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三國演義戰鬥(十二):孫堅命喪峴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起因:孫堅為報劉表截擊之仇,親自領兵來攻江夏,劉表命黃祖為先鋒前來抗敵,自己引兵在後接應。

攻方

人物:孫堅、孫策、程普、黃蓋、韓當、桓階

守方

人物:劉表、黃祖、張虎、陳生、蒯良、蔡瑁、呂公

地點:樊城、鄧城、襄陽、峴山

孫堅

經過

第一階段:孫堅領兵殺奔樊城而來,黃祖命弓弩手埋伏在江邊,見孫堅船來便放箭。

孫堅命兵士伏於船中,故意將船傍岸,黃祖將士見船來只顧放箭,孫堅得黃祖弓箭十數萬枝。

黃祖箭已放盡,孫堅得黃祖之箭,往岸上乘風放箭,黃祖難以招架,只得退走,孫堅領兵登岸。

孫堅命程普、黃蓋分兵兩路直取黃祖營寨,後面韓當趕來驅兵大進,三面夾攻黃祖。

黃祖大敗,棄樊城走入鄧城。

孫堅命黃蓋守住船隻,親自領兵來追襲黃祖。

黃祖引軍出迎孫堅,命張虎出戰,同韓當戰三十餘合漸漸力怯,陳生趕來助戰,孫策望見,搭弓拉箭射死陳生,張虎吃了一驚,也被韓當斬於馬下。

程普縱馬直取黃祖,黃祖棄甲逃命,孫堅引軍直殺到漢水,命黃蓋將船隻泊於漢江。

黃祖領敗兵到襄陽見劉表,蒯良建議劉表深溝高壘,暗地向袁紹求救,蔡瑁不服其言,領兵出襄陽城,同孫堅在峴山交戰,程普出馬,蔡瑁大敗而走,逃進襄陽城。

第二階段:孫堅分兵四面,圍住襄陽城攻打。

蒯良建議劉表致書袁紹求救,呂公請命突城求救。

蒯良乃授計於呂公,領五百善射者突出重圍,奔峴山而來,分一百人在山上準備石子,一百人準備弓弩伏於林中,見有追兵趕來,曲折盤繞引到埋伏處,若取勝,則放號炮,城內便出兵接應,若不勝,則趕往袁紹出求救。

孫堅看城中有兵衝出,便親自領隨從三十騎來追,呂公便引孫堅到繞到伏兵處,山上亂石,林中亂箭齊發,孫堅難以躲避,死於峴山,享年三十七歲。

呂公放起號炮,城內黃祖、蒯越、蔡瑁分兵引軍殺出,兩軍混扎。

黃蓋生擒黃祖,程普刺死呂公,兩軍殺至天明,各自回軍。

第三階段:孫策回到漢水,方知父親被殺。

乃命桓階入城見劉表,願用黃祖換回父親屍身。

蒯良建議劉表趁孫堅新亡進軍江東,劉表念黃祖心腹之交,便以孫堅屍換回黃祖,兩家罷兵。

分析

這場戰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雙方一共進行了四次交戰,孫堅連戰連勝,將敵人圍困在襄陽城內;第二階段蒯良用計,將孫堅殺死,導致江東兵敗回;第三階段是兩軍商議罷兵。

我們先來看兩軍前期的的四次交戰。

第一次是在江邊交戰,孫堅用的方法和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方法如出一轍。

孫堅故意將船靠岸來引誘敵人射箭,然後等敵人箭射完後,再用所得之箭來攻擊敵人。

也不難看出,在這種渡江戰役中,那一方擁有弓箭,那一方就占據進攻優勢;第二次交戰是在樊城外,孫堅登岸後,領軍衝殺黃祖營寨,此時的孫堅乘勝追擊,勢不可擋,黃祖領兵逃亡鄧城;第三次交戰是在鄧城外,孫策、韓當殺死張虎、陳生,黃祖領兵逃竄;第四次交戰是在峴山,蔡瑁不聽蒯良避其鋒芒之計,領兵同孫堅交戰大敗而回,此戰敗於蔡瑁的自負,面對連戰連勝,氣勢強盛的敵人,與其正面交鋒顯然是十分不明智的。

接下來我們看蒯良用計殺死孫堅。

蒯良的這個計策是十分巧妙的,首先,我們說呂公出城的主要目的是向袁紹求救,伏兵引誘敵人則是順手牽羊的事情,如果此計可乘,城內就出兵接應,如果此計不成,則呂公繼續趕往袁紹處求救。

襄陽城此時四面被孫堅圍住,而城內突然衝出來五百兵士,我相信大部分人也都會覺得他們是出去尋求救兵的,而不會認為他們還有別的計謀。

這也就是為什麼孫堅一馬當先來追趕的原因,因為孫堅肯本就沒有感到追擊這股敵人有任何的危險,加上蒯良讓呂公故意繞著走,更讓孫堅相信,這股敵人是突圍求救的,所以更加不加防備的追趕敵人。

孫堅死後,這時的江東軍已經人心慌亂,此時的主動權已經完全掌握在劉表手中。

此時放在劉表面前的有兩條選擇,一是換回黃祖,兩家罷兵,二是捨棄黃祖,領兵攻取江東,劉表念和黃祖心腹之交,選擇了罷兵。

我們看黃祖和孫堅交戰是連戰連敗,也沒有什麼好的建樹,很難算是優秀的人才。

而此時的劉表若能捨棄黃祖,進攻江東,則完全有可能雄踞江東,成王霸之事。

而劉表卻為了一個黃祖,放棄這樣的大好機會,實在是令人可惜。

這也透露出劉表和袁紹一樣,胸無大志,難成大事。

結果:孫堅命喪峴山,孫策引軍退回江東。

註:蒯(kuai)良、峴(xian)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推薦收藏-名著鑑賞之第八期《三國演義》第七回

小編正在積極努力等待官方給予轉正,望各位讀者朋友可以幫忙收藏、點讚、評論等,小編對點進來的朋友致謝,小編轉正之時必有爆文敬上!《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