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未曾加盟的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演義》上,又說參加討董的有孔融,陶謙,馬騰,公孫瓚,張揚,這也不確。
孔融由董卓發表為北海國的國相,在職六年之久,除了與黃巾餘黨有所攻戰以外,不曾有其他的軍事活動,他後來被劉備保舉為青州刺史,地盤被袁紹派兒子袁譚來搶了去,就隻身投奔曹操於許昌了。
陶謙是靈帝朝中的車騎將軍,在黃巾初起的時候被任命為徐州刺史,打黃巾頗有辦法,做到了保境安民的地步。
他對於董卓並末公開反對,向且在董卓死後,他還向董卓殘部所脅持的西京朝廷進貢。
馬騰呢?在靈帝之時,就已經在甘肅造反,捧王國做皇帝,與邊章、韓遂二人同夥,曾經和董卓作戰過,可算得是董卓的對頭,但並未參加袁紹所主持的大同盟,後來董卓遷都,回到了長安,還拉攏過馬騰,叫他出兵東討袁紹,獲得馬騰同意,可見馬騰並非同盟分子。
公孫瓚在這個時候,正在與烏桓作戰,名義是降虜校尉兼領遼西屬國長史,他沒有時間到河南來參加討董,雖則他和袁紹的交情不算壞。
其後,為了恐嚇韓馥,袁紹還叫公孫瓚偽稱為董卓的徒黨,引兵南下。
這更可證明公孫瓚沒有參加討董了。
至於張揚呢?雖則是丁原的舊部,但已於割據河內郡之時,受了董卓之命,就河內太守之職,對董卓忠順得很。
至於劉關張三人,也未必在同盟中有份。
劉備那時候地位很低,僅僅是一個縣長。
他在高唐縣做官,被黃巾打敗,棄了縣城逃走,投奔公孫瓚,公孫瓚是他的老同學,同為盧植的弟子。
《英雄記》說他在靈帝末年,亦即是他得勢之前,陪了曹操回沛國去募兵,並且在靈帝死後,也自動募兵討董。
幫助曹操募兵,即使有之,大概是靈帝設立西園八校尉,以曹操為典軍校尉之時(中平五年),至於劉備自己募兵討董,那就未必有此力量。
關雲長杯酒斬華雄的故事,也有點錯。
華雄是被孫堅的部下斬的。
而且地點不是在洛陽東邊的虎牢關,是在洛陽南邊的陽人聚。
孫堅也不如《三國演義》所說,為同盟的一分子。
他是長沙太守,曾經追隨張溫,討伐甘肅的邊章,韓遂,馬騰,因此上,與董卓同過事,他又曾經在西征以前,追隨皇甫嵩、朱儶討平南陽一帶的黃巾。
更以前,他一手打垮了浙江一位姓許名昌的「陽明皇帝」。
孫堅被靈帝任命為長沙太守,是在中平四年,那時候,長沙有一位姓區(歐)名星的自稱將軍,帶了萬把人造反。
這人與《後漢書》上的平天將軍觀鵠是否一人,待考。
孫堅一到長沙,便把全部的匪患肅清,又順便肅清了零陵,桂陽兩郡。
董卓紊亂朝綱,孫堅自動起兵,事前並未與袁紹有過如何接洽,他一出馬,就殺了荊州刺史王叡,走到南陽,又殺了南陽太守張咨,他恨王叡,因為王叡曾經看不起他,他恨張咨,因為張咨不肯借糧。
走過南陽,到了魯陽,恰好袁術也在那裡,孫堅便和袁術合兵。
袁術與袁紹是同父異母的兄弟,袁紹為兄,袁術為弟。
袁紹為丫環所生,袁術為大太太所生。
袁紹出繼為袁成之子,袁術留在本房,為司空袁逢的嫡子。
所以,儘管袁紹的朋友多,聲望高,而袁術一輩子偏偏不把這位哥哥擺在眼睛裡。
在朝廷中,袁紹的官階,不過是個校尉,而袁術是虎賁中郎將,董卓得勢,自兼前將軍,把後將軍的位置給袁術,這是把袁術當作輩份相同的人看待。
袁術未嘗跟袁紹一齊出走,不過也知道董卓這人難處,所以不久也溜到魯陽來(他是不肯到河北,去找哥哥袁紹的)。
在孫堅殺了荊州刺史王叡以後,董卓派了一位劉表,來接充荊州刺史,劉表居然能夠到任。
他未敢來到魯陽,因為袁術有兵;也不敢去南陽,因為南陽太守張咨已被孫堅殺掉。
他就單騎進了宜城,先安定其他各郡縣,剷除結寨自保的若干土豪(宗賊),然後進一步與袁術、孫堅講好話。
劉表向董卓的傀儡漢獻帝上了一表,保薦袁術為南陽太守。
袁術做起南陽太守來,也向董卓的傀儡漢獻帝上了一表,保薦孫堅為署理破虜將軍,兼理豫州刺史(行破虜將軍,領豫州刺史),董卓是否同意,不得而知。
然而孫堅不比袁術,對於討伐董卓,他是具有決心的,他的決心,勝過袁紹,與袁紹的九位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