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大將起伏一生:去世十年後才獲平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955 年,中央在討論到粟裕軍銜問題時,毛澤東不僅要給粟裕授元帥銜,而且給予了粟裕極高的評價。

毛澤東說:「論功、論歷、論才、論德,粟裕可以領元帥銜,在解放戰爭中,誰人不曉得華東粟裕呀?」周恩來說:「可是粟裕已經請求辭帥呢?」毛澤東又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授銜時,我們軍隊中有些人,打仗時連命都不要了,現在為了肩上一顆星,硬是要爭一爭、鬧一鬧,有什麼意思!」朱德笑了說:「肩上少一顆豆,臉上無光麼!同時當兵,誰也沒有少打,回到家中老婆也要說哩!」劉少奇說:「要做思想工作,黨在軍隊中的思想工作,這時候決不可以放鬆。

」毛澤東還說:「難得粟裕!壯哉粟裕!竟三次辭帥,1945年讓了華中軍區司令員,1948年讓了華東野戰軍司令員,現在又讓元帥銜,比起那些要跳樓的人,強千百倍麼!」周恩來也說:「粟裕二讓司令一讓元帥,人才難得,大將還是要當的。

」毛澤東補充說:「而且是第一大將。

我們先這樣定下來,十大將十元帥。

粟裕辭帥後,羅榮桓元帥也提出辭帥,被主席否定。

在正式公布軍銜之前,消息已在將軍們中傳播,徐海東大將馬上提出自己軍銜太高,周總理批示:「不高,也不低,正好!」當得知粟裕辭帥為將後,許光達大將也要求辭掉大將軍銜。

後來直爽的許世友上將找到總理,要求自己當大將,總理說:「粟裕也是大將呀!」許將軍就不再說話了。

所以,後來人們說:「粟裕震大將」。

當時,粟裕是真心辭帥,還是迫於人際關係壓力,現在不好定論。

當上倒霉的總長

1952年,粟裕當上了副總參謀長,1954年後,當上了總參謀長。

在戰爭年代,堅持己見的粟裕往往能獲得軍事上的勝利。

在政治味道濃厚的總參,不喜曲意迎合,常常堅持自己觀點的粟裕,在工作中深深得罪了聶榮臻和彭德懷,為自己失意的後半生打下了伏筆。

性情比較暴躁的國防部長彭德懷往往對粟裕出言不遜。

當粟裕在上報的文件上寫了「彭副主席並轉呈中央、主席」字樣時,彭德懷就大發脾氣,說:「我不是你的通訊員!」不這麼寫,彭老總會說:「你又越級!」總參和彭德懷主持的國防部關係惡劣。

為了保證國防工作的順利,貫通帝王心術的毛澤東只能選他們中的一個留下。

這個時候的毛澤東在聽到過眾多中央領導人對粟裕的意見後,毫無疑問要捨棄粟裕。

後來陳賡(大將)曾對粟裕說:「古往今來,兩種人最危險,一是功勞太大的人,一是不去迎合上司的人,你老兄這兩樣一樣都不少,能不被整嗎?」

1958年5月,開始的軍委擴大會議,開始錯誤的批評粟裕:

1958年,劉伯承,葉劍英,粟裕,肖克等同志在軍委擴大會議上均遭到了錯誤批評!

議強加給粟裕的罪名是「反黨反領導的極端個人主義者」。

主要根據:一是說粟裕「一貫反領導」,與陳毅、聶榮臻和彭德懷三位領導都搞不好;二是說粟裕「向黨要權」、「向國防部要權」,「爭奪軍隊領導權限」;三是說粟裕「告洋狀」。

對此,粟裕一邊檢討,一邊也儘可能地做了實事求是的說明。

主持軍委工作的彭德懷說:「要把粟裕批倒批臭!」在會議上,彭德懷,聶榮臻,黃克誠(大將),譚政(大將)都猛烈批評粟裕,林彪,羅榮桓也沒有能夠主持公道。

當粟裕解釋自己從不爭權,堅持華野司令員由陳毅兼任時,彭德懷馬上說:「這正說明你陰險!」聶榮臻說:「作為總參謀長來講,有了嚴重的資產階級個人主義,這不是做小偷,而是要做大盜,大盜盜國!」林彪為了使彭德懷得罪所有遭批鬥的同志,甚至說:「這次會議,我們要緊密團結在彭老總身邊!」使得大會氣氛完全被彭德懷的衝動情緒感染,粟裕錯誤被無限放大,幾乎成了一無是處。

在會議上,面對巨大的壓力,粟裕被迫一次次的承認烏有的批評,一次次認錯。

當然,也有的將軍,尤其是一些上將,中將,很多人為粟裕辯白:「我在粟總長手下打了這麼多年仗,我怎麼就沒看出來粟總有野心?!」也有人直接說:「軍委的意見我不能理解!」甚至同遭批評的葉劍英元帥也說:「粟裕怎麼會是資產階級個人主義,我看最多是有些驕傲罷了。

」毛澤東曾向被自己封為終身海軍司令的蕭勁光(大將)徵詢對粟裕的看法。

蕭毫不猶豫的說「粟裕為人正派,沒有二心,是好人」。

毛點頭表示贊同。

此後,其實並不想完全整倒粟裕的毛主席講了句公道話:「粟裕同志戰爭年代打仗打得好,是為公的。

到北京以後是為公還是為私?不能說都是為私吧!」後來,在周恩來,陳毅,葉劍英等軍委成員的努力下,批鬥粟裕最終沒有成為敵我矛盾。

不過,粟裕並沒有因此得到解脫。

軍委擴大會議雖然於7月2日結束了,仍有人繼續在中央領導中施加影響,把粟裕誣為「裡通外國」。

這就使毛澤東對粟裕產生了嚴重的不信任。

(毛後來說過:「只要不是裡通外國,錯誤就還可以挽救。

」)不久後,毛澤東甚至在一次中央會議上把粟裕作為軍內的「壞人」點了名。

結果,8月 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了「解除粟裕總參謀長職務」的決定,並決定將他的「錯誤」口頭傳達到軍隊團一級、地方地委一級。

9 月,粟裕向黃克誠交接了總長。

總理會後馬上找到粟裕:「我不管你幹什麼,任何人讓你粟裕離開北京都必須經過我的同意!」這樣,粟裕就留在了軍委,沒有遭到一些同志進一步的排擠,實際上後來的文革,粟裕也是被周總理保護而沒有太大衝擊的。

此後,粟裕被派到軍事科學院給葉劍英當副手。

錯誤批評後的日子

粟裕被錯誤批判和撤職一年後,彭德懷、黃克誠等就在廬山會議上被打成了「反黨集團」,粟裕也出席了這次會議。

這時,劉少奇勸粟裕把1958年受到錯誤批判一事提出來。

粟裕卻明確表示:「我不願在彭德懷受批判的時候提我自己的問題。

我絕不利用黨內政治風浪的起伏。

我相信自己幾十年的革命實踐足夠說明自己!」多麼光明磊落的大將軍呀!不知道彭老總知道後會怎麼想,是不是心裡會有愧意。

1960年1月,粟裕應邀參加中共中央在上海舉行的政治局擴大會議。

毛澤東在會上講話時還特地轉過臉來朝著粟裕說:「粟裕呀,你的事可不能怪我呀!那是彭德懷他們那個千人大會上搞的。

」對此,粟裕十分興奮,認為這等於毛澤東代表中央給自己平了反。

然而,中共中央此後卻並未就此發出任何指示和作出決定,因為有的元帥對粟裕仍舊持懷疑和不信任態度。

1965年,繼粟裕和黃克誠之後,又一位總長羅瑞卿(大將)受到錯誤批評,政治能力已經很出眾了的羅大將軍跳樓重傷,「將軍百戰身名裂」到「將軍一跳身名裂」的痛苦,證明總長實在不好當。

1966 年,文革開始後,周總理提名粟裕主持國防工業,但粟裕1970年就被江青等人排擠出來。

後來周總理又提名粟裕主持交通,港口工作,終於使粟裕保全於文革。

1972年,周總理身邊的各部領導都害怕江青等,不敢向總理匯報工作,惟獨粟裕毫不顧及,每月都向總理匯報工作。

總理曾經在公開場合說:「你們都應該向粟裕同志學習!」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文革期間會議,會見外賓的電影資料,都可以看到粟裕坐在總理身邊。

1972年,在陳毅追悼會上,毛曾握著粟的手說:「井崗山時期的戰友不多了。

」粟裕感動得淚流滿面,這是毛主席給粟裕的一點安慰。

一度看到重新走向軍隊的希望

60年代,中蘇關係急劇惡化,中國迷漫在戰爭的陰雲中。

由於粟裕在戰爭年代極其傑出的軍事才能已為大家熟知,所以開始有人呼籲重新起用粟裕。

當時任軍事科學院院長的葉劍英就對任副院的粟裕講:「你要準備接大班,不要接小班,把院裡的工作交給其他同志,將來的戰爭是需要你的,你要有準備。

1965 年,當時主持軍委會議的林彪曾找到在上海養病的粟裕說:「你現在身體不好,好好養病,病好了後要多到軍隊走走看看,了解軍隊的現狀,有什麼建議就對我講。

」粟裕感到林彪當時還是比較真誠的,就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林彪表示同感。

此後,粟裕親自到西北中蘇邊境進行了實地考察。

1966年,文革開始後,周總理提名粟裕主持國防工業,說:「主席對我講,你是有戰功的,現在打不倒,可以去搞國防工業。

」,但粟裕1970年又被江青等人排擠出來。

這使粟裕重回軍隊的希望幾乎破滅了。

1975年,中央決定成立軍委常委會議,粟裕被點為11個軍委常委之一。

1975 年,粟裕作為解放軍代表團團長出席人大會議,分組討論中,江青突然在一群人的前呼後擁下進入會場:「粟總,我們找你來學習了。

」粟裕故意裝糊塗:「我們在學習總理的報告。

」會上,有位將軍提議由江青發言,粟裕馬上轉頭和旁邊同志說話,這位將軍又提醒粟裕,粟裕斥責到:「你不要唧唧喳喳的。

」說完又轉頭不理江青。

江青大怒:「粟裕,你不要裝神弄鬼」。

說完氣呼呼的離去。

1976年,粟裕受鄧小平委託,到南京軍區穩定軍隊。

同時,在給葉帥祝壽時也曾討論機密。

可以說,粟裕在文革期間為抵制四人幫搞亂軍隊是做出貢獻的生前希望平反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共中央開始著手處理歷史遺留下來的冤假錯案。

鄧小平明確講:「要了結1958年軍委擴大會議這樁公案。

得知這一消息後,粟裕去見葉劍英副主席時,表示要求平反。

葉講:「這件事應該解決一下,你寫個報告給中央,我回京後同小平同志也說一下。

」以後從葉處得知,葉已同小平同志談過,小平同志同意。

據此,粟裕於1979年10月9日就1958年軍委擴大會議對他進行的錯誤批判,向中央正式寫了申訴報告,要求撤銷會議強加給他的一切誣衊不實之詞。

葉劍英在粟裕的報告上批示同意。

但不知出於何種原因,此事一直拖了下來。

直到1983年胡耀邦總書記又進一步批示,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決定直接受理粟裕的冤案,不久又提出了具體的方案,並徵求了粟裕本人的意見,決定即由中共中央指派代表同粟裕本人正式見面,但這一決定也未能付諸實施,粟裕於1984年故去。

終於平反

中央有關文件中開始提到粟裕受到錯誤批判的情況,已經是1987年9月11日。

在這一天,由於主管編輯的宋時輪上將(曾任三野十兵團司令)的提醒,中央軍委常務會議決定,在《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人物分冊「粟裕」條目中加上這樣一句:「1958年在所謂反教條主義中受到錯誤的批判」,公開指出了1958 年軍委擴大會議對粟裕的「批評」是「錯誤」的。

對此,當時任軍委常務副主席的楊尚昆讓人向粟裕夫人楚青轉達了這樣的話:「這件事我已費了很大的勁,只能先辦成這樣了。

給粟裕正式平反,是在他去世10年之後。

這時,彭德懷,聶榮臻,黃克誠,譚政都已去世,最後阻礙昭雪的力量終於消失。

1994年12月25日,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和張震(曾任三野參謀長,55年中將,88年授為上將),聯名發表了題為《追憶粟裕同志》的文章。

文章同時在黨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和中央軍委機關報《解放軍報》刊登。

文章除了對粟裕的豐功偉績和崇高品德作了全面的實事求是的評價外,特別明確指出: 「1958年,粟裕同志在軍委擴大會議上受到錯誤的批判,並因此長期受到不公正的對待。

這是歷史上的一個失誤。

這個看法,也是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意見。

」這篇文章經由南京軍區和總政治部先後草擬,總政治部、中央軍委、中央黨史工作領導小組修改審定,最後由江澤民總書記審閱發出。

這個代表中央軍委為粟裕正式、公開的平反,雖然來得太遲,但終於還歷史以本來面目,還粟裕以清白高潔,既告慰了九泉之下的先烈英靈,也實現了許多幹部群眾多年的心愿。

這一長達36年的歷史公案,至此總算有了一個公正的了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