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曹操最強謀士?智謀匹敵諸葛亮,天下三分因他而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陳思(作者原創授權)

董卓伏誅後,其涼州軍團的黨羽並未盡除,此時董卓舊部的主要將領李傕、郭汜、張濟等心中惶惶,欲解散軍隊逃亡鄉里。

值此時刻,涼州軍團的一位寂寂無聞的謀士賈詡,站出來說了一番話:「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而諸君棄眾單行,即一亭長能束君矣。

不如率眾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征天下,若不濟,走未後也。

這一番話極大地鼓舞了已成驚弓之鳥的涼州軍團的士氣。

於是,李傕、郭汜等聚集董卓舊部,反攻長安,最終王允殉國、呂布出逃,東漢王朝再次陷入了重重危機,間接造成後來的三分天下。

而經此一役,賈詡之名開始逐漸為人所知。

賈詡的一番話,可謂四兩撥千斤,後世之所謂「文和亂武」亦是在說明賈詡的這番話使得剛剛從戰火中喘息過來的東漢王朝又一次陷入了兵戈之中。

賈詡一出場,其計策就造成了如此巨大的破壞力,那麼,這到底是個怎樣的人物?筆者也將就此給出自己的看法。

一、生存之道:賈詡謀略之核心

不同於其他中原出身的謀士,賈詡出生於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

從地理位置上看,該地處於當時東漢王朝的西北邊陲,遠離當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從自然環境上看,西北多風沙,缺水少物,生存條件十分惡劣。

從社會環境上看,涼州地處邊境,又是漢族和少數民族雜居之地,因此,時常會有民族矛盾和武裝衝突,社會並不安定。

故綜合多方面的因素,處於涼州的武威在東漢末年可謂是個是非之地,能夠在此生存下來實為不易。

在筆者看來,賈詡年幼時必然為周邊環境的耳濡目染,因此深知如何才能在惡劣的環境下生存,故而賈詡之計謀的核心即為了更好地生存。

賈詡曾經被察舉孝廉並作為郎官入仕,但由於生病沒有能夠入職,在返回家鄉的途中,遇到了叛亂的氐(少數民族)人,同行的數十人都被氐人劫持,氐人想要殺掉賈詡以及與其同行之人。

此時賈詡對氐人說到:「我是太尉段熲的外甥,你們不要傷害我,我的家人一定會以重金來贖我。

」段熲是當時著名的邊陲將領,在少數民族心中頗有威望,因此,氐人不敢謀害賈詡,反而客客氣氣地將其送走。

相反,與賈詡同行的其他人似乎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他們最後都被氐人所殺害。

實際上,賈詡並非段熲外甥,只是情急之下藉助了段熲的聲望來哄騙氐人。

這裡賈詡巧妙地運用了段熲的名聲以及氐人畏懼段熲的心理,從容脫身,展現了賈詡靈活的應變能力。

可見,年紀輕輕的賈詡已經懂得了如何在亂世生存,對於亂世的規則把握,也是遊刃有餘。

但是,我們也能很明顯的看出,賈詡是一個明哲保身的人。

其脫身僅僅是為其一人之安危,而並未顧及同行之眾人,這在旁人看來未免有自私之嫌。

不過,筆者認為,在條件惡劣的西北邊境,不同於中原士大夫重視禮義廉恥,生存下來才是第一要義,以此來看賈詡此處之言行,就不會有過多的苛責了。

二、文和亂武:求生本能之反應

在涼州過慣了刀頭舔血的日子,涼州軍團的將領、謀士自然對於烽火兵戈這類攸關生死之事頗為敏感,因此,在董卓伏誅後,涼州軍團惶惶不可終日,而王允決意不赦免的態度,也進一步激發涼州軍團求生的慾望。

但是,同樣是想求生,行為卻不同,李傕、郭汜為代表的涼州軍團武將想法簡單,要一跑了之;而賈詡則提出了魚死網破、拚死求生的另一條道路。

故而有了開篇那番言論。

實際上,李傕、郭汜的反應和賈詡的反應從根源上都是一樣的,即求得保命。

只不過李傕、郭汜比較直接,即馬上逃跑;賈詡則考慮得更加周全,即先打一仗,打不過再跑(「不如率眾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征天下,若不濟,走未後也。

」《三國志 賈詡傳》)。

此處賈詡的言論在筆者看來,也並非是深思熟慮後得出的結果,而更多的是是情急之下本能的反應,身為謀士,本身就會比武將想得多一些,加之當時的情況緊急,救命自保是首先考慮的,出身西北邊境的謀士賈詡大抵也顧不得天下大義、百姓死活了,也無暇去考慮李傕、郭汜反攻後「放兵略長安老少,殺之悉盡,死者狼籍。

」的慘澹景象,更不會去想像此番言論對東漢王朝帶來的巨大破壞力。

因此,在李傕、郭汜攻占長安後,欲給賈詡封侯,賈詡辭讓道:「此救命之計,何功之有!」也能佐證當時的這一番話是權宜之計,沒有考慮到會有怎樣的後果。

因此,所謂文和亂武的那番話,在筆者看來賈詡想必不是有心說之,大抵出自求生本能,後世的誅心之論可謂過甚了。

三、何以立身:賈詡謀略之評價

賈詡之出場可謂與眾不同,他的出場雖為求生,但背後亦是百萬生靈塗炭。

其一生易主數次,曾屬董卓、李傕郭汜、張繡、曹操,這些人皆非等閒之輩,稍有差池即能令人人頭落地,而賈詡卻能屢居虎口而安於泰山,不能否認其謀略的過人之處。

上文所述,賈詡謀略之核心在筆者看來即生存之道,賈詡去李傕就段煨、去段煨就張繡、勸張繡絕袁紹而降曹操、最後助曹丕登太子位等諸多事件中,其表明上或許為其侍奉之主,實際上則都是為了自己更好地生存。

天下稍稍安穩之後,賈詡雖暫時擺脫了刀頭舔血的生活,但朝堂之爭亦是十分激烈,故此,出於本能,賈詡也極少主動獻言。

在筆者看來也並非賈詡刻意如此作為,而是早年經歷所致,因此,賈詡終其一生都謹慎有餘,少有差錯,雖然沒有驚天動地之功業,然憑藉其穩健的政治手段,亦不失人之敬重。

也由是,在筆者看來,賈詡之謀略,非匡輔之謀略,而是生存之謀略,而生存之謀略,於亂世於多數人則最為受用。

筆者認為,對賈詡的評價,因標準不同而有所不同。

如果從一個有責任、有擔當、有胸懷的士大夫標準進行評判,賈詡一定不合格,因為他的一言一行顯得自私甚至陰鷙。

然而如果從一個老成持重的政客標準進行評價,賈詡一定是優秀的,因為他的生存哲學能夠極好地適應爾虞我詐的廟堂。

這就能夠理解為何裴松之在為《三國志》做註解時,認為賈詡不應同荀彧、荀攸同傳,因為裴松之是以士大夫的標準來對賈詡進行評判,在此基礎上,賈詡自然是無法與二荀相比的。

如今,較多的三國愛好者對賈詡,尤其是賈詡之謀略頗為推崇(甚至認為其謀略三國最強),不過在筆者看來,賈詡之謀略有其形成的生活背景,是由生存之道轉化而來,不應批判也不宜過分誇大。

關注微信公眾號「白馬晉一」,更多西遊、三國等四大名著犀利趣味原創解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第一毒士賈詡:冷酷無比,極端務實

東漢末至三國時期,謀士賈詡以「奇謀百出,算無遺策」在一眾謀士之中出類拔萃。賈詡給人一種「冷冷」的印象。1、賈詡的「冷靜」。早年,賈詡登上政壇。只是,籍籍無名。干 了一段時間,賈詡因病辭官返鄉,在...

三國第一謀士——賈詡實至名歸嗎?

賈詡可稱三國第一謀士。這是從兩層意義上講的,一是其所謀之奇之准,其所謀影響之巨,無愧於第一謀士之稱;二是因為他是最典型意義上的謀士,不像諸葛亮身擔丞相之職,重在治國安邦,也不像周瑜承荷將帥之任,...

三國第一智者非他莫屬,諸葛亮都得靠邊

前段時間熱播的《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刻畫了曹魏集團荀彧、荀攸、司馬懿、楊修等眾多謀士形象。電視劇中有多處是借用賈詡事跡,比如崔琰以袁紹、劉表之舊事挺曹丕、司馬懿教曹丕不違子道奉曹操,以及曹操問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