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血寶馬在漢武帝時引進到中國,後來為什麼消失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汗血寶馬」學名為「阿哈爾捷金馬」,產於土庫曼斯坦綠洲地區,在中國又享有「天馬」的美譽,是經過2000多年培育而成的世界上最優秀的古老馬種之一。

「汗血寶馬」外表英俊、神武,體形優美,耐力極好,適於長途跋涉,在平地上跑完一公里僅需67秒。

1935年曾創造84天跑完阿什哈巴德至莫斯科4300公里行程的記錄,迄今未被打破。

中國對汗血寶馬的記載最早見於2100多年前司馬遷所著《史記·大宛列傳》:西漢張騫出使西域,見大宛國「多善馬,馬汗血,其先天馬子也」。

漢初白登之戰時,漢高祖劉邦率30萬大軍被匈奴騎兵所困,兇悍勇猛的匈奴騎兵給漢高祖留下了極深的印象,而當時,汗血寶馬正是匈奴騎兵的重要坐騎。

漢武大帝時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絲綢之路,汗血寶馬自此傳入中國,成為家喻戶曉的「天馬」。

為了獲得汗血寶馬助漢軍作戰,漢武帝派遣百餘人的使團,帶著一具用黃金做的馬前去大宛國,希望以重禮換回汗血寶馬。

不料,大宛國王愛馬心切,漢朝使團空手而歸,金馬歸國途中又在大宛國境內被劫,漢使被殺。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命李廣利率領騎兵數萬人,到達大宛邊境城市郁城,但並未攻下,只好退回敦煌。

回來時人馬只剩下十分之一二。

3年後,漢武帝再次命李廣利率軍遠征,帶兵6萬人,馬3萬匹,牛10萬頭,還帶了兩名相馬專家前去大宛國。

此時大宛國發生政變,漢軍選良馬數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馬3000匹。

經過長途跋涉,到達玉門關時僅餘汗血馬1000多匹。

漢武帝聞訊大怒,命令貳師將軍李廣利以武力奪之,公元前104年李廣利第一次出師大宛國不利,攻城不克,大敗而歸。

公元前101年,李廣利再次奉命出征,這一次適逢大宛國發生內訌,其人無力與漢軍抗衡,與漢軍議和,允許漢軍自行選馬,並約定以後每年大宛向漢朝選送兩匹良馬,漢軍終如願以償,將近千匹汗血寶馬帶到漢朝。

汗血寶馬從漢朝進入我國一直到元朝,曾興盛上千年,但是到後來消失無蹤。

對此,文史專家認為,引進的汗血馬有公馬也有母馬,進行繁殖是可行的,唐太宗李世民曾御封汗血寶馬為「千里馬」,到了唐朝末年汗血馬仍然存在。

但是,由於中國的地方馬種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任何引入馬種最終都是引種—雜交—改良—回交—消失。

汗血寶馬正是通過絲綢之路傳入我國,成為不少文人墨客稱頌的對象。

1969年10月出土於甘肅武威雷台的威武、剽悍的銅奔馬就是根據從西域傳入我國的汗血馬的形象創作的,這尊被郭沫若先生定名為「馬踏飛燕」的銅奔馬,達到了《齊民要術》中相馬的最高標準。

唐代詩仙李白有《天馬歌》,其詩云:

天馬來出月支窟,背為虎文龍翼骨。

嘶青雲,振綠髮,

蘭筋權奇走滅沒。

騰崑崙,歷西極,四足無一蹶。

雞鳴刷燕晡秣越,神行電邁躡慌惚。

天馬呼,飛龍趨,

目明長庚臆雙鳧。

尾如流星首渴烏,口噴紅光汗溝朱。

曾陪時龍躡天衢,羈金絡月照皇都。

逸氣稜稜凌九區,

白璧如山誰敢沽。

回頭笑紫燕,但覺爾輩愚。

天馬奔,

戀君軒,駷躍驚矯浮雲翻。

萬里足躑躅,遙瞻閶闔門。

不逢寒風子,誰采逸景孫。

白雲在青天,丘陵遠崔嵬。

鹽車上峻坂,倒行逆施畏日晚。

伯樂翦拂中道遺,

少盡其力老棄之。

願逢田子方,惻然為我悲。

雖有玉山禾,不能療苦飢。

嚴霜五月凋桂枝,

伏櫪銜冤摧兩眉。

請君贖獻穆天子,猶堪弄影舞瑤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