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握毛主席告別了文革,再握鄧小平迎來改革開放,89病逝北京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們祖國直至今天的成就和發展,就像一個依偎在母親襁褓中的嬰兒要健康茁壯的成長,是艱難的。
沒有前人的努力付出,就沒有今天和平繁榮的祖國。
毛主席引導我們國家走出戰亂,走上了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鄧小平主席,帶領我們走出落後貧窮,走向了高速發展的現代化建設的道路。
他們無疑都是偉大的,但是還有這樣一位默默奉獻、在許多關鍵時刻總是能夠挺身而出的開國元帥:毛主席危難時總是想到他,鄧小平在他力挺之下,東山再起,治國安邦。
他就是我國建國以來最具有影響力的代表人物——葉劍英。
由國民黨員向共產黨員的轉變
葉劍英,原名葉宜偉,字滄白,廣東省梅縣人。
他出生在清朝末期的一個小商販家庭,這時的大清帝國已經衰落。
鴉片戰爭後,幼年的葉劍英萌生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和反抗壓迫的革命精神。
上私塾時,他就受到孫中山先生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薰染,積極參加了「剪辮子」、「打潮勇」等反對封建壓迫的活動。
辛亥革命的驚雷,使年輕的葉劍英看到了祖國的希望,並且開始認識到革命武裝力量的重要。
1920年夏,葉劍英以優異成績在雲南講武學校畢業後,就積極投身於民主革命,參加孫中山先生組織的驅逐桂系軍戰役。
1922年6月,軍閥陳炯明叛變,此時任護國軍海軍陸戰隊營長的葉劍英率部護衛孫中山脫險,同叛軍英勇作戰。
後任東路討賊軍第八旅參謀長,討伐陳炯明。
孫先生稱讚第八旅是「真正的革命軍隊」。
1924年1月,葉劍英受廖仲愷先生邀請,參加創建黃埔陸軍軍官學校,這使他有機會接觸到共產黨人。
葉劍英在同共產黨人的接觸中,尤其是在同周恩來等人的交往中,逐步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的救國救民主張是正確的。
於是,他第一次提出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請求,開始了他一生中政治思想上的重大轉變。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
蔣介石的反革命行徑,激起了葉劍英的極大憤慨,他毅然放棄現成的優裕生活,冒著生命危險,通電反蔣,同反動勢力徹底決裂。
1927年7月,在周恩來的贊同下,葉劍英在嚴重的反革命恐怖中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由一個追隨民主主義革命的國民黨高級軍官,轉變成為一個願為實現共產主義奮鬥終生的革命戰士,走上了真正救國救民的革命征途。
毛主席與葉劍英一見如故
1931年初,從莫斯科的學習歸來的葉劍英,進入了當年的紅色聖地中央蘇區,這是當時中國最為神秘、也最引人注目的地方。
葉劍英在這裡,見到了改變他一生軌跡的人,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
當時第一次反圍剿剛剛結束,葉劍英親眼目睹了毛澤東和朱德等人的軍事指揮藝術,對毛澤東卓越的領導才能由衷地佩服,他以敏銳的軍事專業眼光看待分析毛澤東的軍事思想,不禁為其中所表現出來的巨大創造性所震動,他確信毛澤東是中國革命的一位優秀的領導人。
他特地找到毛澤東,主動匯報了自己思想變化的過程和體會。
毛澤東對葉劍英的這種謙虛態度,表示讚賞和歡迎。
一握毛主席,告別了文革時期
葉劍英一直跟隨在毛主席的身邊,在毛澤東的栽培下,葉劍英功勳卓著。
直到976年的9月8日下午,毛澤東一生最後一次看文件。
入夜,中央政治局成員分批前往看望處於彌留狀態的毛澤東。
毛澤東還沒有完全喪失神志,報告來人姓名時他還明白。
當葉劍英走近床前時,毛澤東忽然睜大眼睛,並動了動手臂,仿佛想說話。
只顧傷心、淚眼模糊的葉劍英一時沒有覺察,緩步走向房門。
這時,毛澤東又吃力地以手示意,招呼葉回來。
當葉劍英回到床前時,毛澤東用一隻手握住他的手,眼睛盯著他,嘴唇微微張合,似乎有話要說,但已經說不出話來了。
9月9日凌晨,毛澤東去世。
毛澤東臨終召喚葉劍英,到底想說什麼話?儘管人們可以有多種猜測,但無論如何,都可以證明葉劍英在毛澤東心目中的特殊地位。
此後,在華國鋒、葉劍英等帶領下,粉碎了江青集團,不費一槍一彈,乾淨利落地徹底解決了他們。
毛澤東握別葉劍英,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以後的歷史表明,一個從毛澤東時代向鄧小平時代的過渡時期開始了,而葉劍英在這個過渡中依然扮演著歷史的主角。
再握鄧小平,迎來了改革開放新時代
粉碎江青集團後,葉劍英想的不只是讓鄧小平安度晚年,他急切盼望鄧小平東山再起,他命小兒子頭頭開車接來了鄧小平。
當兩人走到一起的時候,熱烈而緊緊地握著手,長時間不放。
然後,走進裡屋,談了很長的時間。
葉劍英和鄧小平閉門長談到底談了些什麼東西,已是一個永遠也無法解開的謎。
然而,無論如何,都可以說明葉劍英在這個歷史過渡階段的特殊地位。
葉劍英握迎鄧小平,象徵著一個新時代的序幕已經拉開。
黨內軍內多數同志和全國人民都強烈要求鄧小平同志出來工作,我們應該儘快請他出來。
」儘管這一提議遭到華國鋒拒絕,儘管華國鋒依舊堅持批鄧和反擊「右傾翻案風」,葉劍英仍採取實際措施為鄧小平的復出做準備。
葉劍英對他的辦公室主任說:「凡是我看的文件,都要送給小平同志,讓他看,熟悉情況。
」隨後,葉劍英又三次向華國鋒提出讓鄧小平出來工作,鄧小平也多次上信黨中央。
在大勢所趨之下,華國鋒不能不開始讓步,終於接受了。
1978年12月,在鄧小平的主持下,舉行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走進了改革開放的新時代。
1986年10月22日,在病痛的折磨下,葉劍英在北京逝世,終年89歲。
葉劍英認為「四人幫」的罪惡比呂氏尤甚:書罪未窮,流惡難盡
1976年9月15日,葉劍英元帥和汪東興由弔唁毛主席的北大廳來到東大廳南側的一間辦公室里。汪東興把今日江青要華國鋒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討論毛主席處文件處理的問題,並且提出她、姚文元、毛遠新和汪...
鄧小平長子鄧朴方:周恩來、鄧小平——20世紀真正的知己
要講周總理和我父親鄧小平半個多世紀的友情,一起共同參加革命工作,共同奮鬥,確實比較難講。半個世紀是個很長的時間,提起周總理來,我父親曾經講過:「我們認識很早,在法國勤工儉學的時候就在一起住,對於...
華國鋒為何讓毛澤東看重:護故居 批周小舟 揭發同事
毛澤東與華國鋒 資料圖本文節選自《華國鋒與鄧小平權力鬥爭內幕》 作者:佚名 原載於菏澤市地方史志辦公室網站 華國鋒是毛澤東親手選定的接班人,此前,毛澤東也親手選定過劉少奇、林彪作為他的接班人,其...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一)
鄧小平成了中國的「焦點人物」打倒劉少奇,大家喊聲齊。打倒林彪,驚恐吃不消。打倒鄧小平,誰也弄不清。打倒江青,都拍手掌心。這是流傳在北京的一首歌謠。所謂「打倒劉少奇,大家喊
薄一波這樣評價毛澤東和鄧小平:太到位了!
薄一波(1908—2007)是資深的革命元老,德高望重,深受黨內外景仰。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他就與鄧小平一起度過了極為艱苦、極其光榮的戰爭歲月;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年代裡,他長期在鄧小平直接領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