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深處的銅雀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然其實,二喬與銅雀台沒有絲毫聯繫。

能遊覽銅雀台遺址純屬因一個巧合,初夏,到邯鄲出差,與當地文友攀談時,偶然提到銅雀台遺址,追其根由,竟在該市臨漳縣城西南的三台村。

我以前讀諸葛亮的《出師表》和杜牧的《赤壁》,刻板地以為銅雀台在黃岡赤壁,絕沒想到在河北境內。

出於興趣,我決定去看一看。

三國距今兩千多年了,彼時一座規模宏大、金碧輝煌的台閣現如今該是什麼模樣了呢?一路,我腦中不停地考問思量。

無心觀覽路兩側的景致,心全在銅雀台上,想到建安文學代表人物曹植的《登台賦》,賦中云:「建高殿之嵯峨兮,浮雙闕乎太清。

立沖天之華觀兮,連飛閣之西城。

臨漳水之長流兮,望眾果之滋榮……」那時銅雀台何等華麗,何等雄偉。

但當我走近銅雀三台,眼前卻是極其破敗的景象,亭台破敗寂寥,幾尊建安人物的塑像粗陋不堪,一切的一切都與想像相去甚遠。

翻開歷史,再回到三國曹魏,曹操徵發勞役萬千,築就三台,銅雀台即其中之一。

其中銅雀台最為壯觀,台上樓宇連闕,飛閣重檐,雕樑畫棟,氣勢恢宏。

建成之日,曹操在台上大宴群臣,慷慨陳述自己匡復天下的決心和意志,又命武將比武,文官作文,以助酒興。

一時間,曹氏父子與文武百官觥籌交錯,對酒高歌,大殿上鼓樂喧天,歌舞拂地,盛況空前。

但如今,歷經了千年風雨洗蝕,昔日的銅雀台已只剩下一堆殘垣頹壁。

千餘平方米的黃士青磚台基,孤獨地靜臥在蓑草斜陽中,任憑遊人叩問,也終是無言。

回顧往昔,我們在感嘆歷史輪替,萬物枯朽的同時,不禁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身在破敗的銅雀台遺址上,暑風徐徐,吹動綠草翠枝。

歷史在哪兒?歷史就在我的腳下。

我能深刻地感受到歷史的蒼涼,以及它微弱的脈搏跳動。

銅雀台,其實並不是一座簡單的台閣,它記錄著一個時代、英雄和戰爭,在歷代的詩詞歌賦中它都不是一處土台,而是附著著英雄崇拜和美人故事的象徵。

它更與文學史上的重要流派——建安文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一大批文學家,如曹操、曹丕、曹植、王粲、劉楨、陳琳、徐幹、蔡文姬、邯鄲淳等,他們聚集在銅雀台,用自己的筆直抒胸襟,慷慨任氣,抒發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閔時悼亂,反映社會現實和人民群眾的悲慘生活,掀起了我國詩歌史上文人創作的第一個高潮。

「歷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時間抗衡,把遺聞舊事保藏下來;它是往古的跡象,當代的鑑戒,後世的教訓。

」今天的銅雀台,只是一掊不足十米高的夯土堆,在其前方的金風台也只有不足20米高,它們像兩位老人孤零零地屹立在蒼茫的大地上,問候著過往的行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曹操修建銅雀台原來是為了這個

銅雀台位於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城西南18公里處,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裡古稱鄴,相傳三國時期,曹操曹操夜宿鄴城,半夜見到一道金光拔地而起,第二日命人挖掘,竟掘出一隻銅雀,諮詢身邊謀士,荀攸告訴...

銅雀台真的是曹操為「二喬」建造的嗎?

「銅雀台」在哪裡?在史書里,在漢賦、唐詩、宋詞里,銅雀台都只是一個憑各人想像的虛擬形象。真實的銅雀台,是在今邯鄲市臨漳縣城西十七公里的古鄴城遺址內的三台村西。這裡原是三國時鄴城的舊址,前臨河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