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諸葛亮都排擠此人,正是蜀衰敗的原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01
公元219年,劉備經過三年多的努力終於奪取益州和漢中,並在定軍山斬殺曹操大將夏侯淵,大敗曹操三十萬大軍,隨後趁勢奪取上庸三郡,成為名副其實的一方雄主。
這時候劉備似乎是最可能統一天下的人,劉備在許靖和諸葛亮等群臣的擁戴下進位漢中王。
劉備繼位後大封群臣: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黃忠為後將軍。
劉備在冊封典禮之後立即擬好對義弟和手下第一虎將關羽的任命,準備差人送給關羽。
這時候劉備想起了收服馬超之後,關羽聽聞馬超驍勇要與之決鬥的事。
劉備不禁愁上眉梢:「義弟關羽性情高傲,素來不屑與人為伍,當初雲長聽聞馬孟起歸順尚且要與之一戰。
如今五虎上將並列,二弟心中必定不服,派誰去頒發對關羽任命為好?!」
02
諸葛亮見劉備愁眉不展,上前諫言道:「臣保舉一人:費詩。
」
劉備恍然大悟,喜上眉梢。
費詩是犍為郡南安縣人,劉璋時期出任了益州重鎮綿竹縣縣令。
劉璋與劉備交惡後兵戎相見,劉備率軍擊敗劉璋在涪縣的軍隊到達綿竹,費詩即率眾投降,獲得劉備好感。
劉備擊敗劉璋接管益州,任命費詩出任督軍從事,不久升任牂柯郡太守。
不久前劉備聽聞曹操和孫權聯合準備奪取荊州,採用諸葛亮計策派費詩作為使臣傳令關羽攻打樊城以退曹操,最後費詩出色完成了任務並與關羽建立了非常深的友情。
話說費詩領命來到荊州。
漢中王特使前來,關羽不敢怠慢,又聽聞是費詩先生,於是超規格的親自領帳下文武群臣出城迎接。
進入公署,關羽問道:「大王封我什麼官職?」
費詩答道:「大王封您為五大將軍之一的前將軍!」
「另外四個將軍為誰?」
關羽捋著鬍鬚問道。
「張飛、趙雲、馬超、黃忠!」
費詩不卑不亢。
關羽臉色不悅:「張飛、趙雲久隨大王,馬超驍勇善戰,這我都沒有意見。
黃忠老匹夫,我怎麼也不會和他同列!大王的旨意我不能領!」
03
費詩從容地說道:「成就王霸大業,怎麼能只用一種人呢?!
當年蕭何、曹參等人是很早就跟隨劉邦的故舊部下,而陳平、韓信是後來窮途末路才加入的,但是論起官爵次序,韓信居首位,沒有聽說過蕭何、曹參有怨言。
如今大王因為黃忠一時的功勞,給予其很高的名望,但是漢王心中,怎麼會把黃忠和將軍您等同呢?!大王和君侯如同一個人,休戚與共,禍福共擔,我認為您不應該計較官位高低和俸祿多少。
大王派我為使臣前來頒布命令,將軍不接受,我就回去報告漢王。
只是對將軍的舉動趕到惋惜,恐怕到時候您會後悔的!」
關羽聽完費詩的話臉色大變:「我一時沒想通,先生不要生氣。
」
說罷,關羽下跪領命,隨後大擺宴席,大家盡興才散去。
《三國志》記載「先主為漢中王,遣詩拜關羽為前將軍,羽聞黃忠為後將軍,羽怒曰:『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受拜。
詩謂羽曰·······羽大感悟,遽即受拜。
」
04
這件事後,劉備升費詩為益州前部司馬。
然而不久,關羽孤軍北伐,正當屢戰屢勝之時不料被東吳呂蒙偷襲荊州,最終關羽兵敗被殺。
劉備傷心之餘,噩耗再次傳來,曹丕廢黜漢獻帝,自立國號「大魏」。
公元221年,劉備決心延續大漢四百年的國祚,繼位稱帝。
得到劉備授意,群臣紛紛上奏為劉備造勢。
然而,費詩卻上書反對,無異於和劉備唱反調。
費詩向劉備勸諫說道:「大王因為曹操父子脅迫天子篡奪漢室江山,所以才在洛陽的萬里之外帶甲十萬,準備討伐逆賊。
如今尚未消滅敵人卻自立為帝,恐怕大家心中都會疑惑。
當初漢高祖和項羽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後來漢高祖攻破咸陽,俘獲秦王子嬰,卻先推讓王位。
如今大王未出師討賊卻先自立為帝,我認為大王不應該採納群臣的建議。
」
費詩的話自然違背了劉備的心意,所以劉備聽完費詩的話心中非常不高興。
不久,劉備找了個由頭,將費詩貶為永昌郡從事。
同年四月,劉備繼位稱帝。
不久以為關羽報仇為由,劉備率軍東下與孫權決一死戰,最終在夷陵全軍覆沒。
最終,劉備負氣無顏面回成都,在永安宮含恨而死。
《三國志》記載:「(費詩)由是忤指,左遷部永昌從事。
」
05
劉備去世之後諸葛亮掌握蜀漢政權,費詩隨即再次得到重用,跟隨諸葛亮南征叛亂的四郡。
南征勝利後,費詩隨諸葛亮來到朱提郡漢陽縣,在這裡諸葛亮接見了剛剛從魏國投降過來的將軍李鴻,蔣琬和費詩參加了此次會見。
李鴻對諸葛亮說道:「我前不久經過孟達的住所,遇到了從漢朝叛變過去的王沖。
王沖向孟達說道『丞相您非常痛恨孟達,幾次想誅殺孟達妻兒,但是先帝(劉備)頭沒有聽從罷了。
』孟達卻說『諸葛亮了解整個事情的原委,絕對不會這麼做的!』因此沒有相信王沖的話,並且表達了對丞相的傾心仰慕,我覺得孟達的心意已經很明確了!」
諸葛亮一心籌劃北方中原,需要找一個魏國的內應,所以聽完李鴻的話非常興奮。
諸葛亮當即吩咐蔣琬和費詩:「回到京城,一定記得跟孟子度寫信,經常互通消息啊!」
費詩當即站起來說道:「孟達這個小子,先是對劉璋不忠,後來又背叛了先皇。
這樣反覆無常的小人,哪裡還值得我們給他寫信通報消息啊!」
諸葛亮聽完費詩的話之後一時無言以對,但是心中從此對費詩不滿。
諸葛亮為了引誘孟達作為北伐的內應,回到成都後還是與孟達通信。
不過如費詩預料,孟達這種背信棄義之人,魏國也早有防備。
還沒等準備好叛亂,司馬懿便率大軍直逼城下,最終倉皇起兵,兵敗被殺。
《三國志》記載:「亮謂琬、詩曰:「還都當有書與子度相聞。
」詩進曰:「孟達小子,昔事振威不忠,後又背叛先主,反覆之人,何足與書邪!」亮默然不答。
亮欲誘達以為外援,竟與達書。
」
自此之後,諸葛亮執政多年間,始終不敢重用費詩。
直到諸葛亮過世,蔣琬執掌蜀漢朝政,費詩被任命為諫議大夫,後於家逝世。
終劉氏之世,費詩的官位都不足以發揮自身才能。
三國劉備設立五虎抬高黃忠竟只為了打壓關羽?
雖然演義不是正史,但是大體上卻能夠體現正史當中劉備的政治智慧。當前部司馬費詩到達荊州,關羽問:「漢中王封我何爵?」在關羽看來,漢中王是自己義兄,自然要給一個大大的官爵。費詩說,是五虎上將之首。...
如果魏延位列五虎上將,關羽會是什麼態度?
說到關羽想必大家都知道這個人也還是比較的有意思的,還真的是一位非常傲氣的人啊,也正是由於他的傲氣所以他的死也是和這相關的,今天我們依舊要給大家說說關於關羽傲氣的事情,如果讓魏延也位列五虎上將,關...
三國蜀漢「五虎將」的真實排行
拙作《戲說三國第二勇將》得到廣大網友的關注和熱議,但該排序畢竟根據《三國演義》這部小說推理,並主要按照相互交鋒的回合數進行比較,戲說成份較濃。那麼,歷史記載是怎樣的情形?尤其是對大家最感興趣的蜀...
劉備是如何讓提防關羽的?
劉備為提防關羽做哪些安排導讀:終其一生,關羽對劉備忠心耿耿,事事皆為劉備及其集團的利益考慮,但到頭來,卻落得身死麥城的悲慘結局。忠誠無錯,但在梟雄並起的年代,忠誠最終會淪為權力的附庸。不懂權謀的...
劉備稱王時官職最高的大臣,諸葛亮倒數第一,第一天下聞名
漢獻帝建安十九年(214),劉備進占成都,結束了劉焉、劉璋父子在益州地區前後27年的統治。在公元的219年,隨著將近兩年的漢中之爭的結束,劉備算是基本上完成了他橫跨荊益的戰略目的,基本上擁有了一...
他打仗沖在最前面,勇冠三軍,光芒遮蓋無數名將!
在三國歷史中,他是不得不提到的一位名將,武藝高強,常先登陷陳,勇冠三軍,光芒遮蓋無數名將,也是老當益壯的代名詞,沒有他,三國歷史將顯得黯淡許多,他是誰呢?
三國中蜀國的名將大排行,最後一名竟是他!
劉備戎馬一生,在古老的中國大地上進行了長征,足跡遍及遼東、幽、冀、並、青、徐、豫、荊、益等州,他轉戰一生,鍛鍊出了一大批軍事人才,按其能力和戰功排位如下:第一、關羽
三國趣聞:劉備最放心不下的大將竟是他
東漢末年,劉備與張飛關羽在涿州一帶起兵,經過多年的轉戰,最後逐步發展壯大。劉備是個很有本事的人,後來投靠劉表,暫時駐紮在新野,在那裡,請出了年輕的諸葛亮作為自己的首席謀士。從此劉備如鹹魚翻身,事...
關羽拒絕劉備所封「前將軍」之職,原來是有意為趙雲抱不平
赤壁之戰硝煙尚未散盡,劉備即「表」劉表長子劉琦為荊州刺史,隨即派出所部人馬四下奪取勝利果實。在眾人努力之下,占得武陵、長沙、零陵、桂陽四郡。其餘三郡並未大費周張,只是關羽去奪長沙遇到了些麻煩。長...
為什麼封五虎上將時關羽會不高興?
在三國志里,黃忠與關羽並沒有戰鬥過,他是以劉磐的舊部身份加入的劉備軍,因為在攻打益州和漢中的戰鬥中,總是衝鋒在前,勇猛無比,再加上率部斬殺夏侯淵,取得了漢中之戰的大捷,因此受封成為了後將軍。三國...
劉備為提防關羽做哪些安排:關羽非荊州一把手
趣歷史 2017-02-13 19:14:51終其一生,關羽對劉備忠心耿耿,事事皆為劉備及其集團的利益考慮,但到頭來,卻落得身死麥城的悲慘結局。忠誠無錯,但在梟雄並起的年代,忠誠最終會淪為權力的...
此人耿直敢言,令關羽佩服,讓劉備怨恨,不被諸葛亮所重用
劉備,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稱他為先主。諸葛亮曾說「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慕仰。」在東漢末年時期,劉備確實是打著「恢復...
三國謎團:關羽兵敗荊州劉備為何不救
對於蜀漢政權來說,關羽失荊州是一個致命傷。它使得諸葛亮精心設計的《隆中對》戰略規劃未能實現,「興復漢室」最終也成了泡影,蜀國因此一蹶不振。關於蜀漢在荊州戰役中為何不發救兵的問題,《三國志》中沒有...
三國名將系列之二九:被後人尊崇的名將,其實活得很憋屈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撤回漢中地區,劉備取得戰爭的勝利。不久之後,劉備又占據東三郡地區,並於同年七月自封漢中王,大封文武,黃忠被授予後將軍一職。不料...
劉備為提防關羽做哪些安排:關羽非荊州一把手
終其一生,關羽對劉備忠心耿耿,事事皆為劉備及其集團的利益考慮,但到頭來,卻落得身死麥城的悲慘結局。忠誠無錯,但在梟雄並起的年代,忠誠最終會淪為權力的附庸。不懂權謀的關羽,為自己的忠誠付出了生命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