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一個完美將軍,但卻一輩子不能施展抱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演義》中,有一個故事深入人心。

諸葛亮錯用馬謖結果導致街亭失守,魏將司馬懿趁勢引15萬大軍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壓來。

而當時諸葛亮身邊並無大將,都是文官。

所率領5000人馬,還有一半運糧草去了。

諸葛亮2500人馬,面對氣勢洶洶的司馬懿的15萬大軍,並無慌張,而是大開城門,偃旗息鼓,自己則在城門樓上從容彈琴。

司馬懿疑有伏兵,竟然不敢擅自攻城,引兵退去。

然而這個故事卻是羅公杜撰的。

據史料記載,當時抵禦諸葛亮的軍事指揮官是張郃,司馬懿當時正在洛陽一帶,因此孔明的空城計並非事實。

但「空城計」真是羅公憑空捏造的嗎?當然也不是。

與孔明空城計最接近的一個真實故事,依然出自蜀軍,但不是孔明,而是趙雲趙子龍。

《三國演義》中的「空城計」發生在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出兵北伐時期,也就是馬謖失街亭那時候。

但真正史料記載趙雲「空城計」卻還要早,發生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正月,劉備聽從法正黃權等人的建議進攻漢中,漢中守將夏侯淵被黃忠所斬,三月,曹操親自率領大軍來爭奪漢中,並運送大量的軍糧到北山下,有數千萬袋,黃忠認為可趁機奪取這些軍糧,趙雲於是授予黃忠兵力去取北山。

然而過了約定的時間還不見老將黃忠回來,擔心老黃忠的趙雲親率十幾騎去接他,可卻與曹操大軍碰了個正著。

子龍無所畏懼,本領高強,前突後沖,曹操大軍竟也奈何不了他。

不過曹操的軍隊也不是烏合之眾,散而複合,卻也不退。

趙雲一次次突擊曹軍且戰且退,退入漢軍營寨的時候,部將張著受傷,被曹軍包圍。

趙雲顧不得危險,再一次衝殺進去,救出張著,退入營寨。

守將看曹軍洶湧而來,立即想緊閉防守,趙雲回來後要求大開營門,令漢軍偃旗息鼓,無所動靜。

曹軍追到跟前,不知子龍營中黃忠已帶走大部分兵力搶自己的軍糧去了。

看那架勢,明擺著有伏兵嘛!兵者詭道,小心為妙,我不上你當,因此不敢冒進,開始後退。

趙雲一看曹軍後撤,此時不殺,更待何時!霎時鼓聲震天,箭弩齊飛。

曹軍一看,果然有埋伏,大為驚駭,亂成一團,自相踐踏,死者甚眾。

劉備由衷讚嘆:「子龍一身是膽也!」

建興六年(公元228年),對,就是諸葛亮北伐,馬謖失街亭那年。

諸葛亮領著馬謖那邊做主攻,而讓趙雲和鄧芝領著不大點兵力做疑兵。

當馬謖失街亭,被張郃殺過來的時候,蜀漢不得不退兵。

趙雲這邊因為兵力太少也是失利於箕谷,但用諸葛亮的話說,「街亭退兵時,我軍編制皆混亂成一團,箕谷退兵,編制整齊一如出軍之時,這是何故?」,不知道諸葛亮是自謙還是真的亂成了一團,不過趙雲這邊雖然很少的兵力,但在失敗的時候,卻是井井有序。

鄧芝回答諸葛亮說:「趙將軍親自斷後,因此軍資沒有遺失,人員編制整齊。

」戰而有節,退能守序,這完全是一個完美的指揮官的才能啊。

對,我們今天要說的完美將軍就是趙子龍。

有人說,這也沒什麼嘛!上面那個沒有重創曹軍,後面這個根本就是撤退、逃跑,這也值得稱道?但筆者認為,能打勝仗固然值得稱道,如果趙雲是跟隨兵強將猛的曹軍,那他的貢獻可能更大打的勝仗可能更多,但能跟著強者打勝仗,但不能扶持弱者打天下,這才是真沒本事!人家曹軍本來就強,你打贏了算你的本事嗎?但是劉備弱呀,在這麼弱小的前提下,還能保住他,哪個本事大?

還有人說箕谷撤退有什麼值得稱道的?不就是失敗嗎!還有臉說!持這種觀點的人,絕對是對軍事常識一竅不通。

首先,勝敗是兵家常事,誰都不可能一輩子不失誤,而且行軍打仗,是整個軍隊的協同作戰,就算你是最高指揮官,你也不可能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準確、適時決定所有部從的動向,這就有吃敗仗的風險。

更何況趙雲還不是最高指揮官,指揮作戰的權力不在他這邊,撤退吃敗仗又怎能算到他頭上?再者,戰場上你來我往,誰的對手也都不是菜包子,不是窩囊廢,誰都有搶得先機的時候,所以註定誰都有失敗的可能性。

所以,失敗一點也不可恥。

而失敗之後的軍隊反應,卻最能反映出一個將領平時的治軍素養。

兵敗如山倒,在吃了敗仗之後的士兵大多無暇相顧,奮力逃命,生怕被敵軍殺的屍橫遍野。

這時候,一個指揮官的軍事素養和治兵本領就起到最關鍵作用,甚至能在這時候力挽狂瀾,決定戰局勝負。

諸葛亮作為一國軍師,街亭失守,退兵時候還免不了編制混亂,但兵力更少的趙雲、鄧芝卻編制整齊,而且軍資並無損失。

這是因為趙雲親自斷後,這才避免蜀軍人心渙散,各自逃命。

看一個指揮官的才能,勝利時候不足稱道,失敗時候才最能提現他作為統帥的價值,也最能反映他的治軍素養。

再看趙雲的空城計,其實成為空營計更恰當。

不過我們都熟知了空城計,因此,權且以空城計來分析吧。

曹軍大軍來襲,趙雲幾十騎並不畏懼,這就說明了趙雲有作為軍事統領的必備心理素質。

而他往來衝突,足見他本事高強,如果是平庸之輩,早被曹操大軍剁成了肉泥。

這在古時候冷兵器時代,完全能夠勝任大將軍職位。

再看趙雲的反應,回營以後竟然大開營門,把曹操統率的大軍奚數嚇跑。

不光嚇跑了,趙雲還鳴擊戰鼓,之後又弩箭齊射,繼而殺出營門,反敗為勝。

試問,有幾個將軍能做到趙雲這樣有勇有謀?

就這一仗,如果您還看不出趙雲作為統帥的超強軍事素養的話,那我只能說,幸好歷史上你不是趙雲的上級!

一個如此完美的將領,一個能文能武,有勇有謀,身懷正義、任勞任怨的將軍,為什麼沒能作為一個功勳卓著的大將美名流傳呢?中國老百姓流傳千年的,也只不過是他長坂坡救阿斗,以及截江救阿斗的英勇事跡。

但趙雲的軍事才能和軍事謀略卻被忽略了。

不能怪歷史,歷史不能重來,如果我們能穿越回去,是不是想讓趙雲獨當一面領軍出征以施展他的軍事抱負呢?想想罷了!史料是個惜墨如金的書冊,它只會記載歷史人物生平事跡,但不會像我們歷史庖丁解析一樣解析歷史人物背後的故事。

他做過,我就記載,沒做過,我也不會分析背後的人情世故、原原委委,這就是史書。

但我們不能只看史書上面的點滴文字,中國歷史上有多少有才幹但卻壯志難酬的英雄呢?朱元璋打跑了蒙古騎兵,統一了天下,我們稱讚他的功績,而岳鵬舉十年百勝大金,但卻終究沒能「直搗黃龍」我們就否認岳飛的功績嗎?

說到底,趙雲沒有獨當一面領軍出征的記錄,不是他沒這個本事,而是劉備不讓!劉備太愛惜他了,因此一直把趙雲私用,很少讓他遠離自己出征打仗。

對,劉備非常非常欣賞趙雲,在劉備還一點勢力都沒有的時候,那時候劉備和趙雲都跟隨在公孫瓚處,劉備就一眼相中了趙雲。

同吃同睡同出門,連分別的時候,都是握著手不鬆開。

到後來長坂坡大敗,眾將都急於奔命,而趙雲卻逆隊伍而上將阿斗和夫人救回來的時候,劉備就更加肯定了趙雲對自己的忠心也更加肯定了趙雲的本事。

因此,劉備就一直把趙雲當成自己的「貼身護衛」、「禁軍頭領」。

這事,在劉備領兵三萬進益州的時候,就更能提現了。

當劉備聲勢漸大的時候,孫權提議兩家聯姻,就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了劉備。

劉備進益州,封趙云為「留營司馬」,哈哈,注意「留營」倆字。

孫小妹是個女漢子,「有乃父乃兄之風」,還從老家帶來一支隊伍做嫁妝,還都是帶武器的,因此劉備每次和孫小妹同床共寢都脊背發涼。

為防自己走後後院起火,劉備就派了自己最信任的趙雲管理家事。

這就是「留營司馬」的由來。

結果後面的事情我們都很熟悉了,孫權派人接孫夫人回去,孫夫人順便想接走阿斗,當然是要劉備絕後順便讓阿斗當人質了。

然後趙雲漂亮地 截江救阿斗。

這更加堅定了劉備的心思,亂世有趙雲,自己也算安心了!

就這樣,趙雲給劉備當了一輩子警衛隊長或說禁衛軍頭領。

到後來,連諸葛亮都習慣了將趙雲用作偏將啊,先鋒啊什麼的。

甚至都可以用從無實戰經驗 馬謖也不用趙雲當主將。

哦對了,劉備在世時候連降將魏延和黃忠都用了,可就是不讓趙雲獨當一面。

雖說趙雲官銜不低,又是拜將又是封侯的,甚至死後還被追諡為順平候,但不得不替趙雲趙將軍惋惜啊。

一個大將軍,不能死得其所,再高的官銜和地位又有何用?


完美有完美的弊端。

趙雲就是因為太正直,太任勞任怨,太大公無私,用現代話說,太好說話了,因此領導給他安排什麼職位,他就做什麼職位,雖然安排的工作都做得很完美,但別忘了,我們活一輩子是要實現人生價值的,該當仁不讓就義不容辭!就像李世民的玄武門政變。

張飛和關羽可就沒那麼好說話了,一旦出征打仗,自己不是主角,就發脾氣,撂挑子,於是劉備和諸葛亮就不得不遂了他們的心愿。

這才有了他們在歷史上的濃墨重彩!

很多人說,趙雲沒有被重用 ,我不這樣認為,我覺得是太被看重了,所以一直是在保衛蜀漢的核心政權,但卻從來沒給他施展抱負開疆拓土的機會。

性格決定命運,這或許就是趙雲的命數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歷史人物——一代賢將趙子龍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趙雲受常山郡(時為常山王國,建安十一年改為郡治)百姓推舉,率領本郡義從吏...

趙雲如果被重用,會是怎樣的情形?

《三國演義》上說,劉備進位漢中王,為獎賞有功之臣,封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為「五虎大將」。實際歷史上並無此事。據史書載,當時就沒有「五虎大將」這一說。劉備封將不錯,但只是稱前將軍、後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