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就是打後勤」,歷史充分證明了「神機妙算不如拔拉算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人們的印象中,每個成功的帝王背後都有一個智囊型人物,如劉邦和張良、劉備和諸葛亮、唐太宗和徐茂公、朱元璋和劉伯溫。
但實際上,對於帝王的事業來說,最重要的並不是神機妙算的謀士,而是和撥拉算盤關係密切的後勤大總管。
楚霸王項羽垓下兵敗,烏江自刎後,漢高祖劉邦在都城長安對他的部屬論功行賞,出乎意料的是,被他列在功臣名單第一位的既不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張良,也不是攻城略地、戰功赫赫的韓信,卻是籌措糧草、安撫百姓的蕭何,而且劉邦在駁斥自恃功大的武將們時還把他們稱為「功狗」,將蕭何尊為「功人」。
說到朱元璋,人們立刻會想起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能掐會算和大明三百年基業密切相關的劉伯溫,但是,朱元璋在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後封賞功臣時,劉伯溫卻只得了一個三等爵位一一誠意伯。
當時名列一等爵位的有六個人,分別是魏國公徐達、鄂國公常遇春韓國公李善長、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和衛國公鄧愈,其中徐達、常遇春等人都是能征慣戰、威震天下的名將,但手無縛雞之力的李善長憑什麼能與之並駕齊驅同在國公之列呢?和蕭何樣,他憑藉的是為前線籌糧送兵做好後勤服務的能力。
最為大家熟悉的神機妙算型人物諸葛亮能夠贏得劉備的欣賞和信任,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他搞後勤的能カ。
其一,赤壁之戰後,諸葛 亮並沒有像小說中寫的那樣和周瑜比鬥智謀,而是在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負責調整賦稅,充實軍資;
其二,劉備進軍西川時,在其身邊出謀劃策的是龐統,而諸葛亮負責在荊州為劉備做後勤保障;
其三,劉備攻打漢中時,隨其前往的謀主是法正,諸葛亮仍然負責在後方為前線供應糧草物資;
其四,《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明確指出「應變將略」非諸葛亮之所長。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三個軍師的經歷充分證明了神機妙算不如拔拉算盤,這其實正驗證了近代的一句軍事名言一一打仗就是打後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