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後五虎將,各個堪比前五虎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蜀漢末期常被認為人才凋零,導致了國家滅亡,但是事實上蜀漢末期仍有以後五虎為首的眾多優秀將領,人才數量雖難與魏國抗衡,但數量絕對不算稀少,質量更可以和三國前中期名將媲美。

下面就為您盤點蜀漢末期武將的佼佼者,後五虎將。

堅如磐石——王平

王平本是魏國將領,在漢中之戰後投靠蜀國,降將的身份讓他必須謹言慎行,與人交談從不開玩笑,統兵打仗也是非常謹慎,從不冒進。

王平隨諸葛亮北伐,諸葛亮派遣馬謖守街亭,王平做他的先鋒,馬謖不聽孔明安排,舍水上山,王平連連規勸馬謖,馬謖不聽,被魏將張郃斷了水源,隨後蜀軍慘敗。

只有王平所領的千餘人士兵鳴鼓自持,張郃懷疑王平有伏兵,不敢進攻。

於是王平將四散的士兵統一起來,率領他們平安歸還。

戰後馬謖被孔明下令斬首,而王平因為表現突出,被諸葛亮拜為參軍,統領無當飛軍。

在之後的數次北伐中,王平多次擔任重要任務,防守要道,張郃等大將都不能得勝。

曹爽率領10萬大軍攻打漢中,被王平指揮下不到3萬的漢中守軍擊退。

王平鎮守的漢中,始終是魏軍無法飛躍的堅牆。

萬夫不當——句扶

在蜀漢末期有一位鮮為人知的猛將,堪稱後蜀武勇第一人,他就是句扶。

當時有句話,前有王(平)、句(扶),後有張(翼)、廖(化)。

說明了他在蜀漢後期的地位,
他作戰勇敢、忠勇寬厚,為鞏固保衛蜀漢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

蜀漢建興三年(225)三月,南中之戰爆發,句扶與王平、馬忠、張翼、關興等蜀漢名將隨諸葛亮南征,在南中之戰中,句扶身先士卒,衝鋒陷陣,所向披靡。

建興十三年(235),魏明帝曹睿親領10萬大軍,兵分五路犯蜀國邊境,句扶多次設計,誘魏軍深入,充分利用險要地形,伏擊魏軍。

在戰場上,句扶拔馬奮擊,沖入敵陣,奮勇交戰,斬敵無數,魏軍皆畏之其驍勇強悍,爭恐避之。

蜀中大將——廖化

廖化,是後蜀的先鋒大將,如我前篇所述,他是也是一位嚴重被低估了的將領,老而彌堅的他,始終為蜀漢奮戰在第一線,北伐中擊敗游奕,射殺王贇,更是將司馬懿逼入過險境,可惜碰上了三國時期第一大戰爭奇才,鄧艾,任憑姜維與廖化如何使計都只能無功而返,最後只能感嘆生不逢時,看著國家滅亡,鬱鬱而終。

無當飛將——張嶷


張嶷,蜀漢後期的猛將,無當飛軍的第二任指揮官。

南方的越巂郡的南蠻曾多次反叛,殺死了多任太守,後來被任命的太守都不敢去郡里赴任,這個郡空有其名。

直到張嶷被任命為太守,他帶領手下前往郡中赴任,採取恩威並施的策略,來勸導誘使南蠻部眾歸降,蠻夷皆服。

張嶷在郡十五年,平定當地叛亂,將破敗的城池重新建設,又打通了越巂郡到成都的道路,甚得民心。

因為長年在潮濕的南方工作,張嶷身患風濕病,只能拄著拐杖才能從病榻上起來。

但是但他聽聞姜維將率大軍北伐的消息之後,還是強撐病體自乞率軍同行。

臨行之前他似乎已經預料到了自己的結局,在他給後主劉禪的奏章中寫道:「臣當值聖明,受恩過量,加以疾病在身,常恐一朝隕歿,辜負榮遇。

天不違願。

得豫戎事。

若涼州定克,臣為藩表守將;若有未捷,殺身以報。

張嶷沒有食言,帶病與魏將徐質交戰,最終寡不敵眾,戰死沙場。

張嶷效忠蜀漢多年,立下赫赫戰功,以六十高齡(劉備定蜀時已年滿二十,推算一下的話戰死時年紀已過六十)帶兵出征為的只是報答劉備父子的知遇之情。

張嶷知道自己的時日無多,他也根本就沒想回來,他想用自己的生命報答劉備父子的厚恩,為蜀漢政權征服天下的大計再出一份力. 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仍想去實現先主劉備和諸葛丞相進取中原,一統天下的夙願。

北伐先鋒——張翼

張翼也是一個從文轉武的將軍(另一個是廖化),首次執掌兵權是在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街亭之慘敗,使蜀國實力大大受損,所以諸葛亮在這一年提拔了一大批文職官員專任領軍將領,張翼就是其中之一。

但張翼剛一領兵就栽了一個大跟頭。

原來張翼在鎮守南中之時面對當地蠻夷和豪族執法嚴厲,得不到當地士族和邊民的擁戴。

當地頭領劉胄突然叛變作亂,張翼領兵討伐。

但劉胄熟悉當地地形,加上又有當地蠻族的支持,張翼久攻不下,成都朝廷不得不下詔將其召回,以馬忠前來代替他的職務,以張嶷來代替他領兵平叛。

這個時候部下們都認為張翼應當快馬返回請罪,張翼卻堅稱不可因自己被懲罰而耽誤國家的大事,繼續毫不鬆懈繼續統領軍隊,整備後勤,直到接替他的馬忠抵達,他才返回成都請罪。

諸葛亮得知此事後非但沒有責罰於他,反而對其大加讚賞。

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五出祁山,任命張翼為前軍都督,兼扶風太守。

從此一直負責鎮守南中的張翼開始轉戰北方,成為了蜀軍之後歷次北伐的先鋒大將,先後在諸葛亮和姜維的領導下,與司馬懿、陳泰、郭淮、鄧艾、鍾會等名將對陣,他的這些對手們都是這個時代最頂尖的人物,但張翼在他們面前卻從不落下風。

然而歷次北伐,未建寸功,空耗國力,景耀六年(公元263),蜀國滅亡,姜維和張翼為了復國,投降鍾會。

惜!成都叛亂以失敗告終,張翼也與姜維、鍾會死於亂軍之中。

大浪淘沙,英雄飲恨,蜀漢後期將領並非實力不濟,卻因外患內憂,徒耗心力,奮鬥一生卻迎來這樣的結局,但這不能成為他們的光芒被掩蓋的理由,蜀漢後五虎,英勇依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蜀國後期名將,第一非他莫屬

三國這個亂世也是有許多英雄出現,前期更甚,小編今天就說說蜀國後期的那些名將,一起看看吧。第五:王平,原來是曹操的部下,但後來投降劉備,也是多次跟隨諸葛亮北伐

若無這三人,蜀漢難以延續統治40多年

公元234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病逝五丈原,這位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離去讓無數人為之痛惜。蜀漢失去了棟樑之才。曹魏君主曹睿也終於送了一口氣。諸葛亮的離去也讓蜀漢統一天下最後的希望破滅。不過值得慶幸...

蜀漢後期這七員猛將,誰堪稱新「五虎將」

"五虎將」在蜀漢的建立過程中,東征西討,摧城拔寨,立下了赫赫戰功。他們是劉備手下的王牌,每個人都能獨擋一面,成為蜀漢不可或缺的肱骨名將。然而,在蜀漢建立的前後幾年間,關羽戰敗被殺,張飛被屬下殺害...

說說蜀中無大將?這幾位都是姜維的左膀右臂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出自《三國演義》第一百三十回,嘲笑蜀漢後期沒有能獨當一面的大將,人才斷代,就連廖化這種庸才也能為先鋒,比喻蜀漢人才匱乏。然而《三國演義》作為一部通俗小說,敘實難免誇...

趙雲的部將:被諸葛亮提拔成為五虎將之一

張翼,字伯恭,出生於益州犍為郡武陽縣,據傳是漢初留候張良的十世孫,其高祖曾祖都曾為官。張翼家世清白,在劉備平定益州後,先被任命為書佐,後來被舉為孝廉,擔任江陽縣縣長。漢中之戰時,劉備為了抗拒曹操...

蜀漢除了五虎將外,還有一批能爭善戰的將領

蜀漢作為東漢末年最後割據的三國其中之一,在我們看的三國演義書籍還是電視劇一般都是最後無將的地步;歷史上蜀漢以以益州一地與占領北方的曹魏抗衡,也一定有著足夠強大的實力。但五虎將死後,蜀國後期的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