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拿扇子,僅僅是因為女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無論是小說還是電視劇,只要有諸葛亮出場,總離不開一把扇子。
這把扇子從早上搖到晚上,從夏天搖到冬天,從年輕搖到衰老,不管什麼時候,總是有著一種說不出來的瀟洒和帥氣。
那諸葛亮為什麼這麼喜歡搖扇子呢?夏天是為了涼爽,冬天搖扇又是為了什麼?
傳說先走幾波吧。
一種說法是是諸葛亮出山前他的妻子黃月英送給他的,黃月英又是從她父親黃承彥所得,黃承彥送給她的扇子上面刻有「明」「亮」二字,並告訴她,她將來的丈夫名字中帶著這倆字。
後來黃月英嫁給諸葛亮以後,聚少離多,把扇子作為定情之物送給孔明,也算是讓丈夫睹物思人,能時時刻刻想念著她吧。
另一種說法是黃承彥親自送給諸葛亮的,他的老岳父為了讓女婿忠心報效漢室,就把自己的一把鵝毛扇贈送給他,並告訴諸葛亮,鵝是最謹慎機靈的禽類,如晚上派鵝守夜,一遇風吹草動,鵝會警覺預報敵人動靜掩護同類脫險。
諸葛亮牢記岳父的教誨,無論何時都手不離扇,以隨時提醒自己謹慎機靈行事。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是那扇子裡面有治國安邦、行軍打仗的良策,這就有點不可思議了。
那麼小的一把扇子,能塞多少東西進去,還能治國安邦?要知道事情的變化是瞬息萬變的,諸葛亮必須隨時靈機應變而不是固守某種思維,遇事就看扇子,這能成為千古以來的「智聖」?
至於說扇子是妖精的變成的、扇子是諸葛亮他爹送的等等說法更是數不勝數。
現在只能拿出正解來了。
其實在當時,文人雅士用扇子只是一種潮流、一種時髦。
周瑜也曾「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楊修與曹操曾經鬧出「畫扇誤點成蠅」的故事。
這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年輕人耍酷沒什麼區別,而且這種潮流延續了上千年了。
扇子最早的雛形出現在商代,是一種禮儀工具,兼職功能是作為帝王外出巡視時遮陽擋風避沙之用。
西漢時候扇子開始用來納涼所用,到了東漢其實扇子開始由鵝毛的變為絲、絹、綾羅之類織品,以便點綴繡畫。
只是諸葛亮是要代表打仗的,不可能使用女人用的輕羅小扇。
直到清朝時的紀曉嵐就經常搖著扇子吟詩做對子,搖出多少佳句。
很多文人雅士還用自己的扇子與千金小姐換手帕等作為定情信物,這樣扇子特別是名家題詞的扇子又稱為了泡妞利器。
諸葛亮隨身不離的羽扇到底有何用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是對諸葛亮外表和才能的評價,提到諸葛亮的形象我們一定會想到他手持羽毛扇頭戴高帽,那麼問題來了,為何他要一直拿著這把羽毛扇呢?這把扇子有什麼神秘之處?諸葛亮草民...
三國夫妻之最佳拍檔(三)
這第三種就是咋們說的旺夫型,旺夫型是什麼樣的呢?咋們還得從劉表這裡說起,咋們不是前面說蔡瑁上面有倆姐姐,這蔡氏夫人是二姐,二姐嫁給了劉表,他大姐嫁給了誰呢?她大姐嫁給了黃承彥,我說了這個名字大家...
為什麼諸葛亮總是喜歡拿著羽扇?有何隱情
羽扇綸巾,出自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裡面指的的是三國大將周瑜喜歡拿著羽扇。除了周瑜外,《太平御覽》卷七引晉裴啟《語林》:「諸葛武侯與宣王在渭濱將...
為何諸葛亮每每都手持鵝毛扇?其中又蘊含著什麼玄機?
提起諸葛亮我們回想起三顧茅廬,草船借箭,三足鼎立可謂功不可沒。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才華橫溢,身穿八卦衣,手拿鵝毛扇,總是一種謙和儒雅姿態。那麼諸葛亮為何扇不離手,難道只為了扇風?
揭秘諸葛亮的羽毛扇,終身未曾離手,這其中竟有如此動人的故事
(讀史知天下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在三國眾多歷史人物中,估計留給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諸葛亮了,每次諸葛亮的出場,總少不了他那一把神秘的羽毛扇,這似乎已經成了他標誌性的象徵。這把扇子究竟有何...
諸葛亮為何一直拿著「羽毛扇」,因為怕熱嗎?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是對諸葛亮外表和才能的評價,說到諸葛亮我們一定會想到他手持羽毛扇頭戴高帽,那麼問題來了,為何他要一直拿著這把羽毛扇呢?這把扇子有什麼神秘之處
諸葛亮的扇子究竟有什麼用?只是扇風而且不離手?
提起諸葛亮我們回想起三顧茅廬,草船借箭,三足鼎立可謂功不可沒。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才華橫溢,身穿八卦衣,手拿鵝毛扇,總是一種謙和儒雅姿態。那麼諸葛亮為何扇不離手,難道只為了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