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10位歷史名人後世香火最旺盛,第一是他,毫無爭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0.項羽,名籍,字羽,楚國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軍事家,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
李晚芳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
項羽早年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今江蘇蘇州)起義反秦,項梁陣亡後他率軍渡河救趙王歇,於巨鹿之戰擊破章邯、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
秦亡後稱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實行分封制。
而後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進攻項羽,項羽與其展開了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期間雖然屢屢大破劉邦,但項羽始終無法有固定的後方補給,糧草殆盡,又猜疑亞父范增,最後被劉邦所敗。
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今安徽靈璧縣南),突圍至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邊自刎而死,千古霸王,就此殞命。
在今天的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梧桐巷、古黃河與京杭大運河之間,徐淮路東側,是秦末農民起義軍的領袖,「拔山蓋世」的英雄、西楚霸王項羽的出生地,這裡有一所霸王祠堂,供以人們紀念楚霸王,香火不斷。
9.袁崇煥,字元素,生於廣東東莞石碣,祖籍廣西梧州,明朝末年薊遼督師。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後通過自薦的方式在遼東邊關任職,得到孫承宗的器重鎮守寧遠。
在抗擊清軍(後金)的戰爭中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但因為不得魏忠賢歡心辭官回鄉。
明思宗朱由檢即位後袁崇煥得以重新啟用,於崇禎二年(1629年)擊退皇太極,解了京師之圍後,魏忠賢餘黨以「擅殺島帥(毛文龍)」、「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等罪名彈劾袁崇煥,皇太極又趁機實施反間計,袁崇煥最終被朱由檢以通敵叛國罪處以凌遲。
袁崇煥作為抗清名將,是一位爭議較大的人物,被處死後明朝百姓爭相搶食其肉,而到了清乾隆時期,卻又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讚賞。
評價歷來褒貶不一。
儘管如此,幾百年的烽火硝煙盡散去,撥開歷史的迷霧,人們依舊看到了一位敢於赴國難的袁督師。
在今天的北京市東城區龍潭公園東湖畔袁崇煥祠墓,人們爭相來看望袁督師,香火旺盛。
8.鄭成功,本名森,字明儼、大木,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軍事家,抗清名將,民族英雄。
弘光時監生,因蒙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並封忠孝伯,世稱「鄭賜姓」、「鄭國姓」、「國姓爺」,又因蒙永曆帝封延平王,稱「鄭延平」。
1645年(清順治二年,弘光元年)清軍攻入江南,不久鄭芝龍降清、田川氏在亂軍中自盡;鄭成功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原明朝南京),但終遭清軍擊退,只能憑藉海戰優勢固守泉州府的海島廈門、金門。
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永曆十五年)率軍橫渡台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灣大員(今台灣台南市境內)的駐軍,收復台灣,開啟鄭氏在台灣的統治。
有《延平王集》行世。
鄭成功死後,台灣民間陸續建立廟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為重要,因此,鄭成功的香火也是旺旺的。
9.戚繼光,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山東蓬萊人,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還有《止止堂集》及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呈報朝廷的奏疏和修議。
同時,戚繼光又是一位傑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戰船、戰車,使明軍水路裝備優於敵人;他富有創造性的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台,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
戚繼光墓位於福建永安市小陶鎮的戚氏墓園南部路邊面南,香火頗為旺盛。
6.林則徐,字元撫,號俟村老人,福建侯官縣人,是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
1839年,林則徐於廣東禁菸時,派人明察暗訪,強迫外國鴉片商人交出鴉片,並將沒收鴉片於1839年6月3日在虎門銷毀。
虎門銷煙使中英關係陷入極度緊張狀態,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入侵中國的藉口。
儘管林則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對於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貿易則持開放態度,主張學其優而用之。
根據文獻記載,他至少略通英、葡兩種外語,且著力翻譯西方報刊和書籍。
晚清思想家魏源將林則徐及幕僚翻譯的文書合編為《海國圖志》,此書對晚清的洋務運動乃至日本的明治維新都具有啟發作用。
1850年11月22日,林則徐在普寧老縣城病逝。
林則徐墓在今天的福建省福州市省軍區內,交馬鞍村金獅山麓,坐北向南偏東南,面對五鳳山。
逢年過節,前來拜謁的人也是不少。
5.文天祥,字履善,號文山,江西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第一。
開慶元年(1259年),補授承事郎 、簽書寧海軍節度判官。
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
,任軍器監、兼權直學士院,因草擬詔書有諷權相賈似道語,被罷官。
德祐元年(1275年),元軍沿長江東下,文天祥罄家財為軍資,招勤王兵至5萬人,入衛臨安。
旋為浙西、江東制置使兼知平江府。
遣將援常州 ,因淮將張全見危不救而敗
,退守餘杭。
旋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奉命赴元軍議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顏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歸。
五月,在福州與張世傑、禮部侍郎陸秀夫、右丞相陳宜中等擁立益王趙昰為帝,建策取海道北復江浙,為陳宜中所阻,遂赴南劍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
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終因勢孤力單,敗退廣東。
祥興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
次年,元朝蒙、漢軍都元帥張弘范將其押赴厓山(今新會南),令招降張世傑。
文天祥拒之,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
後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親自勸降,許以中書宰相之職。
文天祥大義凜然,寧死不屈。
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於大都就義。
著有《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後錄》、《正氣歌》等。
文天祥的正氣凜然,是中國名族氣節的體現。
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鶩湖大坑虎形山,「宋丞相文信國公天祥之墓」坐東向西,左右兩山,山下一泉,正處山環水繞之中。
每到文丞相的祭日,前來拜謁的人也是人山人海。
4.岳飛,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縣)人,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岳飛於北宋末年投軍,從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澤起到紹興十一年(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
靖康元年(1126年)岳飛應招在相州參加趙構為大元帥的部隊。
金軍南下江南,岳飛獨樹一幟,堅持抗金,收復建康。
紹興三年(1133年),被任命為沿江制置使,他念念不忘收復中原。
次年春,岳飛收復襄陽六郡。
紹興六年(1136年)率師北伐,順利攻下了伊、洛、商、虢等州,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
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兀朮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
趙構、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飛班師。
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入獄。
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
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
追諡武穆,後又追諡忠武,封鄂王。
岳飛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
岳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金人流傳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評語。
岳飛的代表詞作《滿江紅·寫懷》,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後人另輯有文集傳世。
岳飛把一身都奉獻給了抗金事業,「還我河山」的豪情壯志,仿佛猶如昨日。
在今天西湖畔的岳王廟,前來參觀的人也是絡繹不絕,香火相當旺盛。
4.屈原,名平,字原,楚國丹陽(今湖北宜昌)人,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
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
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
因遭貴族排擠毀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
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後,屈原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開闢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
屈原的出現,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
屈原的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
以屈原作品為主體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之一,與《詩經》並稱「風騷」,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
1953年,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際,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在今天的湖北省秭歸縣鳳凰山屈原故里,每逢端午節,人潮洶湧,人們紛紛如約而已,來看望這位長眠千年的偉大愛國詩人。
此外,很多地方還以賽龍舟的習俗來紀念屈原。
2.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輔佐劉備建立蜀漢。
蜀漢建立後,諸葛亮被封為丞相、武鄉侯,對內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對外聯吳抗魏,為實現興復漢室的政治理想,數次北伐,但因各種不同因素而失敗,最後於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
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
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
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在今天成都的丞相祠堂,每天來參觀拜謁的絡繹不絕,香火非常旺盛。
1.關羽,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建功立業。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
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後兵敗被害。
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
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
凝聚在關羽身上而為萬世共仰的忠、義、信、智、仁、勇,蘊涵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倫理、道德、理想,滲透著儒學的春秋精義,並為釋教、道教教義所趨同的人生價值觀念,實質上就是彪炳日月、大氣浩然的華夏魂。
在今天,乃至未來,人們對忠義的追求從來都不會褻慢,關羽的香火也絕對是旺盛的,特別是在湖北當陽的關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