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和臭皮匠的淵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眾所周知,諸葛亮是我國三國時期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發明家。
輔佐劉備建立蜀權。
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皮匠是什麼?皮匠是用皮革製作皮製品的手藝人,屬於底層勞動人民的範疇。
按說這麼完美的人,怎麼能和臭皮匠相提並論呢?
說到這裡,有兩個故事,供大家參考領會,話說有一次,諸葛亮來到東吳孫權的地盤,來測測東吳人的能力,於是想出一計,為東吳設計一尊報恩寺塔的草樣,讓東吳的冶匠照樣製作出來,結果塔身做的差不多了,可是這塔頂需要一個銅葫蘆才能徹底完工,這頂銅葫蘆要求非常高,高五丈,重達兩千多公斤,在那個年代,設計出這樣的銅葫蘆非常不容易的,孫權被難住了,尋遍了全國上下的冶匠,也沒有找到能夠製作銅葫蘆模型的人,於是,便在城門頭上貼起了招賢榜。
一個月過去了,仍然沒有人能夠揭榜,這諸葛亮就每天守在招賢榜下,高興地直搖鵝毛扇子。
在城門口,有三個擺攤子的皮匠,這三個人長的奇醜無比,又目不識丁,所以大家都叫他們「丑皮匠」,他們看這諸葛亮洋洋自得,心裡非常的不舒服,於是便聚在一起商議,想製作銅葫蘆的辦法,終於。
他們花了三天三夜,用剪鞋樣的辦法,剪出個葫蘆的樣子,然後,再用牛皮做材料,用錐子一錐子,一錐子縫成了一個大葫蘆的模型,接著將皮葫蘆埋在砂里,澆上銅水風乾,這樣銅葫蘆就被做出來了。
從此,諸葛亮不敢再小看東吳了。
三個丑皮匠,勝過諸葛亮,就這樣成了一句諺語流傳下來,漸漸地演變成為「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我們小學的語文課本里,有一篇名為《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文章。
文章中寫到諸葛亮一行因軍事任務過江,而江水湍急,並伴有有暗礁,普通的船隻根本過不了江,很多船隻都被撞破沉入江中,諸葛亮一時無措,正在一籌莫展之時,士兵帶來三個會皮匠手藝的皮匠,皮匠獻策,用牛皮渡江,於是諸葛亮命士兵買牛,然後把牛皮整張剝下來,讓士兵往裡面吹氣,然後封好口,做成牛皮筏子,牛皮筏子彈性高,韌性好,不拍暗礁撞,就這樣,諸葛亮一行順利過江。
之後,「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便廣為流傳。
故事終歸是故事,但終究不是正解,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文字用法千變萬化,「皮匠」實際上是「裨將」的諧音,裨是副、輔佐的意思,所以 「裨將」是 「副將」的意思,因此,「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是說,在軍事指揮作戰中,三和副將的能力和智慧能頂一個諸葛亮,另外,在民間「裨將」在字法和用法上過於晦澀,漸漸地就被引申成了「皮匠」,也被寓為:人多力量大、人多好辦事。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故事是什麼樣的?
諸葛亮在很小的時候雙親就去世了,所以他跟著自己的叔父諸葛玄在一起生活。諸葛亮在讀書的時候,結識了司馬徽,黃承彥以及龐統等名士。由於諸名士的宣傳,諸葛亮的名氣漸漸的傳開了。後來司馬徽在遇見劉備之後...
揭秘諸葛亮死後蜀國為何還能維持29年?
諸葛亮,三國演義中數一數二的人物,東漢末年傑出的軍事家,擅掌控時事,翻弄風雲,是蜀國的第一軍師。諸葛亮,字孔明,素有諸葛孔明之稱。他的絕世才能多為後人所讚揚,但他的童年生活卻不完美。
諸葛亮還不如三個「丑」皮匠?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隱居於湖北南陽隆中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