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古代宰相當的次數最多的人,而且是不同朝代的宰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馮道之所以引起後世的高度關注。

根本原因在於,馮道先後當了五個朝代(後唐、後晉、遼國、後漢、後周)十一個皇帝的宰相(或者是相當於宰相的官職)。

寫馮道的書非常多,我也寫過一本《不倒翁馮道》。

但是拍馮道的電視劇很少。

為什麼很少呢?因為馮道不好拍。

你想呀,整部劇中,除了馮道一個角色是貫穿始終的外,其他的人,都是還來不及入戲呢,很快就過去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

天子換了,朝臣自然也得換。

馮道經歷了十一個皇帝,意味著這部戲裡將有十一朝大臣,那得有多少人啊!如果真這樣拍下來,除了馮道一個主角外,其餘的人全部是群眾演員,這部戲還有啥可看的。

(馮道)

很多人評價馮道沒有節操,有奶就是娘。

看起來感覺的確是如此。

在古代的知識分子那裡,節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品質,沒有節操差不多是最大的道德敗壞。

什麼是節操呢?在皇權社會裡,節操就是盡忠。

什麼又是盡忠呢?就是要始終如一地跟隨一個主子,不能改換門庭,朝三暮四。

而馮道改換了十一次門庭,所以在很多人眼裡,馮道是十足的沒有節操的人。

但是,仔細研究馮道的一生,我們會發現,馮道其實完全不是我們想像中的沒有節操的人,我們實在是冤枉他了。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幾個客觀事情。

一是五代的時間太短,前後也就是半個世紀的樣子。

而馮道又是一個長壽的人,活到73歲。

也就是說,如果馮道從20歲開始做官,差不多馮道也就當完這一段時間。

二是五代時期是武人的天下,讀書人非常少,有知識文化,了解朝廷的各種制度規矩的人更少。

而五代那些皇帝,大部分是大老粗。

比如後唐明宗,連字都認不得。

正因為如此,飽學的馮道才是各個朝代爭相使用的對象。

後唐莊宗讓馮道給他制定朝廷的禮儀及國家法律,後唐明宗讓馮道給他念書,還專門為了馮道,創造了一個「端明殿學士」的官名。

(六度為相的「長樂老」)

三是馮道雖然做了這麼多宰相,但很少有他主動跑去投靠新朝的。

唯有兩次:一次是李從珂打進京城來的時候,馮道率百官勸進。

馮道的目的,也是想儘快平息戰亂。

二次是耶律德光打進中原以後,馮道過了很多,才去投奔耶律德光。

本來耶律德光在徵召他,他一直不去,後來發現耶律德光縱容軍隊四處搶劫殺人,為了阻止耶律德光這樣做,馮道才前往投奔勸說。

而且最終勸服了耶律德光,讓他管住了軍隊。

四是五代看起來是朝代更迭,其實都是一家人打來打去,李嗣源奪李存勖江山,他們是干兄弟。

李從珂奪李從厚江山,他們也是干兄弟。

石敬瑭奪李從珂江山,他們是姐夫與舅子……也就是說,基本上都是一家人的事。

因為有這幾個客觀事實,其實我們就能理解馮道當那麼多官的原因了。

在理解這個的基礎上,我們再來看馮道做的幾件功在千秋的大事。

(五代區域圖)

一是前面已經說過的,馮道勸阻耶律德光殺人,挽救了天下蒼生。

二是馮道在當時兵火連綿,文明盡毀的情況下,組織人雕版印刷儒家經典,把這些典籍很好地保存了下來,並傳播開來。

三是當耶律德光把中原百官擄到北方去的時候,馮道利用耶律德光忽然去世的機會,又把百官帶了回來,並推舉劉知遠當皇帝,從而讓漢人的朝代往後延續。

四是馮道回家為父親丁憂期間,當時遇到大饑荒,馮道散盡家財,又四處組織,設立粥站,救助了無數老百姓。

馮道的所謂不好名聲,都是後人妄加評價的結果。

當時馮道去世的時候,京城裡家家燒紙,整個京城都像下雪一樣,地上的灰有兩寸厚。

這就是當時馮道在老百姓心中的名聲和地位!

(參考資料:《舊五代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十一朝元老」馮道與五代十國珍稀美泉

中國歷史中有過兩次大規模的分裂階段:南北朝時期、五代十國時期。而本期主人公馮道就出生在二者中更為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北方經歷了梁、唐、晉、漢、周等幾個唐朝藩鎮割據政權,而南方十國往往會尊五代為正...

歷史上最沒節操的他憑何成為五代官場的不倒翁

徐悲鴻說過,人不可以有傲氣,但必須有傲骨。也就是說做人要有傲骨,要有氣節,中國的士人尤其是讀書人,向來以有氣節著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的文天祥面對元朝統治者的威逼利誘,卻不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