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品評:明初風光一時的大才子,卻因為得罪朱棣而下場悲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明朝留給後人的思考很多,也留給了世人不少的曠古巨作,其中以《永樂大典》最為出名,這部百科全書實際編寫的工程十分浩大,沒有強大的人才儲備和國力支撐,很難能夠完成,顧名思義這部書是在明朝永樂年間編修的,朱棣在歷史上是個頗有爭議的人物,但是這部《永樂大典》卻給朱棣一生打上個閃亮的標籤。

而主持編寫的這部《永樂大典》就是明初有名的大才子解縉,提起解縉這個人,相信了解明史的人一定不會陌生,解縉一生歷經明初三代皇帝,因為自身的才華都得到了重用,解縉初露鋒芒是在洪武年間,在洪武二十一年,解縉考中了進士,從小就出生在書香世家的解縉,從此開始步入仕途,而等他的卻是跌宕起伏的一生。

因為解縉的博學多才很快就得到了朱元璋的賞識,被朱元璋安排在身邊做起了秘書工作,不要小看這個翰林院庶吉士的官職,雖然只是幫朱元璋做些秘書工作,但卻是能夠時常接觸到皇帝的人,若是得到皇帝的喜歡,飛黃騰達可是指日可待,能夠主持編寫《永樂大典》的人,解縉的博學多才就不必多說了,所以解縉也一路高升,得到了朱元璋的重用。

朱元璋當時喜歡解縉到什麼程度,用《明史》中朱元璋對解縉的話來說,那就是:「朕與爾義則君臣,恩猶父子,當知無不言」,也就說朱元璋雖然和解縉表面上是君臣之間的關係,但是朱元璋對待解縉卻似父子般,一生除掉那麼多功臣的朱元璋,能夠對解縉這般喜愛,可見解縉確實是有大才的人,想想一個滿腹經綸的年輕才子,又被皇帝如此器重,肯定是滿腔熱血要報答皇帝的知遇之恩,所以在次日解縉就呈上了萬言書,對當時的朝政抒發了自己的看法。

朱元璋對解縉的萬言書很是滿意,稱讚了解縉的才學,但是沒過多久,解縉就犯了書生的通病,因為解縉的直言不諱得罪了兵部的人,所謂秀才遇到兵,有理也說不清,兵部尚書沈潛便上疏誣告解縉,朱元璋也意識到了解縉缺乏歷練,的確是得罪了不少人,所以朱元璋便把解縉貶了官到了地方,之後解縉並沒有因此安分,反而捲入了李善長一案中,因為解縉的多次上疏,徹底把朱元璋得罪了,因此解縉被朱元璋打發回了老家。

本來朱元璋的意思是讓解縉好好打磨一下,好等到將來再次重用,但是解縉多年後卻等來了朱元璋駕崩的消息,等到朱允炆當上皇帝,解縉一開始並沒有得到重用,反而被朝臣陷害再次被貶,直到當時深受朱允炆信任的董倫多次為他諫言,朱允炆才再次重用解縉,後來發生的事我們都直到,朱允炆沒當幾年皇帝,就被朱棣趕下了皇位,等到朱棣登基後,解縉又得到了朱棣的重用,成為了歷經三朝的重臣,最高官職做到了內閣首輔,可謂是一人之下。

而解縉最後悲慘的下場也是因為朱棣,在永樂年間,朱棣曾有意立次子朱高煦為太子,這件事被解縉知道後,便直言向朱棣奏明應遵循祖制立長不立幼,又暗示朱棣若立次子可能會引起禍端,但是朱棣的確是不喜歡長子朱高熾,最後十分了解朱棣的解縉用了三個字,挽回了朱棣的想法,這三個字就是「好聖孫」,朱棣雖然不喜歡朱高熾,卻很是喜歡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最後朱棣聽取了解縉的諫言,立了長子朱高熾為太子。

但是這件事很快就被錯失太子之位的朱高煦得知,因此解縉便成為了朱高煦的頭號敵人,之後解縉因為上疏勸阻朱棣大興兵事,再加上朱棣偏愛朱高煦,因此朱棣對解縉便失去了耐心,很快解縉便仕途暗淡,被朱棣打發到了當時明朝設立的交趾郡當差,但是朱高煦並沒有因此放過解縉,直到後來發生的一件事,讓解縉因此丟了性命。

永樂時期朱棣幾番北征,最後也是死在北征的路上,當時的消息不像現在這樣靈通,加上從地方趕到京師也需要很長時間,所以在一次解縉進京述職的時候,恰巧朱棣正在北征,而鎮守京師的正是太子朱高熾,沒辦法解縉見不到皇帝,只能去找太子,這件事被朱高煦知道後,在朱棣回京師的時候,朱高煦便以解縉私見太子為由,誣陷解縉對皇帝有不臣之心,在明朝對於太子是個很敏感的話題,很容易被皇帝誤認為太子和大臣暗自勾結,有意圖皇位之事。

因此朱棣聽信了朱高煦的話,朱棣動用了錦衣衛把解縉下了大獄,最後解縉的下場很慘,錦衣衛把解縉灌醉後,然後把解縉埋在雪地里,解縉就這樣被活活的凍死了,就這樣明朝一大才子幾起幾落,最後卻被朱棣給除掉了,但是解縉之前對朱棣的諫言都實現了,朱高煦最後也起兵造反了,直到憲宗朱見深繼位後,才為解縉正名,恢復了解縉之前所有的官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