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悲壯戰死的虎將,拚死搏殺後,死於亂軍之中,實在令人唏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443期 文/無常奉天玉 插圖/東方夜未眠)

熟讀漢末三國史,我們不難發現,在彼時幾乎沒有幾個武將得以善終。

例如蜀漢方面,關羽、張飛、魏延身首異處,馬超鬱鬱而終;曹魏方面,于禁被羞辱至死,夏侯淵被臨陣斬首;江東則有周瑜、呂蒙英年早逝,諸葛恪死於政變,董襲死於天災,等等。

但是,他們的死因,雖然令人惋惜,卻算不上悲壯,其中一部分人,還是咎由自取。

那麼,哪些悍將之死,才算悲壯?又有哪些人,最值得我們敬畏呢?

對於這個問題,小編認為,死於亂軍之中,拚死搏鬥而亡者,才是最悲壯,也最難得可貴。

因為,作為一員將領,如果只想著要突圍,是有很大希望的,這一點關羽、趙雲、曹仁、張遼等人,都用實際行動證明過。

另外,降敵也是一種保命的手段。

然而,彼時竟有七員大將,在亂軍之中力戰而亡,落得了慘死的下場。

他們分別是誰呢?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

一、文丑

文丑,表字不詳,是袁紹麾下的頂尖名將之一。

孔融曾評價他說,「顏良、文丑,勇冠三軍」,而且袁紹既然放心讓他單獨統兵,可見他的能力應該是值得肯定的。

可惜的是,他剛一出場,便中了曹操的計謀——曹操騎兵少,無力抵禦他的進攻,於是在他到來之前,命人丟棄了輜重。

結果他的軍隊到來之後,只顧著哄搶財物,亂了陣型,曹操突然殺回,僅率六百人便將他殺於亂軍之中了。

此事見載於《三國志·武帝紀》中。

當然了,文丑之死,雖然令人扼腕,卻也無可奈何,畢竟這一切都是因為他的士兵軍紀散漫導致的。

二、典韋

典韋,是曹操的貼身保鏢,也許是因為他的死因太過悲壯了,也許是他的武藝太過高強,一千八百年來,他雖從未統兵作戰,卻一直被當作名將看待。

只可惜,作為一代名將,他的死因非常尷尬——曹操到宛城收降張繡,卻強占了張繡的寡嬸,引發了宛城之戰。

為了給曹操爭取逃亡的時候,典韋拚死力戰,最終死於亂軍之中,又被梟首。

而他的死因尷尬,不能掩飾他悲壯。

《三國志》記載:「韋被數十創,短兵接戰,賊前搏之。

韋雙挾兩賊擊殺之,余賊不敢前。

韋復前突賊,殺數人,創重發,瞋目大罵而死。

」相信,很多三國迷,每每讀至此處,都會淚濕眼底吧?

三、陳武

陳武,字子烈,原是孫策部將,後來孫策去世,他又成為了孫權麾下的名將。

據記載,在孫策時期,他統領的部曲,便是廬江上甲中的精銳,而在孫權時期,他則擔任過偏將軍等職,非常得孫權的倚重。

雖然史料中,沒有具體記載他戰死的過程,但是一句「從擊合肥,奮命戰死」,足可見他的悲壯。

四、傅肜

傅肜是蜀漢名將,其名字在《三國演義》中被記作傅彤。

關於他的史料記載非常少,但是他的忠義,他的驍勇都不容否認。

夷陵之戰的時候,劉備先敗於猇亭,後敗於馬鞍山,在夜間突圍的時候,留別督傅肜斷後。

當他身邊的士兵全部戰死之後,吳將呵斥他投降,他大罵「吳狗!何有漢將軍降者!」然後戰死。

五、傅僉

傅僉是傅肜的兒子,這父子二人,雖然在如今知名度不及關張趙馬黃等一流名將,卻一樣的忠義,一樣的驍勇。

曹魏發動滅蜀之戰的時候,他與蔣舒一起守陽安關。

結果馬舒偷偷投降,使魏軍順利入關。

這種情況下,按理說他已經無力挽回什麼了,可是他並沒有放棄,反而「格鬥而死」,其忠勇令司馬炎都動容不已。

六、諸葛尚

諸葛尚是諸葛亮的長孫,也就是諸葛瞻的兒子。

公元263年的時候,鄧艾偷渡陰平,他與父親諸葛瞻一起守綿竹。

戰敗之後,他或許原有逃脫的可能,但是他並沒有這樣選擇,反而一邊悲嘆,未能早除黃皓,一面「馳赴魏軍而死」,終年僅十七歲。

七、姜維

姜維,字伯約,是諸葛亮的接班人之一,也是擔起蜀漢北伐重任的又一人。

歷代以來,對於姜維的評價,一直有爭議,有人認為,他連年北伐,窮兵黷武,是蜀漢衰亡的罪魁禍首;有人認為他為劉禪抵禦鄧艾、鍾會,之後又一計除三賢,是蜀漢的忠臣與義士。

拋開他身上的爭議不談,為了重新興復蜀漢,他假裝向鍾會投誠,鼓動鍾會謀反,結果與鍾會一起死於亂軍之中——「姜維率會左右戰,眾既格斬維,爭赴殺會」,之後又被剖腹挖膽——「維死時見剖,膽如斗大。

」其悲壯與忠義,比起上述幾人,有過之而無不及。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民間流傳的三國24名將,你覺得靠譜嗎

三國24位名將源於一首三國武將排名的打油詩,時間大約東晉以後,出處不詳,但在民間廣為流傳。此排名書籍、戲曲、民間資料亦找不到出處,版本也有很多,現在小編就取流傳最廣的一個版本,其詩如下。詩為:一...

三國24名將排行,三國武力大比拼

相信那些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應該被電視裡面的那些精彩打鬥場面所震撼,《三國演義》裡面的場景也就勾勒出了我們對於三國的認識,作為中國的歷史上最為動盪的一個年代,當時群雄割據,軍隊才是最強硬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