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十大常勝將軍排名,白起排第二,第一名至今無人能敵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0、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 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漢族,山東登州人。
明代著名抗倭將領、軍事家,與俞大猷齊名。
其父戚景通任漕運官員(今山東省微山縣魯橋鎮)戚繼光亦出生於此地。
率軍之日於浙、閩、粵沿海諸地抗擊來犯倭寇,歷十餘年,大小八十餘戰,終於掃平倭寇之患,被現代中國譽為民族英雄,卒諡武毅。
9、常遇春,安徽省懷遠縣人,明朝開國名將。
隨朱元璋渡長江,取太平(今安徽當塗),破集慶(今南京)等地,每戰必先,屢立戰功,升中翼大元帥。
元至正十七年,攻寧國(今安徽),身中流矢,裹傷再戰,連克寧國、池州、婺州等城。
二十三年,在鄱陽湖之戰中,奮勇當先,救出被陳友諒圍困的朱元璋,隨即率軍封鎖湖口,會同諸將全殲60萬陳軍。
二十五年,以副將軍與徐達率軍進攻張士誠,先取淮東,後占浙西,與二十九年攻克平江,俘獲張士誠及其將士25萬。
因功升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封鄂國公。
十月,又以副將和徐達率軍25萬北上,戰中原,次年八月,攻克大都,元朝滅亡。
明洪武二年,率軍繼續北征,攻占元上都,俘元宗王及將士萬餘。
七月,回師途中,暴病而卒。
追封開平王,賜後人冰貼鐧上打昏君下打奸臣。
8、郭子儀(697—781年7月9日),漢族,祖籍山西汾陽。
公元697年陰曆十二月十二日(一說是中秋節)生於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
。
唐代著名的軍事家。
武舉出身,六尺有餘,也就是現在的一米八以上的身材,勇武不凡。
安史之亂爆發時任朔方節度使,在河北打敗史思明。
後任副元帥率唐軍及回紇等援軍收復洛陽、長安兩京,功居平亂之首,晉為中書令,封汾陽郡王。
代宗時,叛將僕固懷恩勾引吐蕃、回紇進犯關中地區,郭子儀正確地採取了結盟回紇,打擊吐蕃的策略,保衛了國家的安寧。
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以84歲的高齡才告別沙場。
天下因有他而獲得安寧達20多年。
他「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舉國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聲譽。
7、李靖,軍功卓越。
上元元年(760),唐肅宗把李靖列為歷史上十大名將之一,並配享於武成王(姜太公)廟。
他才兼文武,出將入相,為唐朝的統一與鞏固立下了赫赫戰功。
唐太宗曾給予高度評價:「……尚書僕射代國公靖,器識恢宏,風度沖邈,早申期遇,夙投忠款,宣力運始,效績邊隅,南定荊揚,北清沙塞,皇威遠暢,功業有成。
」同時,他治軍、作戰又積累了一套成功的經驗,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我國的軍事思想和理論。
他寫有《李靖六軍鏡》等多部兵書,大都已經失傳,後人編輯了《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在北宋時期列入《武經七書》,是古代兵學的代表著作。
6、霍去病,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西南)人,十七歲被漢武帝任為驃姚校尉,隨衛青擊匈奴於漠南,以800人殲2028人,俘獲匈奴的相國和當戶,並殺死匈奴單于的祖父和季父,勇冠全軍,受封冠軍侯。
十九歲時被漢武帝任為驃騎將軍,於春夏兩次率兵出擊占據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區的匈奴部,殲敵4萬人。
俘虜匈奴王5人及王母,單于、王子、相國、將軍等120餘人,全部占領河西走廊。
二十二歲時,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各率騎兵5萬分別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
霍去病帥軍北進兩千多里,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70400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及將軍、當戶、都蔚等83人,乘勝追殺至狼胥山,兵峰一直逼至瀚海(今貝加爾湖)。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病卒,年僅24歲。
5、韓信,淮陰(今江蘇淮安)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漢初三傑」之一。
曾先後為齊王、楚王,後貶為淮陰侯。
為漢朝的天下立下赫赫功勞,但後來卻遭到劉邦的疑忌,最後被安上謀反的罪名而遭處死。
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
「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
「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
4、王翦,是秦代傑出的軍事家,也是繼白起之後,秦國不可多得的大將之材。
他與其子王賁在輔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戰爭中立有大功,除韓之外,其餘五國均為王翦父子所滅。
王翦一生征戰無數,戰必勝、攻必取,他智而不暴、勇而多謀,在當時殺戮無度的戰國時代顯得極為可貴。
3、蘭陵武王高肅,南北朝北齊王室,字長恭,文襄帝四子。
一生參加了大大小小無數戰役。
其中最著名的史稱「邙山大戰」。
北齊重鎮洛陽被突厥和北周十萬大軍合圍,洛陽城外北齊解圍援軍數次進攻都被擊潰,眼看既要全群覆滅。
這時受命為中軍將的蘭陵王帶著「大面」,身穿鎧甲,手握利刃,率五百精騎,奮勇殺入重圍,勢如破竹,一直殺到洛陽城下。
守軍被困多日不敢開門,蘭陵王摘下面具,城上的北齊軍立即歡呼起來,打開城門,與城外大軍合兵一處,奮勇殺向周軍,周軍大敗。
2.秦國白起,戰國四大名將之一,號稱殺神。
白起指揮許多重要戰役。
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
伊闕之戰又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
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我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
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從最低級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國聞白起膽寒。
1、孫武,字長卿,後人尊稱為孫子、孫武子、兵聖、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出生於公元前535年左右,春秋時期齊國樂安(今山東廣饒縣)人。
曾以《兵法》十三篇鑒於吳王闔閭,受任為將。
領兵打仗,戰無不勝,與伍子胥率吳軍破楚,五戰五捷,率兵6萬打敗楚國20萬大軍。
北威齊晉,南服越人。
所著《十三篇》是我國最早的兵法,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