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劉說三國》一呂二趙三典韋,「古之惡來」典韋是否實至名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熟悉《三國演義》的都知道,有一個三國武將排名是這樣的: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黃八許九姜維」。
這個說法流傳甚廣但出處不詳,作者有意將典韋、張飛、姜維置於三句話的末尾,自然是為了押韻,讀起來琅琅上口,就容易被人記住,事實證明,作者的做法十分有效,此一排名果然被口口相傳。
但其中卻有許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比如抬高了趙雲、關羽和姜維;低估了張飛、馬超和許褚;還缺少了顏良、文丑和龐德。
在「三國」的頂級高手中,呂布與張飛,呂布與關羽,張飛與馬超,馬超與許褚,許褚與典韋,關羽與黃忠,關羽與龐德,趙雲與文丑分別交過手,就交手的結果來看:
呂布第一,應該沒有異議。
所謂「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書中的確未有一人能單打獨鬥勝過呂布。
一流高手夏侯惇在呂布手下八回合即敗下陣來,劉關張三英合力戰呂布,更添佳話。
呂布武功高,射功也不弱,轅門射戟,一百五十步穿楊,可入古今神射手之列。
趙雲能否第二,這是一個問題,除了在剛出道時,與文丑大戰五六十回合未分勝負,亂軍中與許褚交過手外,趙雲再未與其他頂級高手有過單打獨鬥的機會,成名之戰是「長坂坡七進七出」,槍挑曹操手下五十員戰將。
這一仗打得漂亮,但卻並非絕頂,如果換做是張飛、馬超、許褚或典韋,也一樣能七進七出,並且以張飛、許褚和典韋的性格來看,殺的人數只會更多。
所以,趙雲列入前五,應該不成問題,但排名第二,明顯有些難副。
那麼在這裡最令人疑惑的就來了,典韋何許人也?憑什麼僭越第三的席位,是實至名歸還是徒有虛名呢?按照慣例,我們先來看看百度百科對典韋的介紹:
典韋(?-197年),別稱古之惡來,陳留己吾(今河南商丘市寧陵縣己吾城村)人。
東漢末年曹操部將,相貌魁梧,膂力過人。
本屬張邈,後歸曹操。
曹操征討呂布時被募為陷陣,表現英勇,被拜為校尉,宿衛曹操。
建安二年(197年),張繡背叛曹操,典韋為保護曹操而獨擋叛軍,擊殺多人,但最終因寡不敵眾而戰死。
典韋,形貌魁梧,膂力過人,有大志氣節,性格任俠。
其時同鄉劉氏與睢陽人李永為讎敵,典韋便為劉氏報怨。
李永曾任富春長,家中備衛甚為嚴謹。
典韋駕車,載著雞酒,偽裝正在等候別人的閒人;當李永府前開門,李永親自出府時,典韋便懷匕首向前截殺李永,並殺李永妻,再慢慢走出來,取出車上刀戟,步行離去。
由於李永的居所鄰近巿集,此事發生後全巿盡驚。
從後而追者雖有數百,但卻無人敢近。
典韋行了四五里,遇上李永伴眾,雙方轉戰不久,典韋脫身而去,自此為豪傑之士所賞識。
東漢獻帝初平年間【公元190~193年】張邈舉義兵時,征典韋為士,隸屬於司馬趙寵。
軍中的牙門旗既長且大,人們都不能把它舉起,而典韋竟以一手便將其執而豎起,人們都以他為奇異,十分寵慕其才能巨力。
後來典韋轉屬夏侯惇,數次斬首有功,拜為司馬。
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其時曹操討呂布於濮陽。
呂布別置軍屯於濮陽西四五十里,曹操前往夜襲其屯,翌日清晨破之。
曹軍尚未及時回還,而呂布救兵已至,雙方三面會戰。
當時呂布親身搏戰,自早上至日落雙方鏖戰數十合,互持甚急。
曹操臨時招募破陷敵陣的人選,典韋先占應募,另外帶領其餘應募者約數十人,盡皆重裝兩件盔鎧,不執盾牌,一律只持長矛撩戟。
同時西面戰情告急,典韋突進擋敵,賊軍弓弩亂髮,矢箭如雨,典韋盡然無視,向隨從說:「賊軍來到十步之內,便告訴我。
」不久隨從說:「十步了。
」典韋又說:「五步之內再告訴我。
」隨從畏懼,立即便說「賊軍來到了!」典韋手持十餘支小戟,大呼而起,以戟擲敵,所投者無不應手而倒。
戰了多時,呂布軍眾撤退。
此時剛好是日暮之時,曹操才得以引軍而去。
曹操拜典韋為都尉,引置於左右,讓他帶領親兵數百人,常在軍中大帳巡繞。
典韋人既壯武,其所帶領的親兵都是嚴格挑選的戰卒,每次戰鬥,典韋部隊都常先登陷陣。
典韋後來又遷為校尉。
他的性格忠誠謹重,常於早上侍立終日,夜晚便宿於帳左右,甚少歸府私寢。
其人甚好酒食,飲食份量兼人,每有賜食於前,便大飲長喝,左右相屬之人,都為典韋供給自己的酒食,曹操大壯其為人。
典韋又喜歡攜著大雙戟與長刀等,軍中有諺曰:「帳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
」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後來曹操征荊州,來到宛城,張繡迎降。
曹操甚為歡悅,便邀請張繡及其將帥,一同置酒高會。
曹操行酒時,典韋持大斧立於其後,斧刃徑有尺余,曹操所至之人前,典韋都舉斧迫視。
酒宴至終,張繡及其將帥均不敢仰視。
十餘日後,張繡造反,竟襲曹操之營,曹操出戰不利,輕騎遁去。
典韋在門前奮戰,賊軍不能得入。
賊兵於是分散從其它門進營。
其時典韋部下兵校尚有十餘人,皆殊死惡戰,無不以一當十。
但賊軍前後兼至益多,典韋以長戟左右擊之,一戟擊去,便將賊兵十餘支矛摧斷。
後典韋左右死傷者略盡,典韋本身亦被數十創,雙方短兵接戰,賊兵往前搏鬥。
典韋便徒手挾著兩人擊殺之,其餘賊眾不敢近前。
典韋復前衝突賊眾,又殺數人,然而傷創重發,典韋就此怒目大罵而死。
賊軍方才敢於向前,取典韋之頭,互傳而觀,覆軍就看視其軀骸。
曹操退住舞陰,聞典韋已死,為之痛哭,招募閒人為其舉喪,親自臨哭,遣其歸葬襄邑,拜其子典滿為郎中。
車駕每次經過,常祠以中牢。
曹操追思典韋,拜典滿為司馬,引為近侍。
言歸正傳,典韋是員猛將,曾在山中逐虎過澗,可惜死得太早,未能有更多的表現機會。
頂尖高手中,典韋只與許褚過過招,二人不相上下,基本上可算平手。
但在此排名中,典韋第三,許褚第七,可見排名不確。
究竟誰才是三國第一猛將?
究竟誰才是是三國第一猛將?我們時常在網絡上看到這樣的排名,當然這個不一定很權威!排名是這樣的:三國24位名將排名:一呂二趙三典韋 四關五馬 一呂二趙三典韋(呂布、趙雲、典韋), 四關五馬六張飛(...
《三國演義》24名將戰鬥值排名與真實pk戰績的差距
《三國演義》有名武將太多了,流傳比較廣的有三國24上將,他們分別是即呂布、關羽、張飛、馬超、趙雲、典韋;黃忠、許褚、孫策、太史慈、夏侯惇、夏侯淵、張遼、張郃、徐晃、龐德、甘寧、周泰、魏延;張繡、...
三國武力排行,誰究竟是三國武力第一
三國武將的武功是大多數都是固定的,出場什麼樣就是什麼樣,不象武俠小說中有什麼奇遇或找到密籍,然後縱橫天下,當然了,等他們年老時武功也會下降一些。像是晚年的趙雲只和姜維打個平手,而姜維也曾和鄧艾之...
一呂二趙三典韋不準確!這才是三國演義中武藝最強五大戰將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其中塑造的武將形象深入人心,也使得那段歷史廣為流傳。其中最為後世津津樂道的當屬三國中的武將武藝排名,流傳最廣,最深入人心的應該就是「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
三國真正第一猛將,武力值遠超關羽張飛趙雲呂布馬超
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影響很多人都認為三國武將的排名是「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黃八夏九姜維,這樣的英雄的座次、呂布一直都是第一武將的存在。趙雲長坂坡七進七出一直被民間視為常勝將軍。
三國演義武將排行榜前五名
《三國演義》描述的是我國封建社會中東漢末年戰火紛飛的一段歷史,名將輩出,最為後世津津樂道的就是三國中的武將排名。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關於武將排名各個版本都有,其中流傳最廣的當屬毛「一呂二趙三...
三國武力排名,哪位最具爭議
對於三國大將們的武力排名,民間一直流傳著 一段膾炙人口的口訣,這也是大家比較熟知的,一般都會按照這個順序來排。一呂二趙三典韋,第一是呂布 第二是趙雲 第三是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第四是關羽 第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