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兒的智力開發與家庭教育有什麼關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生長環境。

家庭教育包括:在妊娠期儘量消除環境對胎兒的損害;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使良好的遺傳素質得到充分的發育表現;按不同的反應時期和學習敏感時期基於合理的教育培養;利用良好的家庭環境改變不完善的遺傳素質,使之儘量接近正常,使智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和提高。

家庭教育還包括耳濡目眼的性格培養,如自信、克服困難的毅力、獨立性、求知慾、廣泛的興趣愛好,以及忠誠,與人為善等等的美德的培養。

家庭教育是孩子能否在正常發展的決定因素。

1.智力開發

智力開發的基礎是對人中樞神經系統的健康教育。

胎齡10~18周是腦細胞增殖最快的時期。

出生都3個月內大腦細胞又一次的快速增長,6個月後腦細胞分裂減慢。

1歲時腦的重量達成人的3/4。

2歲時腦細胞約有140億個,以後腦細胞的數目不再增加。

但腦細胞的結構繼續完善直至青春期為止。

此時期內如果營養不良,腦細胞的數目可以減少60%,引起大腦永久性的改變和行為改變,使求知慾減退和注意力下降。

每個腦細胞都有神經傳導纖維,也叫做樹突或突觸,神經纖維形成網狀以加強細胞的聯繫。

1歲半內神經傳導增長最快時,如果營養不良就會引起嚴重後果。

此外,通過外接環境刺激能誘導突觸的發展,使聯繫網增加,神經細胞傳導增快。

如果沒有成人的幫助,缺乏聲音、語言、音樂、玩具、活動等等方面的刺激,兒童腦細胞和神經纖維網就不能得到充分的發育。

從出生到2歲,小兒的智力發育迅速,隨著年齡的增長,見識不斷積累,到17歲時智力的發育幾乎達到頂峰。

若17歲的智力達到100%計,50%的智力在4歲前發育完畢,如果4歲以前缺乏促使智力發育的外界刺激,智力發育就難達到最充分的水平。

在大腦發育的時期傳入的信息會在大腦的結構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終生難忘。

聾幼兒康復訓練形成的聽覺概念就是一個例證。

所以,在大腦未完全成熟之前,儘可能通過培養和教育來促進大腦發育得更加完好,以獲得最佳智力,這就是智力開發。

2.智力缺乏

如果人的神經系統遭到傷害,無論是在妊娠期,還是在分娩的過程中,也無論是在生後病患,還是意外,都可能造成大腦的器質性病變並由此產生智力缺損。

它主要表現為發育的潛力減弱,成熟的速度落後,行為的最終成熟水平低於正常人,通常說的弱智就是這種情況。

雖然經過康復訓練,可以使部分功能有所增進,但這種人終生需要他人的特殊關照。

所以,小兒的智力缺陷就更令人擔憂。

3.智力落後

生長和發育是結構和功能一體化的過程,是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一同發生作用的。

評價小兒智力發育的潛能要結合環境因素來考慮,這個問題十分嚴重。

智力落後的小兒如果大腦沒有器質性的疾病,那麼主要就是由於不良環境造成的。

不良的環境可以使行為發育明顯地減弱,卻不能引起智力缺陷,但有時惡劣的環境可以引起嚴重的綜合徵,常使診斷髮生困難,需要採用治療的干預手段,反過來加以證明。

4.聾幼兒的智力開發與家庭教育

一名聾幼兒,如果沒有其他殘疾,在他的智力開發過程中,家庭教育的態度應當與對待正常兒童一樣。

也就是說,首先應把聾兒當做正常幼兒對待,這是共性。

當然一名聾幼兒,特別是耳聾程度嚴重但有沒有及時進行早期干預的聾幼兒,因為耳聾勢必會造成言語和生理障礙,又具有很多特性,在智力開發和家庭教育也必須因人而異,不能千遍一律。

對聾幼兒的智力測量應採用非語言文字的智力測量表。

目前我國引進並修訂的有瑞文測驗、繪人測驗等,可以作為聾幼兒智力水平篩查的量具。

此外,我們還應用希-內學習能力測驗法。

所謂的聾兒的學習能力,實際上就是指聾兒的智力。

由於聾幼兒的的智力評定是依據聾幼兒這一特殊人群的標準進行推算的,簡單地說,聾幼兒的學習能力是與同齡的聾幼兒相比較而言的,應和正常人相區別。

所以,一旦發現自己的孩子聽力有損失,做家長的就要付出更多的愛心與時間與孩子溝通。

彌補由於聽力障礙造成的智力發育遲緩,包括多讓孩子參與社會活動,多帶孩子到公園、動物園參觀遊玩,讓孩子多與正常孩子交往,充分開發利用孩子的殘餘聽力,使之早日康復,回歸主流社會,要相信,您的孩子是有大的希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牢記一點,再笨的父母也能有個「天才寶寶」!

對每個家庭來說,孩子永遠是家庭的希望,自從孩子出生後,每個父母最大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將來長大有出息。為了把孩子培養成材,父母們煞費苦心,竭盡所能的付出。不過,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

空氣負離子可加速兒童早期智力發育

兒童智力發育的關鍵在於早期智力的開發。早期智力開發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腦是智能發育的物質基礎,早在胚胎的第18天就出現腦細胞發育的基質神經板,胚胎10~18周腦的生長極快,至23周大腦皮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