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原意並非嘲笑無能,人們誤解了廖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這句俗諺大家應該都聽過,關於這句話的解釋,其實有兩種,而人們通常只接受了最直白的一種:廖化是個庸才,出門就丟人。

但其實這句話有另一種解釋,廖化很威武。


誤解的來源

關於「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來源,普遍認為出自一本清末的小說,而這本小說本身跟三國毫無關係。

在這部小說中,有一個老漢眼熱一個年輕書生,看到年輕書生在編縣誌,因此嘲笑他「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老漢想表達:我這麼大年齡都沒有編縣誌,你一個毛頭小伙居然裝模作樣地當文豪寫縣誌。

老漢之所以這樣說,是想表達蜀漢後期的將領乏人,就連廖化這樣的雜魚都可以當先鋒官。

用來喻指極度缺乏人才的局面。

不過,這老漢拿廖化尋開心倒是有點耐人尋味,撇開真實歷史,就拿《三國演義》來說,廖化也不是個大眾臉雜魚,而是有相當分量的大配角。

另一個解釋

關於「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的另一個解釋,是說蜀漢政權偏安一隅,人才斷檔嚴重,弄得廖化都到了退休的年齡,還不能頤養天年,又被返聘回蜀軍,擔任先鋒。

這個解釋其實更具說服力,在蜀漢政權滅亡前幾年,廖化去找老將宗預,想邀請對方一起去拜訪都護諸葛瞻(諸葛亮之子),宗預說:咱倆都七十多了,還去拜訪年輕人幹什麼?但就是已經七十多的廖化,到了魏滅蜀的時刻,居然還要披掛上馬,抵禦敵人的進攻。

諸葛亮的高參

要說廖化是個無能的將領,這觀點萬萬站不住腳。

歷史上的廖化在蜀漢政權有一席之地,從劉備入川開始,廖化基本都是全勤的優秀將領。

在《三國志》中,廖化首次登場就是劉備進位漢中王,關羽被封為前將軍,廖化一併被封為前將軍主簿。

主簿不是普通官職,而是一種高級副手兼祕書,由此可以判斷廖化讀過書,至少不是個文盲。

後來諸葛亮當政,廖化擔任丞相府的參軍,也就是諸葛亮的高級參謀,馬謖這時候的官職也是丞相參軍,可見廖化與馬謖的實力相當,都是諸葛亮信任的高參。

後來諸葛亮組織北伐,奪下了一塊曹魏的領土——陰平郡,廖化就任這個郡的太守。

管理危險的新納領土,可見諸葛亮對廖化能力的充分信任。

諸葛亮死後,從政經驗豐富的廖化逐步成為中流砥柱,一路升到了右車騎將軍,成為姜維北伐的主要依靠力量。

可惜的廖化

當過副手、高參,又主政過地方,跟魏、吳都打過交道,廖化的人生履歷簡直耀眼,這樣的人才根本可遇不可求,加上廖化本身老當益壯,蜀漢朝廷不讓他退休,一直讓他發揮餘熱,也是個很合理的現象。

儘管廖化在蜀漢滅亡前一直很健康,卻在蜀漢滅亡的第二年去世。

這裡面的原因除了國破家亡的精神打擊外,大概也跟失去了被需要的責任感有關,讓廖化一下精神懈怠,無法重新振作。

這告訴我們,精神目標一定要堅定,不能隨便放棄。

綜上所述,廖化從來就不是庸才,說句客觀的話,他一直都是國家棟樑。

至於那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俗諺的流傳,大概因為《三國演義》太過出名,在書中廖化的戲份比較靠後,等到關張趙馬黃都一堆明星退場之後,上場的廖化無法讓讀者們重新認可。

你對廖化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分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其實後面還有一句

眾所周知,廖化起初是山賊出身,當年關羽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之時,在路途之中,巧遇廖化,而廖化呢,雖然是山賊,但早就聽聞關羽的忠義,一心想投入關羽的門下。關羽因為嫌棄廖化的出身,而且當時確實不...

「蜀中無能人」,廖化真的可以做先鋒嗎

「蜀中無能人,廖化做先鋒」。這句俗諺沒意外應該大家都有聽過,這句話的意思是:由於蜀漢後期的名將凋零,就連廖化這等貨色都可充當先鋒,用來比喻缺乏人才的窘境。不過拿廖化來開刀是滿奇怪的,真實歷史先不...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這句俗諺沒意外應該大家都有聽過,這句話的意思大概可分成兩種解釋。一般比較傳統的說法是,這句俗諺來自一本名叫《掃迷帚》的小說。《掃迷帚》的成書年代在清朝末年,故事內容跟三國毫無關係。會提到廖化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