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的有三英戰呂布這一典故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以多殺功臣著名的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8在位)相比。
真可說是「小巫見大巫」了。
元朝末年,爆發了「紅巾軍」農民大起義。
佃農出身的朱元璋,小時候為地主放過牛,十七歲因貧苦無依出家當了和尚,以後成為一支紅巾軍的領袖,南征北討,削平了群雄,推翻了元朝統治。
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今南京)稱帝,建立了明朝。
網絡配圖
朱元璋能從一個窮苦的牧童和小沙彌登上皇帝的寶座,在很大程度上得力於和他出生入死、患難與共的許多開國功臣。
不料,朱元璋即位後,為了防止他們功高震主,尾大不掉,竟製造種種藉口,向握有軍政大權的元老重臣揮起了屠刀。
1380年,朱元璋以謀逆罪處死左丞相胡惟庸。
後又藉此大興黨獄,凡是認為對朱姓統治有危險的功臣宿將,都被指為胡黨案犯,滅族抄家,十年中殺了三萬多人。
1393年,朱元璋以謀反罪處死大將軍藍玉,又以此羅織罪名,殺了一萬多人。
歷史上將胡惟庸案和藍玉案稱為「胡藍之獄」。
歷史上真的有三英戰呂布這一典故嗎?《三國演義》中寫的故事大部分都能在史書上找到一點影子,但「三英戰呂布」這個故事卻連一點影子也沒有,百分之百是羅貫中虛構的。
證明主要有兩條:
一,劉備是否參與討伐董卓尚在疑似之間,不能確定。
目前所見,唯一記載劉備參與討伐董卓的史料見於《三國志·先主傳》注引《英雄記》:「會靈帝崩,天下大亂,備亦起軍從討董卓。
」很顯然,這個材料記載得相當簡略,詳情不得而知。
趣歷史官方微信號:qulilshi_v5
但是,在《三國志·先主傳》中卻並沒有提到劉備參與討伐董卓,相當,它所記載的劉備在這一時期的行蹤卻與討伐董卓無關。
《三國志·先主傳》:「大將軍何進遣都尉毋丘毅詣丹陽募兵,先主與俱行,至下邳遇賊,力戰有功,除為下密丞。
復去官。
後為高唐尉,遷為令。
為賊所破,往奔中郎將公孫瓚。
」從這個過程可以看出,當時劉備沒有時間,也沒有可能與參與討伐董卓之戰,因此,《英雄記》的記載便成為孤證,是否屬實便很成問題。
這樣說起來,既然劉備是否參與討伐董卓之戰都不一定,那麼「三英戰呂布」的事便更是無從談起了。
二,從《三國志·呂布傳》及《後漢書·呂布傳》中也可以看出,書中的確記載了呂布抵抗關東義軍的事情,但卻沒有一絲一毫的史料與劉關張有關,更沒有關於「三英戰呂布」的記載。
因此,可以肯定這個故事是虛構的。
有些開國功臣,如身冒百死,戰功赫赫的大將傅友德;曾被朱元璋譽為「忠賢集於一身」的太子之師宋濂;曾被朱元璋贊為「勛臣第一」的兒女親家李善長(其子李祺被朱元璋招為駙馬);也都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或殺掉、或賜死。
右丞相徐達,是跟從朱元璋起兵的同鄉,幾十年來出入戰陣,屢建奇功,一直是明軍的統帥,被公認為功臣之首。
他對朱元璋忠順恭謹,朱元璋多方偵伺也尋不出他的過失。
然而陰狠的朱元璋,竟乘徐達身患背疽忌吃鵝肉的時候,賜他熟鵝,徐達流涕而食,不日即死。
漢高祖劉邦誅殺的只是韓信、彭越、英布等幾個將領,而朱元璋通過「胡藍之獄」,株連蔓引,幾乎把開國功臣殺個凈光,朱元璋喪心病狂地屠戮,搞得巨下人人自危,以至京官每日早晨上朝,不知是否能夠活著回來,總要先和妻兒扶別,交待後事。
性情仁弱的太子朱標,看到功臣們的悲慘下場。
心中不忍,曾勸諫說:「陛下殺人太濫,恐傷和氣。
」次日,朱元璋把一根棘杖丟在地上,讓太子拿起來,太子面有難色,朱元璋語帶雙關地說:棘杖有刺扎手,我替你把刺除掉,再交給你,不是更好嗎?朱元璋形象地把功臣們比做棘杖上的刺,因而必欲除之,以保大明江山永固,朱家子孫永享君臨天下的最高權力。
不可否認。
明太祖朱元璋對推翻元朝統治做出了重大貢獻,即位後又採取了一系列恢復和發展生產的經濟政策,他的業績是很大的。
但是,為了保住朱姓的「家天下」,冤殺許多開國功臣,株連眾多無辜之士,其卑劣狠毒之至的用心和手段,也留下了千古惡名!
三英戰呂布是否確有其事?
《三國演義》第五回寫道「三英戰呂布」的故事,這也是小說最經典的片段之一。話說華雄被關羽斬殺後,董卓起兵二十萬,與呂布等守虎牢關。袁紹等八路大軍前往虎牢關對敵,在交戰中,呂布英勇無敵,幾路大軍都打...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大肆屠殺功臣,卻唯獨沒有殺他,其中有隱情
古人常說:「伴君如伴虎」,這句話正是說明了臣子陪伴在皇帝身邊的危險性,要是哪天一不小心說錯一句話或者做錯什麼事,自己的腦袋就要搬家了。特別是陪伴在開國皇帝的身邊,因為這些開國功臣們雖然與皇帝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