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五出祁山,捨近求遠而不是直入長安,只因為這兩點原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熟讀三國後,我們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疑問,有一個疑問想必一直徘徊在人們的心頭,揮之不去。
那就是諸葛亮每次漢中出兵,其戰略目標是拿下關中,再取中原,但為何不直接從東北抄近道,直接進去關中呢?
這個問題想必是很多人長久以來的疑惑,諸葛亮這樣捨近求遠是為什麼呢?
首先,第一條原因肯定是,秦嶺路太難走了。
秦嶺將漢中與關中兩地隔開,而其中便有三條山道。
一個是子午谷,一個是斜谷,一個是駱谷。
最好走的一條路就是斜谷了,當年漢中爭奪戰時,曹操就是率軍從斜谷南下的。
但因為其地勢北高南低,山路崎嶇不斷,所以由南往北走,風險很大。
且不說秦嶺如何的蜿蜒崎嶇,就糧草一問題,就是完全不能保障的。
大家都知道,蜀漢後期北伐,從成都出來十石糧草,到了前線就只剩下一石了。
然而,如果從秦嶺過的話,恐怕一百石也保存不下來一石。
運輸成本太高,任務太艱巨,這便是諸葛亮沒能從斜谷直入中原的最主要的原因。
至於,魏延曾給諸葛亮提的意見,讓蜀郡從子午谷出發,用奇兵突襲長安,而這一想法被諸葛亮一句否定了。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長安有重兵防守,要打下來十分艱難。
短時間內解決不了戰鬥的話,魏軍的援軍就會撲上來,死死的咬住蜀軍,到那時候,蜀軍進退不得,糧草又極難運輸,即使想退兵都難了。
很可能會因此全軍覆沒的。
其次,即使能打下長安,蜀軍也很難在長安堅守下去,蜀郡也無法堅守。
所以,蜀軍就選擇繞遠路,先進攻魏軍防守相對較弱的隴西地區,一步一個丁,慢慢的吞噬魏國。
其實諸葛亮這種戰法是很對的,而且也是最穩健的戰法。
只是由於各種的原因,使得他這種步步為營的戰法未能獲得成功。
第二個原因就是,蜀軍北伐的最終目的,雖然是攻取長安,但他們在此之前,要做好鋪墊。
做什麼鋪墊呢?那就是切割隴西!
隴西地區一直是漢末時期一個比較敏感的地帶。
當初的董卓之亂,韓遂,馬超等人,都是從隴西出來的。
隴西這個地界一直比較亂。
諸葛亮知道,光靠蜀國的力量,是戰勝不了強大的曹魏的。
於是,他就想聯合羌人一起進攻曹魏,這樣不僅壯大了聲勢,還能牽制住一大批曹軍,這樣的勝算就更大了。
綜合分析,諸葛亮不是不知道可以抄近道進攻長安,一方面是因為秦嶺難走,另一方面則是,他需要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的吞噬曹魏,這才是諸葛亮的大戰略。
諸葛亮五次北伐,不取長安直逼隴右,毛主席是這麼分析的
喜歡三國的朋友都知道諸葛亮為了統一中原,對曹魏發動了五次北伐戰爭。劉備亡故後,曹魏開始將主要精力用來對付孫吳。此時曹魏的關中、隴西等地軍備鬆懈,而蜀軍卻在經歷過南征和兩年操練,軍力已經大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