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才沒有野心,老佛爺不要殺我」,曾國藩說這話的處境如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被後人推崇為道德典範的《曾國藩家書》,不過是曾國藩借「修身、勸學、治家」之名,行「奴才沒有野心,老佛爺不要殺我」的哀鳴之實。
這並非臆斷,而是很符合當時曾國藩生存之道的邏輯。
百餘年前曾國藩時代的中國男人是一種什麼樣精神狀態?
英國立德夫人在1901出版的《穿藍色長袍的國度》一書中,有一段對當時男人群體的描述:「有些地方土地肥沃,整村整村的男人都面色蒼白,躬著背,身體都空了,也許連肋骨都空了,在路上,人們都是在散步,而不是像我們想的那樣,馱著東西趕路。
」
這也是以曾國藩為代表的朝廷內外男人們的精神寫照。
在剿滅了太平天國後,曾國藩這個男人的自強之志委靡於慈禧之手,改良遂成了死路一條。
曾國藩在歷史轉折的關鍵時刻,沒有在手握強悍湘淮軍崛起中國後,迅速轉而以順勢取天下為目標,坐失了中國早日自強的時機,也坐失了自己大展鴻圖的良機。
隨後,曾國藩就開始代表一個屈勢媚勢、老成俗氣的群體,這一群體受一個老嫗統治,低頭彎腰,戰戰兢兢,說什麼「天人合一」,不過是枯槁之道。
曾國藩走在老嫗建立的廢墟上,難以走出精神的死胡同。
「欲練神功,必先自官」,這是何等精確的曾國藩生存之道的寫照!一個精神自宮的「中興之臣」,一個暫時坐穩了奴才的「中庸」男人。
在腐朽沒落、庸才輩出時代,很難聽到鏗鏘用力的英雄誓言的出口,踐行更無所適從,曾國藩只奉行「保」字當頭或全取中庸。
「中庸」之道的信條是英雄誓言的反其道而行之——「寧為瓦全、不為玉碎」。
這是「犬懦」的精神發端,亦是曾國藩的精神敗血之源。
曾國藩自強之志委靡後,龜縮「書生本色」,專注於道德典範的《曾國藩家書》,在國難當頭、國要自強的危如累卵時刻,這個「中興之臣」卻「躲進小樓成一統」,倡導四合院裡的「修身、勸學、治家」。
其真實用意當時很多同僚未必猜不到,這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明哲保身」之道。
「奴才沒有野心,老佛爺不要殺我」——
這是曾國藩生存之道,也莫不是男人自強之志委靡後的哀鳴。
曾國藩,雖然沒有「千夫所指」,但也終於「無病自亡」。
《曾國藩家書》——治政、治家、治學、治軍必看書籍
曾國藩又名曾文正,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曾國藩一生毀譽參半,既有在「中興第一名臣」的美稱,又有賣國賊的惡名。太平天國運動時,他組建湘軍,力挽狂瀾,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
《曾國藩家書》為什麼被這麼多的人喜歡?
清朝後期,清政府的處境一直都是「外有列強,內有動亂」的窘境,大清王朝軍事落後,政治昏庸無能,戰爭頻繁,民怨滿溢。面對列強的入侵,只知一味的委曲求全、割地賠款。特別是太平天國的起義嚴重動搖了清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