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魏延一個交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前言

魏延,字文長,義陽人。

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深受劉備器重。

劉備入川時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

魏延鎮守漢中近十年,之後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

(圖片來源網絡)


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魏延是個腦後有反骨的傢伙。

但據史料還原,真實的魏延卻是蜀漢一員不可多得的名將,死得實在冤枉。

魏延在歷史上第一次出頭,是劉備平定漢中,要選拔漢中戰區司令。

這個位置非常重要。

當時劉備只有三個戰區:荊州戰區,司令是二弟關羽,四川戰區,司令劉備(自己兼任的),剩下一個就是漢中戰區。

按三國演義的排名,這個司令應該是張飛(人家是三弟)或黃忠(取漢中立了頭功的老將軍),至少也是馬超、趙雲,是吧,可是當時劉備偏指著一個人說,那個誰,你來!大家嚇了一大跳,為啥,大家都猜錯了,不是五虎上將,這個司令居然是魏延。

魏延對這個任命非常自豪,他跟劉備說,我鎮守漢中,「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

」——曹操如果帶魏國所有的兵過來,我幫你擋著他,他進不來,你放心在四川過安穩日子。

如果曹操派一個部將帶十萬人來騷擾,老子不跟你打報告,直接一口吞了這個肥肉。

這傢伙,是不是有點《亮劍》里李雲龍的囂張?

人家有囂張的本錢。

他鎮守漢中近十年年,把漢中防線打造得固若金湯。

後來諸葛亮北伐,漢中是最靠前線的基地;諸葛亮死後,大將王平根據魏延生前布置,從容不迫打敗了曹魏大規模入侵,確保蜀漢政權平安。

魏延能力很強,不過官位並不高,說實在的,有點不匹配。

當時的軍銜,按配額,有四個元帥: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

四個大將:前後左右將軍。

同時,按照戰區,有東南西北征討、鎮守將軍(比如鎮西將軍、平北將軍之類)及什麼鎮遠、鎮軍將軍等上將、中將等等。

劉備稱漢中王,手下最高軍銜的前後左右四將軍,分別是關羽、張飛、馬超、黃忠。

魏延當時的軍銜是鎮北將軍,低四人一等。

不過這四個,魏延可從來沒有不服氣,畢竟上面四個,都是猛人,魏延的漢中軍區司令,是坐直升飛機提拔的,所以當時有個鎮北將軍已經很滿足了。

劉備做皇帝後,軍銜雖然多了,可是為了蜀漢政權安定團結,選拔了大量四川派的官員進入政權,於是魏延沒有上升軍銜,還是鎮北將軍,不過劉備考慮周全,給魏延封了個侯,算是安慰獎。

這裡,可能魏延開始有點小小的不服氣,畢竟當時驃騎將軍馬超、車騎將軍張飛死以後,繼任的是李嚴、吳懿、吳班這些人,輪能力,都在魏延之下。

這種不服氣也算正常,哪個大將沒有點脾氣呢?當年關羽因為看不起老兵,不肯和黃忠同做大將,差點把前將軍的印都甩了。

從此看出魏延膽識過人並非小肚雞腸之人。

(圖片來源網絡)


隨著諸葛亮掌權,他對魏延也多有賞識,給他加了官,有功勞就封賞,一手提拔魏延做了前將軍,還把他的侯位提拔一級,並且給了假節的權利(可以節制一部分官員,有類似尚方寶劍先斬後奏的作用)。

魏延對諸葛亮還是佩服的,而且大家都是荊襄集團出來的人,盡心盡力幫襯。

比如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熟悉漢中地理的魏延就提出來子午谷偷襲長安的計劃。

(雖然諸葛亮沒採納,不過這種計劃,其他將軍就提不出來,可見蜀漢的將才缺乏。

諸葛亮的脾氣,是事必躬親。

他把魏延看做麾下一員大將,但是必須是被自己節制的大將。

所以指揮命令十分精細,這讓擁有帥才的魏延失去了自由發揮的戰場。

而魏延呢,隨著歲月和經驗增長,自認為是蜀漢軍中資歷、能力唯一能和諸葛亮相比的將領。

這種優越感,隨著馬超、趙雲、徐晃、張郃等三國名將紛紛去世、戰死,而越加強烈。

同時他也對諸葛亮帶兵的能力表示懷疑,畢竟諸葛亮六出祁山,雖然勝多負少,給曹魏很大打擊,但是在領土方面卻沒有任何進帳。

自己在諸葛亮指揮下功勞平平,還不如獨立指揮漢中時代建立的功勞多。

最能證明這種猜測的,是建興八年,魏延獨自領兵,西入羌中,大破曹魏大將費瑤、郭淮,取得大勝,足見自己能力,遠在曹魏將領之上(當然要除了司馬懿,因為那是諸葛亮的對手,魏延還沒機會幹一場)

可以說,在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的時候,魏延和諸葛亮是蜀漢軍中一文一武兩根支柱。

魏延看來,其實當時形勢還是比較樂觀的。

因為當時的曹魏,西線名將只有司馬懿,另一個名將張郃已經在上一次戰鬥中被諸葛亮設計射殺。

而司馬懿手下,就是郭淮、費瑤之類都是自己的手下敗將,不足掛齒。

這次北伐,如果兩人能好好合作,說不定,北伐是可以取得很大成果的。

而且事實上,這次北伐是諸葛亮準備工作最充分,往北打得最遠的一次,可見諸葛丞相對這次北伐,是傾盡心血,幾次戰鬥都很給力,打的司馬懿只敢死守,不敢輕易作戰。

這裡面魏延作為主力前鋒,功不可沒。

可以諸葛亮過於用心,萬事巨細事事操勞,導致他還沒打敗司馬懿,把自己給累趴下了。

諸葛亮趴下以後,作為軍中武將主心骨的魏延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大軍這麼辦,還要不要繼續北伐。

這十萬大軍勞師動眾,千里迢迢跑到這裡,戰場形勢大好,不是小好,雖然出了么蛾子,諸葛丞相掛了,不是還有老子我嗎,老子變化策略跟司馬懿鬥鬥,打敗司馬懿也不是不可能啊,大獲全勝再回去,也算成全丞相苦心北伐的遺願,多好!

可是其他人不這麼想,尤其是諸葛亮身邊的文官們。

他們一直把諸葛丞相當神,丞相包辦一切,無往不利!丞相突然嗝屁了,天塌了,趕緊滴,設法逃回漢中,最好逃回四川再說。

這就是文官與武將最大的思維分歧:武者大刀闊斧破而後立,這都準備這麼久了,打了再說;文官思慮過重三思後行,打了這麼久丞相都沒了怎麼辦!打什麼打,再打丟的更多!

(圖片來源網絡)

回到諸葛亮去世的那一刻。

諸葛亮遺命是退兵,因為諸葛亮不放心任何人,諸葛丞相潛意識裡認為沒有人能夠取代他的重要性。

於是諸葛亮的幕僚執行命令的也是退兵。

諸葛亮遺命中,其實對魏延還是非常肯定的,給魏延的任務是掩護全軍撤退。

因為在這樣一個全軍驚變的時刻,唯一一個有能力有威望能震懾全軍,並安全斷後的將軍只有魏延能勝任。

但是魏延的想法不是這樣的。

三國志記載他對傳達命令的費禕說,「丞相雖亡,吾自見在。

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云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當為楊儀所部勒,作斷後將乎!」

這段記載,我個人認為還是比較可信的,這裡記載了魏延兩個想法,都很符合他的個性。

首先,是明確表述自己願意繼承丞相遺志,繼續北伐,你們文官幕僚可以送丞相靈柩回去,但是大軍既然已經在陣地上,面對強敵,不能就這麼灰溜溜回去,不能逃跑,要敢於亮劍!

其次魏延表達了對楊儀——諸葛亮遺命執行人的蔑視。

這一點,是因為魏延的性格缺陷,老兵油子看不起書生秀才。

而且楊儀個性很硬,之前仗著諸葛亮的支持,跟魏延節過梁子。

所以魏延說,這種人憑什麼指揮我!

魏延發泄完以後,拉著費禕一起發布一道聯合署名命令,下令全軍不許撤退,繼續作戰!可惜魏延忘了,費禕也屬於文官集團,是諸葛亮身邊紅人,從感情和立場上就更支持楊儀。

於是費禕雖然違心地簽署命令,很快就逃走了,並且散布魏延不聽從丞相遺命的消息。

這一點魏延失策了,他以為其他人會因為北伐大業而堅決支持自己的舉動。

可是諸葛亮的光環太亮了,諸葛丞相對蜀漢的影響太深刻,自己的話,根本沒人聽。

魏延的奪權,沒有任何人響應。

於是魏延怒了。

他做了兩件事:「率所領徑先南歸,所過燒絕閣道。

」一是率兵帶頭先撤(沒有按照諸葛亮的遺命順序),二是把北伐必經的棧道一把火燒了。

憤怒的魏延做這兩件事的目的,是為了逼迫大家聽自己的話,向北走,不撤軍。

團結在以魏延同志為核心的北伐中心周圍,高舉蜀漢旗幟,繼續北伐大業。

但是他這兩個行為,客觀上造成了蜀漢大軍撤退序列的破壞,同時破壞了極其重要的軍事設施(閣道)。

造成非常惡劣的政治影響,日後成為被宣傳為造反的證據。

所以當魏延部隊被叱問:丞相屍骨未寒,你們這麼敢違背丞相遺命!心裡有鬼的魏延無言以對,心裡有愧的部隊一下子就散掉了。

光杆司令魏延自己也被將軍馬岱追殺。

可憐一代名將,死的不明不白。

魏延最大的失誤,就是低估了人心,在這方面也就註定了,為什麼劉備能夠稱王,而他卻只能是一名猛將。

(圖片來源網絡)


魏延在「造反」舉動前,上表劉禪,說楊儀造反;與此同時,楊儀也上表說魏延造反。

劉禪當然要聽聽他身邊顧問的意見,比如蔣琬、董允等等。

這些人異口同聲,說楊儀是丞相身邊的人,代表了諸葛丞相的意見。

於是阿斗就紅筆一揮,批准對魏延進行討伐。

這一批,從政治上完成了魏延作為「反骨仔」的地位。

可是對歷史還原,造反的魏延,沒有就近北上投靠司馬懿,而是南下,阻止大軍撤退。

可見魏延的造反,其實是造楊儀的反,造諸葛亮「遺命」的反。

實質上,是奪權,是對北伐中諸葛亮包辦代替一切的不滿,本質上,是蜀漢內部權力之爭,而不是投降曹魏,這個反骨仔當得毫無道理。

而從當時蜀漢陣營來看,如果魏延能適當變更諸葛亮墨守成規的戰法,能以突襲子午谷這類的「詭計」奇正結合,放到戰場上去,司馬懿未必能擋得住。

司馬懿一敗,曹魏西線無人能擋魏延,說不定的歷史走向,就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了。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最後要補充一個人,就是楊儀,諸葛亮遺命的執行人,也是諸葛亮最信任的秘書。

這個人,能力很強,但是德行很差,是諸葛亮用人的一大污點。

首先,楊儀個性也很驕傲,不但跟魏延關係很差,估計跟別的將領也不好,所以在諸葛亮繼承人決定上,幾乎沒有人支持楊儀。

而在逼反魏延這件事上,楊儀「功勞」最大。

其次,楊儀度量極小,據說魏延首級被帶到楊儀面前,楊儀拚命踩踏魏延的首級,嘴巴里還唧唧歪歪罵,「沒用的奴才!你還能造反嗎?」,殺了魏延魏延家族裡所有人。

(儀起自踏之,曰:「庸奴!復能作惡不?」遂夷延三族。

所以在決定諸葛亮繼任人的時候,大家一致認為諸葛亮臨死前推舉的蔣琬最好。

遺囑執行人楊儀反而被剝奪帶兵權,明升實降,做了個類似參謀的中軍師。

楊儀很失落,經常發朝廷牢騷,唧唧歪歪嘴巴里很不乾淨。

有一天突然崩出這麼一句:「當年諸葛亮死掉了,我如果帶兵直接投靠曹魏司馬懿,那裡會像現在一樣落魄啊!唉,真是後悔莫及!」

當然,我相信這句話是楊儀的牢騷,可是他的牢騷,也讓我們看到,其實這個人是沒有人格底線的,有奶就是娘,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做叛徒也很不錯嘛!

這句話傳到蜀漢朝廷,朝廷自然很「震驚」於是楊儀被趕出公務員隊伍,自殺。

所以說,魏延的"反骨仔",做的著實冤枉。

小二有話說

這一章其實放在今天也是適用的,一個企業,就算有小明那樣的能人,事事躬親也是要出事的,能者善於用人的同時,主控力太強也是弊端。

最後,只想對魏延說,就算有才,不通人情,還是要被打滴。

【轉載請註明原作者,謝謝合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魏延為何不是五虎將?他究竟是怎麼死的?

  今天,我們對魏延簡介做個深入的了解,魏延是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深受劉備器重。劉備入川時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

魏延為何不是五虎將 他是怎麼死的?

今天,我們對魏延簡介做個深入的了解,魏延是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深受劉備器重。劉備入川時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