇叔便招呼他坐下,問起剛才之事。
諸葛把公子三次求計和自己叫他效學晉重耳的事對劉備從頭至尾講了一回。
皇叔稱讚是個好辦法,同時代表劉琦再次謝過了孔明。
明天,辭過了劉表,劉備與孔明離荊州,回歸新野縣。
再說,劉琦自從求了孔明之計,一直在等候機會。
正巧,靠近長江的江夏郡也是劉表之地,但是江東的孫權與劉表有著殺父之仇。
因為孫權的父親孫堅,從虎牢關收兵回來,路過荊州,被劉表用亂箭把他射死,為此孫權想到父仇,時常要殺過江來。
前番霸占著江夏郡,可是荊襄九郡要連在一起,你單獨取了一郡江夏也是作用不大,尤其相隔一條長江,運糧等諸多不便。
因此出了一口氣,孫權便下令放棄了江夏,收兵回去。
現在,有人報到荊州,劉表聽說無人鎮守江夏,因此便升殿聚集文武,問兩旁將士:「殿上眾位,孫權收兵回去,哪位前去江夏鎮守?」
旁邊大公子劉琦,聽得自己父親在問,他感到這是個機會,我應該聽諸葛亮先生的說話,離開荊州。
所以從旁走了上來,到老大王面前把手一拱,說:「父王請放心,有孩兒前去鎮守江夏!」
老大王一看,大兒子願意去江夏。
當然,父托子事總比較放心的。
所以,給他一令,說:「我兒前往,孤放心了,付你將令一支,帶兵五萬前去江夏,須要當心了!」
劉琦:「孩兒遵命!」
大公子接令在手。
同時,向父親邀請了一位伊籍老大夫,幫他共去江夏。
從此離開了荊州,避免了蔡氏對他的歧視,而且又有了五萬兵馬,今後萬一有人要獨占父親之基業,我可從江夏起兵,問他們之罪。
這一切,都要感激諸葛亮的妙計!事實上,給人方便就是自己方便。
今後,劉備長坂坡兵敗,可稱敗得寸土全無,幸得劉琦的江夏郡,不單皇叔有了安身之處,更主要的是今後借江夏之地發展到三分天下。
這是孔明早在打算,故意留下的後步。
下書再敘。
不料,諸葛亮被劉備請出山的消息,給曹操方面的探子打聽明白。
因此,傳到湖南許昌。
所說,曹操與劉備這兩個人是天生的對頭,只要得訊劉備有一點進展,曹操定要起兵攻打。
要知下情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他是孫權劉備眼中的重要人物!如果他不沉溺酒色,也許關羽不會死
三國演義之中,對於劉琦的描寫雖然不多,還多是不好的評價,比如曹操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當時,劉琦卻是一個能夠影響劉備和孫權關係的重要角色,如果他不是沉溺於酒色英年早逝,劉備和孫...
「國學系列」《三國演義》劇情系列第十三集——男主登場風雲起
在徐庶和水鏡先生的薦舉下,隨後就是老少皆知的三顧茅廬劇情,不過水鏡先生在舉薦諸葛亮給劉備的時候,有一句話應該讓各位知曉:「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
品三國智慧5:劉備在荊州那些事4:介入荊州牧繼承人之爭
諸葛亮初出茅廬,就遇上曹操的大將夏侯惇率十萬大軍進犯新野,結果在博望坡將夏侯惇打得潰不成軍,狼狽而逃。與此同時,東吳孫權也率大軍進攻荊州東部重鎮江夏,俘殺劉表部將、領江夏太守的黃祖。江夏失守,整...
蔡瑁:「你與我住口!現在人也死了,你劉備還想抵賴不成?慢走!
再說,夏侯惇兵敗迴轉許昌。他進皇城到相府前,首先吩咐手下,把他們三人綁了起來,每人嘴裡咬了一把刀,這名謂「花綁咬刀」,在相府前請罪。裡面曹操得訊,立即起鼓坐堂。文武兩旁齊集,丞相坐在中間。手下...
諸葛亮是怎樣進入劉備集團權力中心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我們先來看看,劉備去找諸葛亮之前的境遇。23歲,鎮壓黃巾有功封為安喜縣尉後被貶,後又被啟用為高唐縣令,被盜賊打跑;30歲,投奔公孫瓚,被曹操打敗;33歲,投奔陶謙,後接手徐州;35歲,呂布偷襲下...
走江夏蔡瑁害君 躍檀溪的盧救主
曹操發兵攻打汝南,劉備雖有關、張、趙、三勇將,但畢竟寡不敵眾,在曹操四面圍攻之下,於建安十一年春天,劉備終究在汝南失敗了,傷亡慘重,將一萬有餘的三軍敗得只剩下五百名左右弟兄,敗到了漢江邊。正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