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原為長沙太守,因他起自武官,素被荊州刺史王叡所輕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何進已被宦官殺害而董卓尚未到來之前的短暫時間裡,朝中較有實力的是袁紹。

袁紹,字本初,汝南汝陽(今河南商水西南)人,出身於「四世五公」的大官僚家庭,袁氏門生故吏遍於天下。

袁紹本人「能折節下士,士多附之」。

靈帝建立西園八校尉時,紹為中軍校尉。

何進欲誅宦官,任命袁紹為司隸校尉,假節,專命擊斷。

紹叔父袁隗時為太傅,與何進參錄尚書事,紹從弟袁術為虎賁中郎將,統率一部分禁衛軍。

何進被張讓等誘入宮中殺死以後,何進部曲將吳匡與袁紹、袁術等「勒兵捕諸宦官,無少長皆殺之,凡二千餘人」。

張讓等困迫,將少帝與陳留王等數十人步行出洛陽北門,夜至小平津(今河南鞏縣西北),朝中大臣唯尚書盧植、河南中部掾閔貢隨帝。

至黃河岸邊,閔貢厲聲叱責張讓等,讓等惶怖,投河而死。

閔貢等扶帝與陳留王南行還宮。

這時董卓的軍隊已經到達,卓與公卿迎帝於北芒阪下。

董卓憑藉其強大武力,高踞於群臣之上。

當董卓欲廢少帝時,袁紹首先反對。

卓因剛剛到京,「見紹大家,故不敢害」。

紹亦畏卓,私自逃奔冀州。

卓先曾下令緝拿袁紹,後來怕紹在東方聯合其他地方勢力反對自己,所以任命紹為勃海太守。

並用仍在京的袁術為後將軍,前典軍校尉曹操為驍騎校尉。

袁術、曹操也不願與卓合作,術出奔南陽,操出奔陳留。

  獻帝初平元年(190年)初,關東州郡紛紛起兵討伐董卓,推勃海太守袁紹為盟主。

紹自號車騎將軍,與河內太守王匡屯於河內(郡城在今河南武陟縣西南)。

冀州牧韓馥留鄴(今河北臨漳縣西),供應軍糧。

豫州刺史孔伷屯潁川(郡城在今河南禹縣)。

兗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邈、邈弟廣陵太守張超、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及曹操均屯酸棗(今河南延津縣北十五里)。

後將軍袁術屯魯陽(今河南魯山)。

他們的軍隊,多者數萬,少者數千人。

  在關東州郡起兵以前,靈帝中平五年(188年)二月,黃巾軍餘部郭太等已在西河白波谷(今山西襄汾縣永固鎮)重新起義。

中平六年(189年)十月,白波起義軍挺進到河東(今山西西南隅之地,郡城在今夏縣北),隊伍擴大到十餘萬人。

董卓令其女婿中郎將牛輔率軍前往鎮壓,不能取勝。

關東聯軍興起以後,卓見聯軍聲勢很大,又怕白波軍渡河南下截斷其往關西老巢的退路,擬把漢獻帝從洛陽遷到長安。

但公卿大臣多持反對意見,卓既怨自己封拜的東方州郡官吏背叛自己,又因大臣反對遷都,十分惱怒,乃殺原來替袁紹等人說話的伍瓊、周毖,並免去楊彪、黃琬的三公職位,還徵召屯兵扶風的左將軍皇甫嵩回朝,以防他配合東方聯軍夾擊自己。

京兆尹蓋勛與皇甫嵩長史梁衍勸嵩起兵討卓,篙因兵力不足,不肯聽從,還是應徵回朝了。

  皇甫嵩回朝以後,洛陽以西再無能夠反抗董卓的人。

初平元年(190年)二月,董卓強令獻帝及群臣西行,洛陽城內外人民數百萬口被迫西遷,路上被卓軍車騎踐踏,加以飢病交迫,死亡相繼,積屍滿路。

董卓自己留鎮洛陽畢圭苑內,縱火焚燒洛陽二百里內的宮廟、官府、居家。

又令呂布發掘諸帝及公卿陵墓,取其珍寶。

還遣將四出虜掠。

使東漢近二百年來在洛陽的建築文物毀滅略盡。

這許多文物皆勞動人民血汗造成,董卓的罪惡固在不赦,但東漢王朝長期以來的腐朽統治實是招致董卓為虐的根源,所以我們說歷史上的罪人並非只董卓一人。

從董卓的所作所為可以看出他並無真正統治天下的能力,只能猖狂一時,為新的朝代開拓道路而已。

  董卓的罪惡既如洪水滔天,至於起兵討伐董卓的諸將又是怎樣呢?

  袁紹等人雖然打著勤王招牌,但從他們的陣營來判斷,其中多數將領沒有戰鬥經驗和韜略。

在太平時日,他們靠交遊士林和養名釣譽,以撈取功名官位。

但在戰爭年代,他們便缺乏決敵致勝的真實本領。

他們外慕勤王戡亂的美名,內實膽怯畏敵,誠如史書所描述:陳留太守張邈是個「東平長者,坐不窺堂」;豫州刺史孔伷只會「清談高論,噓枯吹生」;冀州牧韓馥本系恇怯庸才;青州刺史焦和則是「入見其人,清談干雲,出觀其政,賞罰淆亂」。

在起兵討卓的十餘人中,累世公卿的袁家就有三人,其中山陽太守袁遺是袁紹的從弟,他喜歡讀書,學問淵博,但無軍旅之才;後將軍袁術最狂妄驕奢,雖無才幹,可野心頂大;袁紹在當時最有聲望,為豪傑所歸向,但身為盟主,既不能部署諸將,給董卓以有效的打擊;他自己也未曾接一仗,發一矢,只圖謀占領地盤,擴充實力。

諸人對董卓打仗,雖畏縮不前,可是自相兼并,卻越來越賣勁。

曹操後來曾經作詩形容這時的情況說:「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力使人爭,嗣還自相戕!」當時同卓軍作戰比較積極主動的有兩個人,即曹操和孫堅。

  曹操看到諸將不敢與董卓爭鋒的畏懼心理,乃慷慨激昂地向他們說:「舉義兵以誅暴亂,大眾已合,諸君何疑?向使董卓聞山東兵起,倚王室之重,據二周之險,東向以臨天下;雖以無道行之,猶足為患。

今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不知所歸,此天亡之時也。

一戰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

曹操雖言之諄諄,但諸將既害怕董卓兵強,又想保存實力,不肯聽從。

曹操只好獨自引兵西進,打算占據軍事要地成皋。

諸將對他進軍,不肯支援,只有張邈遣將衛茲帶領一支部隊隨操。

  曹操進到滎陽(在今河南滎陽縣東北)西南的汴水,遭遇卓將徐榮,雙方交戰,曹操部隊多是招募的新兵,人數既少,又缺乏訓練,自然不是久經戰陣的涼州軍的對手,所以吃了敗仗,士兵傷亡甚多,操本人也被流矢射中,所乘馬受傷,幸虧從弟曹洪把自己的馬給操騎了,才得於夜色朦朧中逃回酸棗。

  曹操雖然戰敗,但整天的堅強戰鬥,也使徐榮存有戒心,以為酸棗聯軍不易攻克,便引兵退走了。

  曹操退到酸棗以後,關東諸軍共十餘萬,天天置酒高會,不圖進取,曹操責備他們,並再次獻策說:「諸君聽吾計,使勃海引河內之眾臨孟津,酸棗諸將守成皋(今河南滎陽汜水鎮),據敖倉(今河南滎陽縣北),塞轘轅(今河南鞏縣西南)、大谷(今河南登封縣城東南),全制其險,使袁將軍率南陽之軍軍丹、析,入武關(今陝西丹鳳縣東南),以震三輔:皆高壘深壁,勿與戰,益為疑兵,示天下形勢,以順誅逆,可立定也。

今兵以義動,持疑而不進,失天下望,竊為諸君恥之!」由此可知,曹操也看到了董卓兵強,但人心不附的兩種情勢,故主張採取穩紮穩打,以待其變的策略,說明曹操能夠隨宜制變,並非一味冒進。

可是依然得不到袁紹等人的採納。

曹操只好自己去揚州募兵,揚州刺史陳溫、丹陽太守周昕給操四千餘人,回來經過龍亢(今安徽懷遠縣西)時,士卒叛逃很多,只剩下千餘人,屯於河內。

(《資治通鑑》卷59獻帝初平元年胡註:「從袁紹也」)。

  孫堅原為長沙太守,因他起自武官,素被荊州刺史王叡所輕視。

及州郡起兵討伐董卓,王叡、孫堅亦皆起兵,堅遂殺叡。

進兵到南陽,有部隊數萬人。

南陽太守張咨不肯以糧供軍,堅誘而斬之。

堅雖勇悍善戰,但因自己出身地方豪強,名望不高,還是到魯陽(今河南魯山縣)投靠了袁術,術遂有南陽。

術表堅行破虜將軍,領豫州刺史。

堅以魯陽為據點,進兵討卓。

獻帝初平元年(190年)冬,堅與官屬會飲於魯陽城東,卓軍步騎數萬,猝然來臨,堅視若無睹,照常行酒歡笑,但令部隊整頓行列,不得妄動。

後敵騎越來越多,堅始罷坐,導引部隊入城。

卓將見堅兵整齊,不攻而退。

堅乃謂部屬曰:「向堅所以不即起者,恐兵相蹈藉,諸君不得入耳」。

此後,堅與卓軍戰於梁縣(今河南臨汝西)及其東之陽人聚,先敗後勝,殺卓都尉葉雄。

孫堅的英勇戰鬥,使袁術心懷忌妒,怕孫堅力量壯大之後,難以駕馭,因而停止調運軍糧。

孫堅立即馳往見術,曰:「堅所以出身不顧,上為國家討賊,下慰將軍家門之私仇(袁紹、袁術起兵後,卓殺袁家之留在洛陽者)。

堅與卓非有骨肉之怨也,而將軍受譛潤之言,還相嫌疑!」術無言可答,只好調發軍糧。

  董卓憚堅猛壯,欲籠絡之,派人說堅,欲與和親,令堅疏其子弟堪任刺吏、郡守者,許表用之。

堅曰:「卓逆天無道,盪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懸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豈將與乃和親邪!」於是進兵向洛陽,連敗卓及其將呂布等。

至洛後,掃除漢宗廟,得傳國璽於城南甄官署井中。

復分兵擊卓於新安、澠池間。

卓謂其部下曰:「關東軍數敗矣,皆畏孤,無能為也。

惟孫堅小戇,頗能用人,當語諸將,使知忌之……堅……固自為可(胡註:言其才可用也),但無故從諸袁兒,終亦死耳!」卓令其將董越屯澠池(河南今縣),段煨屯華陰(陝西今縣),牛輔屯安邑(今山西夏縣西)。

其餘諸將亦分守諸要縣,卓自引軍回長安。

  孫堅在洛陽重新把東漢各帝陵墓修理一番,然後退回魯陽。

  董卓西去後,關東聯軍解除了西顧之憂,可是他們之間的兼并戰爭也激烈展開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孫堅有點傻勁

孫堅把他的兵進駐魯陽,袁術讓出魯陽來,移到南陽,南陽原為太守張咨所駐,現在袁木是太守了。

孫堅與劉表衝突,非為傳國玉璽,而是另有隱情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昨天說到孫堅勢力的形成,今天接下來談談孫堅勢力的發展及最終的結局。關東聯軍討董,聲勢浩大,時間長達一年之久。但真正發生的戰鬥並不多。期間最為賣力的只有曹操和孫堅。與...

關東聯軍討伐董卓之戰

關東聯軍討伐董卓之戰是東漢末年,關東各地諸侯群雄組織地方聯軍對抗董卓的戰役。中平六年(189年),掌政的董卓廢少帝劉辯,擁立其弟陳留王劉協為帝,實行恐怖統治。關東各地方群雄見此,以討董為名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