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與之不共戴天的三位仇人,一人下落不明,一人卻成了親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格瓦拉同志

曹操一生樹敵極多,其中有三位,曹操與之有殺父或殺子的不共戴天之仇。

但三人各自的下場卻大不相同,除陶謙憂懼而死、張闓下落不明外,最「幸運」、最讓人匪夷所思的還是張繡。

此人在投降後非但沒有被殺,反而還同曹操結成兒女親家,不僅得以重用,還享受高官厚祿,實在是風光的很。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曹操的這三位仇人。

在曹操之父曹嵩遇害案中,陶謙嫌疑最大

首先要講的是陶謙。

據《後漢書》記載,陶謙少年時便以外貌奇特、性格放浪聞名縣裡,深得同鄉、曾任蒼梧太守的甘公等人器重。

甘公不僅把女兒嫁給陶謙,還不斷地推薦他做官,在東漢末年,陶謙已先後在朝中和地方上擔任過尚書郎、舒縣令、盧縣令、幽州刺史、議郎、揚武都尉等職務,並以參軍身份跟隨司空、車騎將軍張溫討伐黃巾軍,立下很多戰功。

公元188年,青、徐兩州黃巾軍復起,並四處攻打郡縣,朝廷遂派出有征戰黃巾軍經驗的陶謙為徐州刺史,命他剿平亂軍。

陶謙到任後,任用臧霸、孫觀為將,一戰便大破黃巾軍,底定徐州。

5年後,漢獻帝因陶謙綏定徐州、進獻貢品有功,升授其為安東將軍、徐州牧,並封溧陽侯。

而此時,陶謙早已成為山東諸侯中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而其手中最雄厚的資本,便是以勇猛善戰聞名的「丹陽兵」。

曹操劇照

然而不久,陶謙便因劫殺曹操之父曹嵩一事,跟曹操結下血海深仇。

對於劫殺曹嵩一事,諸書記載不一,《後漢書》、《三國志》及《世語》都言之鑿鑿地稱陶謙是元兇,而《資治通鑑》和《吳書》則認為是陶謙部將所為。

但不管怎樣,曹嵩是在徐州地盤上被殺的,而且張闓也的確是陶謙的部將,就算陶謙主觀上沒有作案的動機,但也難脫干係。

這個殺父之仇,曹操算是跟他結定了。

曹嵩遇難後,曹操以替父報仇為由,起兵討伐陶謙,並將刻骨仇恨發泄在徐州百姓身上,行軍所到之處都以屠城作為報復,死於其手的百姓有數萬之多。

曹操與陶謙交戰近一年時間,因後方被呂布偷襲才被迫撤兵。

同年(194年)秋,陶謙在驚懼憂憤中病死,4年後曹操占據徐州。

至於陶謙死後的葬所及子嗣結局,史書中沒有記載,但按常理分析,不是被掘墓曝屍、子孫滅門,便是子孫遠遁、遷墳改葬。

陶謙部將張闓,或為殺害曹嵩的直接兇手

據《三國演義》的說法,曹嵩遇害案的直接兇手是小人物張闓(《資治通鑑》和《吳書》雖然認定曹嵩死於陶謙部將之手,但並未指明是張闓所為)。

此人是黃巾軍出身,在青、徐兩州作亂失敗後,被迫歸降徐州刺史陶謙,在他手下做了都尉之職。

當曹操出任兗州牧後,陶謙為與他結納,便派張闓護送經徐州到兗州的曹嵩一行,但就在「護送」途中,賊寇出身的張闓因貪圖曹嵩資產而將其殺死,隨後攜財率軍投奔淮南袁術。

張闓在歸順袁術後,繼續發揮其「殺手」本色,曾以「借道」之名,利用宴請陳王劉寵和陳國國相駱俊之機,將二人刺殺,一時間令舉國譁然。

此後,張闓的名字在史書中再沒有出現過,至於其結局,無非有被殺和逃往兩種,但無論哪一種,都因為沒有明確記載,便成了一樁「無頭迷案」。

張繡曾殺死曹操的長子曹昂

至於曹操與之有殺子之仇的張繡,其結局就顯得離奇的多。

張繡本是董卓部將張濟之侄,在張濟於穰城戰死後統領其部眾,駐屯於宛城,並與劉表結盟合力對抗曹操。

公元197、198年,曹操兩度征討張繡失利,在首次作戰中還損失愛子曹昂、愛將典韋,代價非常沉重。

然而就在第二次失利後不久,張繡竟然在謀士賈詡的建議下,在袁曹鏖戰官渡之際,毅然投降實力處於劣勢的曹操,讓後者大為感動、興奮。

張繡投降後,曹操非但沒有再計較殺子之仇,反而對他刻意厚待,不僅封他做揚武將軍,而且還跟他結成兒女親家,令兒子曹均娶張繡之女為妻,待遇不是一般的好。

在歸降後的8年時間裡,張繡又追隨曹操征戰河北,並因戰功卓著屢獲升遷,最終病死於征討烏桓的途中。

張繡父子的死,跟曹丕有很大關係

不過對於張繡的死,魏朝正史《魏略》則稱他是被曹丕逼死的。

不僅如此,曹丕還利用「魏諷謀反」的案件,指使手下人把張繡之子張泉定為同犯,將其誅殺。

張繡父子的結局,很是應和了中國兩句俚語,即「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和「父債子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陶謙簡介 陶謙是怎麼死的

陶謙(132年-194年),字恭祖。丹陽郡(治今安徽宣城)人。漢末群雄之一。最初為諸生,在州郡任職,被舉茂才,歷任舒、盧二縣令、幽州剌史、議郎,性格樸直,有大志。後隨左車騎將軍皇甫嵩對抗北宮伯玉...