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天妒英豪——忠肝義膽「孫破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各位讀者,大家周末好:

由於小編這幾天忙著手頭上的工作,所以個人公眾號更新的就緩慢了,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下三國中一個忠肝義膽之士——孫堅。

有一部分讀者只知東吳孫權,殊不知孫仲謀坐享父兄奠定的東吳6郡81州,孫堅便是仲謀的父親,現在來給大家簡單闡述下孫堅其人:

孫堅(155年-191年),字文台,漢族,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人,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的後裔。

[1] 東漢末年將領、軍閥,三國中吳國的奠基人。

史書說他「容貌不凡,性闊達,好奇節」。

曾參與討伐黃巾軍的戰役以及討伐董卓的戰役。

後與劉表作戰時陣亡。

因官至破虜將軍,又稱「孫破虜」。

其子孫權即為孫吳的開國皇帝。

孫權稱帝後,追諡孫堅為武烈皇帝。

人物生平:

少年英雄

東吳孫氏世代為官,雖不是名門望族,也是官吏世家。

年少時便是縣吏,有一日和父親外出辦事,途中見一夥強盜打家劫舍,與父親相談欲為民除害,孫父相勸並非你一人之力可為,但孫堅提刀便去並指揮人員圍剿海盜,盜匪見狀以為官兵追伐,便慌亂而逃,最終孫堅成功剿匪因此名聲大噪,後續因其英勇果敢,好結俠士,善待百姓任職之地,無一不稱讚。

征伐立功

通曉歷史的人都清楚東漢末年,宦官當道擅攝朝政,激化了社會矛盾,誘發黃巾之亂,導致東漢王朝的江山國破山河碎,此時的孫堅也是討伐黃巾叛逆中的一員,憑藉自己的英勇與智慧逐漸展露頭角並樹立威望,被封做豫州刺史及破虜將軍,這便是「孫破虜」的由來。

揮師討逆

大將軍何進招外郡軍閥入京,導致董卓亂政,這便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屆時由袁紹組織的討伐董卓聯盟結合18路諸侯,拉開討逆的序幕。

奈何此次的聯盟名曰「匡扶漢室,討伐逆賊董卓」,實則各鎮諸侯心懷鬼胎,有些人藉機擴張地盤,有些人保存實力明哲保身,有些人甚至暗中下套,給先鋒討伐軍製造阻礙,防止他人因討逆建功,日後被天子加封而成自己仕途上的威脅,袁術不予孫堅派發軍糧,諸侯不援曹操追殺董卓等舉動在新老三國中均有體現,可以負責人的說,18路諸侯中孫堅的付出是最多的,討逆勝利場數也是最多的,無奈於一身忠肝義膽未能完成討逆大業,更沒有在這次的討逆過程中獲得些許利益,演義中拿到了傳國玉璽只是一個橋段,實際上孫堅並未獲得傳國玉璽。

命隕荊襄

由於討伐董卓的聯盟名存實亡,各自心懷鬼胎擴張地盤,所謂的「聯盟」迅速的就瓦解了。

後與袁術連成一派,進攻荊州劉表,初戰告捷,後被黃祖設計暗箭射殺,自此一代江東破虜將軍命隕荊襄。

小編總結:

孫堅非大奸大惡之輩,以匡扶漢室為己任,不愧為江東英豪,也許在江湖中他是一個稱職的「幫派大哥」,可身處亂世,勾心鬥角的朝野之中,「單純而正派」並不能成為他的「免死金牌」,雖有萬夫不當之勇,奈何不明大家深深的套路,孫堅的隕落,小編還是為之嘆息的。

孫堅如果放在清聖的時代,必為國家棟樑,可惜在黑暗的東漢末年,淪為了政治犧牲品,但也為東吳的興起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選對夥伴、知進曉退、分清主次、巧避鋒芒,如若能做到,何愁匡扶漢室不能?

提前給大家賣個關子,下期的人物會更有味道。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東吳無猛將?他們父子,第一個不服!

東漢末年風起雲湧,英雄輩出,魏蜀吳三國猛將數不勝數。曹魏有"五子良將",蜀國有"五虎上將",而東吳以周瑜、魯肅等謀士聞名,當真就沒有善於單挑的猛將了麼?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例如之前為大家介紹的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