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歷史人物:真實的劉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三國演義》中,劉表算得上是被扭曲得最為嚴重的一個人:他既極其缺乏開拓精神,又管不好小老婆,還限制不了她娘家人對政事的干預。

他不僅坐失了官渡之戰和柳城遠征時兩次偷襲許昌的大好時機,而且偏袒小老婆的兒子,疏遠嫡長子劉琦,為日後的基業喪失埋下伏筆。

雖然陳壽在《三國志》中說劉表「外寬內忌,好謀無決」,後來的《三國演義》基本也是以這八個字來塑造劉表的,但是,作為「跨蹈漢南」的一方諸侯,劉表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卻不能簡單地用這樣一句八字口訣來概括。

歷史大全網好,好歷史大全網

作為漢室宗親,劉表自年輕時代就與眾不同。

他不僅「身長八尺余,姿貌溫偉」,而且和同郡的張儉等名士被並稱為「八俊」,後來因被牽扯進黨錮之禍,一度作為朝廷的通緝犯到處逃亡。

直到赦免令下達,他才得以恢復身份,並進入大將軍何進的幕府。

歷史大全網好,好歷史大全網

劉表命運的轉機出現在漢末秩序崩潰時。

在董卓之亂引發的關東大叛亂中,固有的文官體系被形形色色的軍閥武力瓦解,荊州地區也不例外。

孫堅打的旗幟是勤王,乾的卻是製造無政府社會的事。

他先殺荊州刺史,又殺南陽太守,導致荊州大面積動亂。

一些有野心的地方豪強紛紛搞起武裝割據,外部軍閥也趁機侵入。

一時間,「江南宗賊盛,袁術屯魯陽,盡有南陽之眾。

吳人蘇代領長沙太守,貝羽為華容長,各阻兵作亂」。

正是在這樣一個混亂的時刻,既無軍事力量,又缺乏地方支持的劉表被任命為新的荊州刺史。

在普通人視為畏途的地方,劉表卻坦然地出任了這個空降刺史。

由於袁術的阻撓,他連治所襄陽都無法進入,但劉表並未氣餒,而是單騎赴任,先入宜城。

此舉麻痹了地方豪強,也暫時避免了和袁術等人攤牌。

之後,劉表又利用地方大族之間的矛盾,拉一批、打一批、孤立一批,最終藉助蔡、蒯兩家的協助,先誘殺了15名割據頭目,收編其軍隊,然後招降了襄陽城中的賊寇張虎、陳生。

各地的地方官懾於這一連串的驚人舉措,紛紛自動解職,掛印離去。

歷史

至此,劉表以閃電般的速度恢復了荊州的秩序,但他所能控制的仍只是一些孤立的大城市。

在長江以南地區,劉表的控制力依然很弱,淮南袁術以及他支持下的孫堅還在不斷進犯。

面對這樣一個棘手的格局,劉表一方面堅決抵制袁術和孫堅的入侵,並在一次伏擊中成功狙殺孫堅本人;另一方面大力倡導文教,吸引大批避難名士家族性、集團性地移居荊州。

這些措施既鞏固了地方穩定,提高了劉表的聲望,又推動了地區復興,促進了文教與經濟的發展。

《後漢書》特別提到,在劉表到任之前,「荊州人情好擾,加四方駭震,寇賊相扇,處處麋沸」,正是由於劉表「招誘有方,威懷兼洽」,才使得「萬里肅清,大小咸悅而服之」。

河南、山東乃至遠在關西的「學士歸者蓋有千數」,劉表對他們照顧有加,不僅解決生活問題,而且「起立學校,博求儒術」,收到了很好的治理效果。

在鞏固江漢、吸納名士的同時,劉表開始穩步向江南擴張。

其中,最大的挑戰來自長沙太守張羨父子。

直到張羨病死,戰事才有了轉機。

劉表抓住機會徹底平定了張氏集團,從而極大地擴展了他的控制範圍。

此時的劉表「南收零桂,北據漢川,地方數千里,帶甲十餘萬」,勢力達到了頂峰。

以此而言,不能說劉表沒有擴張的雄心,也不能說他沒有擴張的能力。

至於日後劉表何以滿足於自守而不再擴張,則是有其迫不得已的原因的。

初期擴張的勝利並不能掩蓋其根本的內部缺陷。

劉表畢竟是一個空降刺史,而荊襄地區的地方豪族勢力又實在太過強大,無論劉表如何施展縱橫之術,也不能將其徹底消滅,只能採取選擇性使用的方針。

在這個過程中,他始終沒有形成自己的核心集團和名將班底,這構成了劉表統治的一大嚴重缺陷。

歷史上,劉表的兩個兒子實為一母所生,二人命運的變化在於娶了不同的媳婦。

次子劉琮因為娶了劉表後妻蔡氏的侄女,從而成為蔡氏家族刻意控制的對象,而劉琮也很順從,這樣一來,長子劉琦就被孤立了。

劉表雖然覺得劉琦更像自己,但在強大的妻族面前,不得不刻意壓制對劉琦的喜愛,其鬱悶可想而知。

而這個內憂又被外患加強了。

從軍事地理的視角來看,不難發現,地處江漢之間的劉表集團處在一個近乎四戰之地的環境之中。

其西面的三峽構成了唯一的有效屏障,相應地,當時的四川劉璋集團不僅與他同宗,而且滿足於劃地自守,故而這一面長期是安全的。

但剩餘三面則全都缺乏有效的地理屏障,其中,除了南面由於自張羨之後就再沒有強有力的競爭者而相對安全外,北面與東面始終面臨著強大的軍事壓力:東面,劉表面對的是有殺父之仇且擴張性極強的江東孫氏集團,雙方戰火頻發,荊州軍勝少敗多;北面則面臨曹操日趨強大的壓力。

如果將擴張視為常態,晚年的劉表確實是殊少作為。

但考慮到荊州地區的複雜性和不利的地理位置,劉表能在群雄逐鹿的時代,北拒曹操東抗孫吳達13年之久,這本身就是一個不簡單的成績。

有了這個背景,再看劉表的「多謀少決」,就有了截然不同的觀感。

陳壽在撰寫《三國志》時,就指出劉表至少犯下兩次戰略性決策失誤。

其一是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戰時,未能趁機在背後捅曹操一刀;其二是建安十二年曹操遠征柳城時,劉表再次無所作為。

可是,劉表當時處在一個兩線作戰,又缺少自己的嫡系軍事班底的困境中。

對於這個困境,劉表的對策是在東線以黃祖守江夏郡,與孫氏集團進行消耗性對峙;在北線藉助南陽張繡的勢力,奉行禦敵於國門之外的策略。

可在官渡大戰前夕,張繡在謀士賈詡的勸說下,忽然倒戈投降了曹操,使劉表一方陣腳大亂,不僅難以有效配合袁紹夾擊曹操,反而被迫將北部防線的前沿從南陽收縮到新野。

直到官渡之戰結束,劉表集團才走出危機。

官渡之戰後,劉備勢窮來投。

對於這位同宗的軍政強人,劉表雖然忌憚但也好像抓到了新的依賴,立即委任劉備駐防新野,成為荊州集團新的北門柱石。

守備新野期間,劉備巧用火攻,以少勝多,打敗了夏侯惇的入侵,一舉確立了他在荊州的影響力。

此外,劉備禮賢下士也迅速得到了荊襄地區名士集團的認可。

所有這些當然都無法逃過劉表的注意,他不能不擔憂劉備勢力過度膨脹的後果。

所以,當曹操遠征柳城,劉備力主趁機襲取許昌時,劉表才會拒絕行動,因為他懷疑這個行動本身的可行性。

這種懷疑不僅來自曹操對後路的安排,更來自劉表對孫權集團黃雀在後的擔憂。

就在建安十一年,東吳大將周瑜攻破麻、保二屯,不僅將之永久占領,而且盡得江夏郡的江南之地。

第二年,也就是曹操遠征柳城的同時,孫權親自率軍西征,只是由於其母突然病故才中途撤軍,但仍大掠民眾而還。

如果劉表大舉進攻許昌,難保孫權不會捲土重來。

正是這個兩線作戰的困局,鎖住了劉表的手腳。

至於事後,劉表對劉備「不用君言,故為失此大會」的感嘆,更多的是一種對劉備的安撫之言。

後來,事情的發展證明,孫權確實是一大嚴重威脅。

就在劉表依靠劉備集團剛剛穩固住北部防線時,東線卻出了大問題。

孫權再次派出周瑜西征,攻克江夏,斬殺了黃祖,使得劉表一度不惜放棄北大門,也要調劉備部東進增援。

好在孫權主動放棄江夏後撤,才使危機緩和下來。

劉表的善後之策是命劉琦出鎮夏口,同時讓劉備從新野後撤樊城。

這個決策的奧妙在於:樊城在漢水北岸,而夏口在漢水與長江的交匯處,二者雖然一在北一在東,但有了漢水這個交通線,再加上強大的荊州水師,就聯成了一個整體,無論哪一方出現危機,另一方都可以快速增援,對來犯之敵實現逐個擊破。

歷史

劉表剛完成新的部署,更大的危機就襲來了—曹操要全力南征,這可以說是劉表自到達荊州以來所面臨的最嚴重的一次外患。

但劉表卻無法親眼見其後果了,因為就在曹操南下的前夕,劉表死了。

不過故事卻遠未結束,一出大戲才剛剛開幕。

從表面上看,大浪來襲之際,劉表死得太不是時候。

可是,換個角度,又可以說死得正是時候。

如前所述,荊州集團最大的困擾就是兩線作戰,必須徹底解決一方的威脅,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並繼續擴張。

就當時的情況而言,曹操過於強大,劉表和孫權理應合作。

但是,殺父之仇阻撓了雙方的和解,而劉表的死卻解開了這個難題。

在得到劉表的死訊後,孫權派出重臣魯肅前往弔唁。

可惜,魯肅尚在途中,就聽到了荊州全面降曹的驚人消息。

聯繫方式|微信:lszxdjm

想每天收到歷史講壇的好文,請在微信搜:lszxdjm 添加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孫堅逼死荊州刺史王睿內幕,為何不吞併荊州

荊州本不是孫權的,也不是劉備的,是漢朝的皇帝的。 在東漢末年,靈帝既死,少帝既廢,獻帝初立之時,各州、各郡的長官於袁紹等人的號召之下,紛紛出兵討伐董卓。當時,荊州的刺史是王睿,長沙的太守是孫堅。...

三國群雄之一劉表如何被迫退出歷史舞台的

劉表為東漢末年名士,群雄之一,為山東人,其身長八尺,少時知名於世,善談時政評論名士,為「八俊」之一,後任北軍中候、荊州刺史,在荊州統治長達二十年,為人優柔寡斷,生性懷疑,但為自保堅守其中,目光短淺。

劉表被曹操嚇死

劉表如果生在平時,真不愧為一名循吏。他把荊州治得很好。全境七郡投有土匪,對境外的軍閥也大致能夠相安。所以人民頗能夠安居樂業,從各地方跑到荊州來避難的頗為不少。其中讀書人很多,諸葛亮便是這些讀書人之一。

劉表,三國,最後一個軍閥

劉表,字景升,山東微山人。微山這個地方,現在已經是山東的一個旅遊景點,劉邦的首席謀士,張良,墓就在微山,據說還開發成了旅遊景點。馬上要國慶了,抗日大片,鐵道游擊隊的故事,也發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