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在這個地方居然窩了7年,他真的沒有更好選擇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官渡之戰結束,正在汝南開闢「第二戰場」(聯絡黃巾餘部劉辟、龔都)的劉備沒了方向。

袁紹這麼快失敗,誰也沒能想到。

劉備這點兵力,要和曹操主力對抗,那是不可能的,無處可去之際,劉備投奔了劉表。

劉備再次當起「人肉盾牌」

201年(建安六年)下半年,劉表親自到襄陽郊外迎接劉備。

劉表安排劉備駐紮在新野,並給劉備增添了兵馬。

新野是荊州(劉表控制區)最北部的一個小縣城,再往北50來里就是宛城(曹操控制區),往南100來里就是荊州的治所襄陽。

新野實際是劉表面對曹操的第一道防線。

劉備再次當起了「人肉盾牌」,替人擋災,就像當年陶謙讓劉備駐紮在小沛,也是為了構築抵禦西面曹操的第一道防線。

只是沒想到,劉備這一窩,就在新野窩了7年,直到208年赤壁大戰之前,而且勢力毫無發展。

三國給人的印象,一直是群雄逐鹿,戰亂不斷,各路人馬都在大搶地盤。

劉備怎麼會甘心在一個小縣城一窩就是7年呢?

劉備錯誤地把戰略目標對準曹操

劉備在這段時間沒有發展,關鍵是因為他錯誤地把戰略目標只對準曹操,沒有占實地的思維,沒想明白「柿子撿軟的捏」的道理,沒弄清楚,誰才是劉備應該下手的對象。

這7年里,史書上記載劉備事跡的只有兩件,博望之戰,勸襲許都。

這兩件事的矛頭指向都是曹操。

202年(建安七年),趁曹操北上攻擊袁尚的時機,劉表派劉備領軍出擊,一直打到葉縣,大軍逼近許昌。

曹操調大將夏侯惇、于禁、李典反擊劉備,劉備在博望坡伏擊曹軍得手。

但因為後援不足,得勝之後劉備也就退兵了,此後數年曹操忙於平定北方,荊州和平了數年。

207年,曹操北征烏桓之時,劉備又向劉表建議,乘機襲擊許縣,不過沒有被劉表接納。

以往,人們對這段歷史,總是理解為劉表不思進取,沒有給予劉備足夠的支持,所以劉備沒有建樹。

但換一個角度看,當時曹操的實力已經遠遠高於劉表,劉表、劉備很難從曹操身上占到什麼便宜,必須是優先擴大地盤,提高自身綜合實力以後,才有資格和曹操叫板。

放著弱鄰(劉璋、張魯、孫權)不動手,把戰略目標對準曹操,本身就是一個錯誤。

劉備是被正統思維耽誤了

史書上說劉備仁義,雖然有不同的理解,但從他在新野這些年看,劉備的思維還是比較正統的,還是有維護大漢天祚之意的(後來被諸葛亮一教就壞)。

劉備總把自己的敵人認為是曹操(漢賊),劉表、劉璋都是漢室宗親,是不能碰的,白白耽誤了大好時光。

舉一例為證。

劉表死後,劉備撤退路過襄陽,諸葛亮勸說劉備攻打劉琮,荊州就可以拿下了。

可劉備的回答是,「吾不忍也」。

當時,劉備在新野,最好的選擇是兩條。

一是發動政變,奪劉表的權。

二是獻計劉表,派自己帶兵主動進攻益州。

可惜劉備以正統自居,作繭自縛。

直到諸葛亮出山,做了「隆中對」,劉備才明白,自己真正應該下手的是「軟柿子」,荊州和益州,而不是曹操這個「硬栗子」。

這兩條好出路,當時有可能嗎?不能說沒有可能。

先說政變取代劉表。

劉表的兩個兒子爭儲,鬧的不可開交,劉備和劉琦關係比較好,完全可以假借擁戴劉琦之名,舉兵起事。

而且諸葛亮與荊州七大家族或多或少地都有著交往,其中與龐、蔡、蒯、黃四家有姻親關係,另外三家裡,馬氏的馬良、馬謖兄弟,習氏的習禎,楊氏的楊顒、楊儀兄弟,他們跟諸葛亮都是朋友。

所以如果劉備起事,除了有直接利益關連的蔡家(支持劉琮)以外,劉備未必不能獲得荊州當地士族的支持。

再說主動攻打劉璋這條路。

劉表和劉璋關係本來就不好,劉表曾經舉報劉焉違背規制,使用皇室標準的用具,有不臣之心。

劉璋即位後,派趙韙為征東中郎將,長期駐紮在巴郡南部的朐忍縣,準備進攻劉表。

因此劉備完全有歷史基礎可以攛掇劉表進攻劉璋。

而且當時益州境內剛經歷過兩次叛亂(一次是沈彌、婁發、甘寧叛亂,一次是趙韙叛亂),內部矛盾很多,並不太平。

劉備借著劉表的力量來攻,很有可能會成功。

一旦攻下益州,劉備就可以擁兵自重了,就像當年孫策受袁術之命攻打江東,成功之後就獨立了,是一樣的道理。

可惜足足7年,從40歲到47歲,劉備在新野是寸土未得,寸步未進(最大的成績是高齡生了一個兒子)。

當初孫策拿下江東,一共只花了4年時間。

曹操平定北方四州(冀、幽、青、並)也只用8年時間,相比之下,劉備的速度太慢了,著實令人捉急。

不怕不前進,就怕方向錯。

明確一個正確的戰略,找准大勢的縫隙,弱者才能後來居上。

所幸劉備還是一個意志堅韌的人,所幸劉備在新野遇總算找到了諸葛亮,否則他就真成了一個只會拍著自己大腿肥肉,悲嘆事業無成的中年油膩男了。

本文由三國摸金探秘記出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三顧茅廬邀請一個人出山,結果如何?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三顧茅廬是一個傳送千古的歷史故事。根據《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出師表》的記載,東漢末年,劉備三次誠訪諸葛亮,最終後者出山,並輔佐劉備。對於劉備的知遇之恩,諸葛亮可謂感激不盡。...

周瑜與魯肅,二分天下還是三分天下?

三國裡面,魯肅是一個謀略家。他較諸葛亮早提出三分天下,與諸葛亮的三分之策不同,變成了曹操、孫權、劉表。而周瑜更多的是一個軍事家,他的目標是二分天下,取荊州、益州與漢中,與曹操共分天下,而且可以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