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劉說三國》一呂二趙三典韋,「古之惡來」典韋是否實至名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熟悉《三國演義》的都知道,有一個三國武將排名是這樣的: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黃八許九姜維」。

這個說法流傳甚廣但出處不詳,作者有意將典韋、張飛、姜維置於三句話的末尾,自然是為了押韻,讀起來琅琅上口,就容易被人記住,事實證明,作者的做法十分有效,此一排名果然被口口相傳。

但其中卻有許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比如抬高了趙雲、關羽和姜維;低估了張飛、馬超和許褚;還缺少了顏良、文丑和龐德。

在「三國」的頂級高手中,呂布與張飛,呂布與關羽,張飛與馬超,馬超與許褚,許褚與典韋,關羽與黃忠,關羽與龐德,趙雲與文丑分別交過手,就交手的結果來看:

呂布第一,應該沒有異議。

所謂「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書中的確未有一人能單打獨鬥勝過呂布。

一流高手夏侯惇在呂布手下八回合即敗下陣來,劉關張三英合力戰呂布,更添佳話。

呂布武功高,射功也不弱,轅門射戟,一百五十步穿楊,可入古今神射手之列。

趙雲能否第二,這是一個問題,除了在剛出道時,與文丑大戰五六十回合未分勝負,亂軍中與許褚交過手外,趙雲再未與其他頂級高手有過單打獨鬥的機會,成名之戰是「長坂坡七進七出」,槍挑曹操手下五十員戰將。

這一仗打得漂亮,但卻並非絕頂,如果換做是張飛、馬超、許褚或典韋,也一樣能七進七出,並且以張飛、許褚和典韋的性格來看,殺的人數只會更多。

所以,趙雲列入前五,應該不成問題,但排名第二,明顯有些難副。

那麼在這裡最令人疑惑的就來了,典韋何許人也?憑什麼僭越第三的席位,是實至名歸還是徒有虛名呢?按照慣例,我們先來看看百度百科對典韋的介紹:

典韋(?-197年),別稱古之惡來,陳留己吾(今河南商丘市寧陵縣己吾城村)人。

東漢末年曹操部將,相貌魁梧,膂力過人。

本屬張邈,後歸曹操。

曹操征討呂布時被募為陷陣,表現英勇,被拜為校尉,宿衛曹操。

建安二年(197年),張繡背叛曹操,典韋為保護曹操而獨擋叛軍,擊殺多人,但最終因寡不敵眾而戰死。

百度百科——典韋

典韋,形貌魁梧,膂力過人,有大志氣節,性格任俠。

其時同鄉劉氏與睢陽人李永為讎敵,典韋便為劉氏報怨。

李永曾任富春長,家中備衛甚為嚴謹。

典韋駕車,載著雞酒,偽裝正在等候別人的閒人;當李永府前開門,李永親自出府時,典韋便懷匕首向前截殺李永,並殺李永妻,再慢慢走出來,取出車上刀戟,步行離去。

由於李永的居所鄰近巿集,此事發生後全巿盡驚。

從後而追者雖有數百,但卻無人敢近。

典韋行了四五里,遇上李永伴眾,雙方轉戰不久,典韋脫身而去,自此為豪傑之士所賞識。

《三國演義》連環畫——典韋

東漢獻帝初平年間【公元190~193年】張邈舉義兵時,征典韋為士,隸屬於司馬趙寵。

軍中的牙門旗既長且大,人們都不能把它舉起,而典韋竟以一手便將其執而豎起,人們都以他為奇異,十分寵慕其才能巨力。

後來典韋轉屬夏侯惇,數次斬首有功,拜為司馬。

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其時曹操討呂布於濮陽。

呂布別置軍屯於濮陽西四五十里,曹操前往夜襲其屯,翌日清晨破之。

曹軍尚未及時回還,而呂布救兵已至,雙方三面會戰。

當時呂布親身搏戰,自早上至日落雙方鏖戰數十合,互持甚急。

曹操臨時招募破陷敵陣的人選,典韋先占應募,另外帶領其餘應募者約數十人,盡皆重裝兩件盔鎧,不執盾牌,一律只持長矛撩戟。

同時西面戰情告急,典韋突進擋敵,賊軍弓弩亂髮,矢箭如雨,典韋盡然無視,向隨從說:「賊軍來到十步之內,便告訴我。

」不久隨從說:「十步了。

」典韋又說:「五步之內再告訴我。

」隨從畏懼,立即便說「賊軍來到了!」典韋手持十餘支小戟,大呼而起,以戟擲敵,所投者無不應手而倒。

戰了多時,呂布軍眾撤退。

此時剛好是日暮之時,曹操才得以引軍而去。

曹操拜典韋為都尉,引置於左右,讓他帶領親兵數百人,常在軍中大帳巡繞。

典韋人既壯武,其所帶領的親兵都是嚴格挑選的戰卒,每次戰鬥,典韋部隊都常先登陷陣。

典韋後來又遷為校尉。

他的性格忠誠謹重,常於早上侍立終日,夜晚便宿於帳左右,甚少歸府私寢。

其人甚好酒食,飲食份量兼人,每有賜食於前,便大飲長喝,左右相屬之人,都為典韋供給自己的酒食,曹操大壯其為人。

典韋又喜歡攜著大雙戟與長刀等,軍中有諺曰:「帳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

王者榮耀——典韋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後來曹操征荊州,來到宛城,張繡迎降。

曹操甚為歡悅,便邀請張繡及其將帥,一同置酒高會。

曹操行酒時,典韋持大斧立於其後,斧刃徑有尺余,曹操所至之人前,典韋都舉斧迫視。

酒宴至終,張繡及其將帥均不敢仰視。

十餘日後,張繡造反,竟襲曹操之營,曹操出戰不利,輕騎遁去。

典韋在門前奮戰,賊軍不能得入。

賊兵於是分散從其它門進營。

其時典韋部下兵校尚有十餘人,皆殊死惡戰,無不以一當十。

但賊軍前後兼至益多,典韋以長戟左右擊之,一戟擊去,便將賊兵十餘支矛摧斷。

後典韋左右死傷者略盡,典韋本身亦被數十創,雙方短兵接戰,賊兵往前搏鬥。

典韋便徒手挾著兩人擊殺之,其餘賊眾不敢近前。

典韋復前衝突賊眾,又殺數人,然而傷創重發,典韋就此怒目大罵而死。

賊軍方才敢於向前,取典韋之頭,互傳而觀,覆軍就看視其軀骸。

曹操退住舞陰,聞典韋已死,為之痛哭,招募閒人為其舉喪,親自臨哭,遣其歸葬襄邑,拜其子典滿為郎中。

車駕每次經過,常祠以中牢。

曹操追思典韋,拜典滿為司馬,引為近侍。

言歸正傳,典韋是員猛將,曾在山中逐虎過澗,可惜死得太早,未能有更多的表現機會。

頂尖高手中,典韋只與許褚過過招,二人不相上下,基本上可算平手。

但在此排名中,典韋第三,許褚第七,可見排名不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究竟誰才是三國第一猛將?

究竟誰才是是三國第一猛將?我們時常在網絡上看到這樣的排名,當然這個不一定很權威!排名是這樣的:三國24位名將排名:一呂二趙三典韋 四關五馬 一呂二趙三典韋(呂布、趙雲、典韋), 四關五馬六張飛(...

三國武力排行,誰究竟是三國武力第一

三國武將的武功是大多數都是固定的,出場什麼樣就是什麼樣,不象武俠小說中有什麼奇遇或找到密籍,然後縱橫天下,當然了,等他們年老時武功也會下降一些。像是晚年的趙雲只和姜維打個平手,而姜維也曾和鄧艾之...

誰是三國第一猛將?

民國時期三國評書有一句話,總結了百姓對三國猛將的排行: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這是小說家演繹的,來源於現實而高於現實。那麼按照實際歷史記載,誰是三國第一猛將呢?我們看一下各位猛將在《三國...

三國演義武將排行榜前五名

《三國演義》描述的是我國封建社會中東漢末年戰火紛飛的一段歷史,名將輩出,最為後世津津樂道的就是三國中的武將排名。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關於武將排名各個版本都有,其中流傳最廣的當屬毛「一呂二趙三...

三國武力排名,哪位最具爭議

對於三國大將們的武力排名,民間一直流傳著 一段膾炙人口的口訣,這也是大家比較熟知的,一般都會按照這個順序來排。一呂二趙三典韋,第一是呂布 第二是趙雲 第三是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第四是關羽 第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